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评价长效非麦角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电子检索应用Cochrane协助网系统评价方法将纳入指标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后通过筛选剩余115篇文献,共1045例患者,长效NEDA组548人,常规NEDA组497人。两组在有效性、耐受性、安全性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患者症状控制上,长效NEDA与常规NEDA相近,不良反应上两组相近,长效NEDA在增强PD患者依从性上可能优于常规NEDA,依然有待研究证实。
【关键词】非麦角巴胺;受体激动剂;帕金森病;系统评价
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神经变性疾病,好发老年群体,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肢体动作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PD病因多且复杂,至今未发现确切病因。左旋多巴是PD治疗主要药物,但易出现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或者异动症等,与无规律的胃肠吸收及脉冲样多巴胺刺激有关。长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NEDA)已应用在PD治疗中,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多巴胺刺激更加持续并提供更加稳定的血药浓度,可将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NED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循证医学提供准确证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设计类型 所有接受NEDA治疗的帕金森患者随机对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病例排除,并剔除3个月内应用过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痴呆、精神疾病病例。
1.1.3干预方法 长效NEDA与常规NEDA[1]。
1.2 检索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9-2009)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82-2009)以及维普全文数据库VIP(1989-2009)中输入“帕金森病”、“非麦角多巴胺”等中文检索词,将“Parkinson's disease”、“The ergot dopamine”作为英文检索词[2]。输入的检索词可以依据数据库调整与更换,所有检索的词语可以自由组合,经多次检索后确定。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研究人员先设计出资料表格,将其作为独立提取资料,如果研究人员之间存在分歧,可由专家参与讨论,提取的文献资料如下:
1.3.1 基本信息:作者名字、发表年份、标题[3];
1.3.2 研究特性:患者基本信息、样本数量、治疗方法及药物、试验类型与设计流程;
1.3.3 效应指标:应用UPDRS评分或者关期时间对有效性进行评价;将退出试验的人数作为耐受性的评价标准;将不良反应例数作为评价安全性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Meta分析应用了Cochrane协助网推出的软件—RevMan5.0β 07。将危险度(RR)作为分析统计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加权均数值差(WMD)或者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资料剂量的方法[4]。各效应量以90%表示具有可信度。采用2检验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如果统计学无同质性(P>0.10)则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异质性存在时(P<0.10),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亚组分析异质性因素的来源。异质性不显著或者无统计学意义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2结果
2.1 文献基本信息
数据库检索出210篇文献,通过题目与关键词排除了80篇文献,剩余130篇文献获取原文,通过原文阅读排除15篇,包括重复发表、抄袭等,最终获得115篇文献。共1045例患者,长效NEDA组548人,常规NEDA组497人。
2.2 效应指标评价
2.2.1 有效性分析
通过UPDRS评分对比长效与常规NEDA治疗有效性,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62);比较了UPDRS III部分评分,两种制剂无统计学意义(P=0.55);对比UPDRS II部分与III部分总评分,两种制剂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30)。
2.2.2耐受性分析
合并分析不良事件退出人数以及疗效不显著退出人数,发现长效NEDA与常规NE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
2.2.3 安全性分析
8个研究报道了发生率>10%的不良事件,有5个研究报道了恶心与嗜睡人数,合并分析发现两组恶心与嗜睡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85)。6个研究报道了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两组依然无统计学意义(P=0.90)。
3讨论
本次研究纳入了4个PD研究,即使每天用一次长效NEDA可提供持续多巴胺能刺激并且更加贴近生理状态,但是长效NEDA与标准NEDA之间依然存在异动症风险,在发生风险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有研究表明,持续多巴胺刺激较脉冲样刺激更能将“开期”状态延长,将“异动症”发生概率减少[5]。某些不一致的研究结论与本系统评价只有一个研究的优效性设计有关,但纳入的其他研究均为非劣效性设计。因为一个药物能否优于其他药物的这一结论是从非劣效性设计中得来的。此外,研究结果与动物模型结果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两者间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纳入研究的大部分为非劣效性设计,优越性结论未能从非劣效性设计中得出,由此,还需要加强优越性设计研究对结果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王占芬,刘文焕,贺娜,张鹏.多巴丝肼联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2:59+104.
[2]刘振洋,王坚.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5,03:9-17.
[3]尚延昌,王淑辉,王振福,吴卫平,王鲁宁.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02:280-283.
[4]刘鸣,郝子龙.从循证医学角度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03:232-234.
[5]马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帕金森模型中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3:412-413.
论文作者:孙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多巴胺论文; 激动剂论文; 统计学论文; 长效论文; 受体论文; 帕金森论文; 麦角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