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发展成就喜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喜人论文,科技发展论文,成就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成果--举世瞩目 转化应用--效益显著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通过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统计,1979年以来,全国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5万项,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19.3倍,获国家奖励的成果85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7项,国家发明奖22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178项,所创经济效益达3000亿元以上。
在高技术领域,1979年至1994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43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能使卫星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回收技术的国家。我国还成功地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建成并运行、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发电、原子级操纵和原子级加工居世界前列、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实现国内国际联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1986年至1994年,全国通过技术市场共缔结技术合同185万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965亿元。这表明,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80年代,国家科技攻关共取得1.5万项科技成果,有1.2万项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获得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亿元。
科技活动--成果非凡
从80年代起我国组织开展的各个层次的科技活动已取得了丰碛成果。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软科学研究以及科技服务咨询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使我国的科技事业呈现了一派兴旺活泼的景象。
从80年代起,我国从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精心组织了各个层次的科技活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的实施,10年共取得成果1.5万项,获得经济效益400多亿元。
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86年我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7个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已取得了400多项成果,有10%的成果形成产品进入市场。截至1994年底,全国已建立4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共完成5.1万个项目,并为农村培训技术管理人才2070万人。为振兴我国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市场--成交活跃
国家科委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技术市场成交活跃,去年全国成交技术合同达22.2万余项,金额达到228.9亿元。据统计,去年科研机构共出让技术6万余项,金额达83亿多元,是市场最大的卖方。工业企业已成为购买技术商品的主体。1993年,全国各类工业企业购买技术商品16.43万项,合同金额达34.2亿元,占总成交金额的64.6%。同时,当年用于促进工业发展的技术商品14.27万项,成交金额115.93亿元,分别占总成交额项数和金额的60%与55.8%。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出全国技术市场发展的“三一二八”工程计划,将从管理、支撑、经营服务等方面来加速培育市场体系,以促使技术市场真正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光缆通信网--稳步发展
我国光缆通信网建设稳步发展。计划于“八五”期间建成的22条光缆,已开通了17条,其余5条在今年底全部开通后,全国骨干光缆通信网将初步形成。
为建设我国骨干光缆通信网,邮电电信战线在“八五”期间打了三大战役。一、由南沿海光缆干线工程拉开了“八五”光缆干线建设的序幕,此干线全长2800公里,仅用88天就完成了铺设任务。二、主要解决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长途电路紧张问题。三、将建设5条光缆干线。
据悉,“九五”期间,我国将在这22条光缆干线的基础上,形成8纵8横格子形状的多迂回、多通路的现代化干线通信网。
气象科技--再上台阶
我国气象科技工作十多年来在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研究、数值天气预报上取得长足进展,再辅之以高新技术在气象部门的应用,使我国气象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屡立新功。
水平范围几十至几百公里的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是影响和制约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生产生活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科技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首先于“七五”期间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建立了试验基地。“八五”期间这些基地又积极参与了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技术研究。
数值天气预报是实现天气预报客观化、定量化和自动化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气象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七五”期间,我国积极对“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展开攻关,并建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经过改进,目前这个系统的各关键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5至7天内的天气预报已比较准确,这极大推动了我国天气预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