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探讨论文_赵庆城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骨伤科医院 骨科 150100

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锁骨钩板内固定,参照组患者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常规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锁骨钩板进行内固定效果显著,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锁骨钩板;锁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并发症

锁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创伤,多数为外力冲击所引起[1];临床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固定方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为探究锁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的有效固定方法,对于我院近一年所收治的患者给予锁骨钩板固定,效果较为理想,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共计82例,经诊断均为NeerII型骨折;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均在25--5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9.5±4.2)岁;致伤原因:摔伤9例,砸伤15例,交通事故17例。参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均在23--59岁之间,中位年龄为(38.8±4.4)岁;致伤原因:摔伤8例,砸伤14例,交通事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锁骨钩板进行内固定;首先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麻醉,取尺寸合适的钢板螺钉,自患者肩锁关节的后方插进,将锁骨钩板妥善固定,之后逐层缝合患者的创口,术后给予前臂悬吊。参照组患者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常规固定;给予患者颈丛麻醉,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骨折部位予以准确复位,之后使用克氏针固定,并对其锁骨远端双侧、肩峰进行固定。两组患者在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创口感染、内固定脱位、内固定断裂、骨不连等)发生率。

肩关节功能评价[2-3]:依据Karisson 肩锁关节修复疗效进行评价;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能够自由活动,无疼痛感,肩锁关节间隙在5mm以下则为优;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有轻微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受限,可活动范围在90°以上,肩锁关节间隙在5--10mm之间则为良;治疗后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显著,肩关节活动受限,可活动范围在90°以下,肩锁关节脱位则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百分率(n,%)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采用均数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优24例,良1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56%(40/41);参照组患者中,优11例,良22例,差8例,优良率为80.49%(33/41);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共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参照组患者中共有1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12/41);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

3 讨论

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是以手术为主,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是将肩部结构组织最大限度恢复,将关节疼痛感消除,并确保其稳定性[4]。以往的保守固定疗法,对部分患者难于达到理想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近年来,钩钢板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固定法可有效防止骨移位,降低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骨性愈合。锁骨远端骨折的粉碎性较强,在骨折部位会存在较多的小骨块,而锁骨钩钢板的支点是钢板与锁骨之间的螺钉,利用其可将肩胛骨悬于锁骨上,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骨折愈合环境[5]。此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锁骨钩板内固定,参照组患者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常规固定;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这充分说明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实施锁骨钩板内固定法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锁骨钩板进行内固定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洪波,赵永平,黄之春等.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2):62-63,69.

[2]谢继卿.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5):79-80.

[3]杨继飞,谭华平.锁骨钩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49例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0):600-601.

[4]韩德.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25.

[5]杨贲.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0):134-135.

论文作者:赵庆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锁骨钩板对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价值探讨论文_赵庆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