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组织结构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当今企业组织结构模式以事业部制为基本类型,根据企业所处行业性质、作用、功能的不同,逐渐向多种形式发展,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趋势,是以项目小组为基础的事业部制。
一、事业部制仍然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类型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很多,主要有直线职能制(U型结构)、 事业部制(M型结构)、超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制,等等。其实, 上述种种结构都与U型结构或M型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一书中写道:“虽然人们在组织结构的类型方面发展出许多变种,而且在近几年里偶尔也有一些变种混合而成为一种模型的形式,但是在大型工业企业的管理上仅仅只有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即集中的、按职能划分为部门的类型和多分支公司的分权化的结构”。这就是说,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即在总公司之下按产品类型、细分市场、地域等标准划分多个事业部或分公司。这些事业部和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是采用了这种新的组织结构,才在应付1920—1921年经济危机中使企业起死回生。事业部制结构最终成为发达国家大型企业标准的组织结构模式。
相对于直线职能制结构而言,我认为事业部制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类型。这一结论是基于现代市场竞争特点所得出的。第一,任何企业都避免把自身的生死存亡全系在某一产品或单一行业上,都要把控制经营风险放在首要战略位置上。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必须开展多角化经营,也就是不仅要开展多种产品经营,而且要开展第三产业经营。由于不同产品、不同行业和产业都有各自的市场特点和经营风格,不采取事业部制结构实行分权化管理是不可想象的。第二,现代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以细分市场策略分割和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生产企业不仅要细分国内市场,而且要细分国外市场,开展跨国经营。因此,企业组织结构为了适应这种情况,除了在国内设立分公司外,还要在国外设立分公司,实行更加自主的分权化管理。第三,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中层管理人员摆脱了在直线职能制企业中无所作为的局限,凭其所掌握的更加有效的大量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掌握了更大的独立经营权力。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职业化,促进了事业部制结构模式的发展。第四,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业务繁多,最高领导人已经无法从事全面的业务管理,也无法从事具体的业务管理。也就是说最高领导人要从一般性管理角色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战略决策,以及对事业部进行评估与控制。下放权力,实行事业部制管理适应了这一要求。
事业部制结构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没有事业部制结构模式,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虽然事业部制产生于本世纪初期,但是,与现代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特点,决定了它目前仍然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主要类型。
二、项目小组代替直线职能制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新发展
当前,在事业部制中存在着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区别。传统事业部制是建立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之上的,现代型事业部制是建立在项目小组之上的。
传统型事业部制建立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之上,这要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传统型事业部制是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直线职能制可以说是公司制企业形成以来最早的组织结构模式。它的基本特点主要是按照职能的不同把企业组织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比如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等等,而每一部门均由企业最高领导直接管理,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这一模式适应单一产品生产经营的要求,具有反应灵活、控制有效,管理成本低的优点。但是,随着单一产品经营模式被多角化经营模式所取代,随着经营管理权由集权走向分权,直线职能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要求,势必为事业部制所取代。事业部制是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已成为当今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第二,传统型事业部制的各事业部内部结构仍按职能制原则来设置。虽然传统型事业部制相对于职能制而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仍然没有摆脱直线职能制的影响,而且容纳了职能制的功能。在宏观上,一个大企业是按照事业部制来构造的;在微观上,每个事业部内部却是按照直线职能制来设置组织结构的。也就是说,传统型的事业部制结构是由多个直线职能制结构重叠形成的。因此,传统型事业部制结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弱点:
(一)本位主义严重。直线职能制是采取纵向直线形式实行集权管理的,每个职能部门都由事业部(分公司)高层领导的一名主管来具体管理。在传统型事业部制结构里,高级主管们作为各种专家几乎总是从自身的专业和部门的立场来评价事业部或公司的政策,因此,事业部(分公司)的政策制订和计划编制,通常是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协商的结果,而不是根据整体需要而作出的反应。
(二)协调合作差,工作效率低。直线职能制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组织结构模式。比如销售部门只负责把产品或服务向社会推销出去,不注意反馈消费者有何新需求和意见;生产部只管按照公司传来的订单制造产品,不关心产品是否让消费者满意;人事部门则按照公司需要的数量招用新员工或辞退员工,但不重视招来的员工是否符合实际要求;财务部只需按照公司主管的意见拨款或报销,不注重成本控制、预算和财务风险分析。由于缺乏横向联系,协调合作差,导致工作效率低。主要体现为,客户订单在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流转时间长,工作任务在各环节的衔接上空档时间多,信息反馈渠道不畅。所有这些不足都降低了事业部(分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人浮于事现象严重,管理费用增加。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配合,公司内部自然出现一种忙闲不均的现象。可能在有些部门人手不足、工作忙碌的同时,而另一些部门却人手过剩,工作轻松。由于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式的组织结构,中层管理人员既不是政策制定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只起到一种“上传下达”的作用,难以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述人浮于事现象必然加大不必要的管理费用开支,增加了成本,削弱了竞争能力。
鉴于上述直线职能制的弱点,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一些著名企业已经开始改革直线职能制,进行新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尝试,这就是“项目小组”。以项目小组取代职能部门制,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组织结构。这种根本性改变不是一下子实现的,而是逐步实现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明,项目小组代替职能部门制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另一个主要类型。建立在项目小组基础之上的事业部制是现代型事业部制。在这里笔者认为,目前没有充分理由证明所有企业都要否定直线职能制而改之为项目小组,但是有实践经验证明,对于部分行业,尤其是具有产品开发功能的企业,在进行并行工程时,项目小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般来讲,项目小组由一个项目经理、一个市场经理、一个财务经理、一个设计师、一个工艺工程师和若干位不同工种的工人组成,根据需要还可以吸收公司外部一些专家加入。这一项目小组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举新产品开发为例。如果仅由工程师独自开发,那么他可以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一流产品,但这样的产品可能很难真正满足市场需要,或者其价格令消费者无法接受;如果仅由市场经理或营销人员开发,那么其产品大都可以迎合市场的需要,但这种产品可能要么生产技术达不到要求,要么很快被市场淘汰;如果仅由制造商研制,那么其产品肯定易于生产而且价格低廉,但却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技术发展。为了避免上述种种开发研制产品的片面性,项目小组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市场经理与客户签订供货合同后,设计方案要经过项目小组集体讨论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确定最佳方案,每个人都起一定的作用和承担责任。设计师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使产品的设计方案更符合客户要求和更加切实可行,工艺师会想方设法开发出实用的工艺,而工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协助工艺师开发出更合适的工具,市场经理和财务经理则分析所有这些改变是否符合客户和企业利润的要求。在这里,项目经理不是拍板者,而是协调者和组织者。
为了更清晰地论述项目小组的创造性意义,我们有必要分清项目小组与矩阵型流动小组的本质区别。矩阵制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基础上,再建立一套横向的组织系统,两者结合而形成一个矩阵,其中横向的组织系统即是流动小组。这一流动小组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在没有改变旧的结构的前提下,根据任务性质“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性组织结构。很明显,流动小组的人员接受双重领导。这一做法必然导致人员无所适从、责任不清、决策延误。日本的团队模式实质上也是类似这种流动小组的组织。项目小组在本质上区别了流动小组。项目小组是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不随某项任务完成而撤销。项目小组取代直线职能制,必然以班组长、车间主任、各级中层经理一类白领职工的失业为代价,因此它更有革命性。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已经了解项目小组的优点,比如团结合作,发挥协同优势,缩短产品研制与生产出货的时间、迅速对顾客的需求作出反应,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消除人浮于事现象等等。这些优点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据统计,一些公司实行项目小组改革以及其它方面的流程改革之后,生产周期缩短70%,成本降低40%,顾客的满意度、产品质量和总收入均提高40%。
综上所述,现代型事业部制以项目小组为基础引发了一场企业管理革命,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新模式。尽管这一改革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可以相信,这是很有光明前景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实行项目小组的新尝试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它能够改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职能部门相互隔离的状况,促进各方面人员相互合作;它能够医治我国企业机构臃肿的顽症,精减机构和人员,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它能够医治我国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的不足,要求一切产品研究开发要面向市场第一线,提高市场反应能力。总之,在我国实行项目小组的改革尝试,必将大大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