浅析当代中国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尚福民,刘梦笛

浅析当代中国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尚福民,刘梦笛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1

摘要: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城市中充满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建筑文化渐渐土崩瓦解,延续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也逐渐消逝。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原本地域性的特色建筑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所取代,城市的快速扩张造成与传统文脉的割裂,人们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与景观之中,不禁陷入“乡愁”。新乡土主义建筑通过对场地与建筑空间的塑造,考虑当地的地域性气候条件,采用传统工艺与地域性材料,能够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承载乡愁,唤醒“场所精神”。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案例进行研究,对建筑的空间营造方法进行剖析,为地域性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乡土主义;地域性特征;场所精神

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必须深深地根植于历史文化的土壤之中,同时,为了使建筑符合当代的审美潮流,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回归理性。实现传统文化融入到全球化的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问题。当前,城市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割裂了与城市历史文脉的联系,过去的古老印记消逝了,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重新寻回这些古老印记。

1.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概念及特征

1.1新乡土主义建筑

新乡土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是一种具有还原主义倾向的建筑,同时它还强调了建筑本身所处的地域环境与民俗文化。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应用了当地的地域性材料与传统的技艺,能够体现出建筑所处的地域文化。新乡土主义是一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建筑形式越来越统一的反思,是在当代的时间背景下对传统和历史的一种重新审视,用新的角度对传统进行表现和诠释。

新乡土主义建筑不仅是对过去的传统建筑的模仿,而是在传统建筑中吸取设计手法与设计原则,使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营造出能够与周边环境产生互动的建筑。对于这样一种符合当代审美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很好的平衡了建筑的全球化与地域性之间的诸多问题。

1.2新乡土主义的特征

(1)适应地域环境

新乡土主义建筑首先应当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使自然与建筑相协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这也符合当前人们所提倡的“回归自然”的思想。新乡土建筑将这一思想在现代建筑中发扬,强调继承传统的设计手法,将建筑适应环境、地势的设计原则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

(2)使用地域性材料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不同建筑材料的物理性状以及力学性能都有所不同。采用地域性材料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与归属感,唤起人们对建筑的认同感。采用地域性材料作为建筑“场所精神”表达的媒介,能够唤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与记忆。

(3)发扬传统技艺

传统文化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了民俗文化,同时也包括各种手工技艺。在乡土建筑中往往需要使用各式各样的装饰,如石雕、木刻、嵌瓷等,体现了当地独有的乡土气息。现代工艺与机械设备的相继出现,使得产品呈现出标准化与单一化的趋势,与传统的手工技艺相比较,会略显呆板,失去了材料所展现的生机。

2.新乡土主义案例研究

2.1注重自然及古典元素

对于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应强调继承传统的设计元素,将建筑适应环境、地势的设计原则应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建筑是由气候环境中“生长”而形成的,只有适应地域环境的建筑才能传达特定的场所精神。

山与水是江南城镇特有的元素。宁波市经历了从渡口到江口最后到港口的转变,水贯穿了宁波发展的轨迹,宁波博物馆的主入口以北的水池与卵石堆叠的浅滩构成了水乡的特色景观,也寓意着宁波的历史从“水”开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博物馆的每个体量内部均为庭院式布局。建筑师采用了庭院的形式,在每个建筑体量中布置了天井,并在庭院中设置了竹园景观,茂密的毛竹直通建筑屋面的天台。竹,作为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要素,竹与山石、亭台等结合,更是在这一方庭院之中囊括了古典园林的景致。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环境、空间与人的和谐,即“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更是与现代人所倡导的“回归自然”理念相符。这种庭院式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充满竹景的中庭,飘逸在每个参观者对于江南水乡及园林的古老印象里。

2.2继承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文化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包含了民俗文化,同时也包括各种手工技艺。建筑中往往需要使用各式各样的装饰,如石雕、木刻、嵌瓷等,体现了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现代工艺与机械设备的相继出现,使得产品呈现出标准化与单一化的趋势,与传统的手工技艺相比较,会略显呆板,失去了材料所展现的生机。

宁波博物馆中手工意味浓厚的墙面是在向传统致敬,墙中夹杂着古代江南地区烧制的青砖、瓦片以及破碎的缸片。瓦爿墙是浙江地区民间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采用各种旧制的砖瓦混以草筋、黄泥作为粘合材料堆砌而成。这种材料易于就地取材,容易修建,不仅美观而且经济、环保。建筑师把这一传统技艺通过技术革新,将瓦爿墙这一古老形式保留下来。这些破旧的砖瓦均来自于宁波周边的古村落中,其中有不少的的石砖上还刻有图案,每一片砖瓦都记载了宁波的历史。青砖黛瓦也是有生命的,这些长满青苔的瓦爿墙也正如建筑一般“生长”,打破了空间的沉寂。青砖黛瓦在新建建筑冲重新散发了它的活力,这绝非是简单的形式传承,而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砖瓦之间丛生的草,赋予了建筑生命力,像是有灵气一样会“呼吸”。

2.3革新地域性建筑材料

采用地域性材料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与归属感,唤起人们对建筑的认同感。采用地域性材料作为建筑“场所精神”表达的媒介,能够唤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情感与记忆。地域性材料往往涵盖了种种社会意义和审美潮流,以及对于文化内涵的传承。

竹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有植物,建筑师利用了竹开裂后的肌理特征,使得原本平整的墙面凹凸有致,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正是采用了这些设计手段,冲淡了人们对于无机材料的冰冷印象。

许多年后,当外墙面长满植物时,建筑就真正融入了历史。远看是一堆砖头,近看却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楚。这种建筑思想来源于中国园林的建造,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通过以上创作手法与设计原则,建筑师将历史堆砌进博物馆,这也顺应了博物馆收藏历史的设计理念,其真正的艺术品就是博物馆建筑本身。

结语

新乡土建筑不是一种建筑风格,没有固定的手法或表达方式,它所主张的是一种向传统学习的态度与设计方法。通过针对场地特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现代技术去解决,结合地域性的气候环境、建筑传统与民俗文化去营造具有承载历史感的场所。

当代中国建筑要强调注重传统的重要性,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并应用到现代的设计之中,营造面向传统而又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本土建筑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唤醒建筑的“场所精神”。

参考文献

[1]韩玉德,吴庆兵,陈海燕.宁波博物馆瓦爿墙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7):98-100.

[2]王一,李莹莹.建筑与记忆——浅议宁波博物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4):73-74.

[3]郑小东.延续传统承载乡愁——论新乡土建筑的场所营造[J].中国园林,2012(9):31-33.

[4]陶钧.从“单院”解析的视角看中国建筑本土化设计趋势[D].南京工业大学,2015.

[5]张晓君,李雪.传统建筑与现代化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9):146-146.

论文作者:尚福民,刘梦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浅析当代中国新乡土主义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尚福民,刘梦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