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论文_蔺 平

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论文_蔺 平

蔺 平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杨屯小学 276111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的课文阅读主要是老师领着学生进行课文分析,总结每一段的段意和课文的中心思想。“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习中,老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训练。让他们在亲身阅读中去理解、去感悟、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本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就如迫不及待地享受一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要想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掌握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应精心设计阅读课,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例如讲故事、朗读比赛、角色饰演等,并制定一些奖励和惩罚机制,以激励学生表现得更优秀。教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和幻灯片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增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感染力。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充分分析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角色饰演,把不畏权势、机智勇敢的晏子和骄横跋扈的楚王这两个截然不同、对比鲜明的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体验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悉心品味;教师还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得到思想感情的升华。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反复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的基础上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身临其境,眼观其景、耳闻其声,获得思想感悟和情感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要有感情地朗读,深入地体会,做到越读越真切,越读越入味。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反复揣摩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既能领会文章的意境,又能获得文章的精髓。这既是一种有韵味的品读,又是一种主动的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在于学生主动领悟的过程,而不在于教师灌输多少知识,从而让学生从被动的满堂灌中解放出来,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三、学以致用,提高素养

学习是为了应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倡导新的学习理念,实行双基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具体做法:1、自主阅读,学生主动全身心地去阅读,从而可以独立理解、把握文章的思路;2、合作阅读,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会越来越有所感悟,并要求学生养成记阅读笔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3、活动研讨,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评价,让学生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精髓;4、创新思维,在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之后,学生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对课文进行有个性地解读,并把自己的个性解读呈现出来;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思想感情的陶冶。

四、培养习惯,夯实基础

1.养成朗读和默读的习惯。

《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都提出了朗读和默读的具体阶段性要求。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快速地默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认读的准确率、鉴赏课文的能力,同时获得思想感情的陶冶,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养成略读和精读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要边读边做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在学生分小组合作阅读的时候,要求学生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在略读方面,要快速浏览一遍后能把握文章大体内容和思想感情,略读的任务和目的就达到了。经过教师的不断培养和学生的训练,学生们一定能养成精读和略读的良好习惯。此外,课文目录标有雪花符号的课文,需要学生自读自悟,老师不要参与过多,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

3.养成乐于读书和读好书的习惯。

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任务。教师应该把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学行为和语言艺术运用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得、有所乐,不仅获得了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获得了思想感情的陶冶。从而让学生们养成乐于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现在学生普遍对电脑游戏比较感兴趣,甚至沉迷其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这一坏习惯,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积累和运用,去实践和创新;让学生在一个舒适、自由的阅读环境里展翅高飞。

论文作者:蔺 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论文_蔺 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