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住院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鼻塞(1.36±0.48)、鼻痒(1.28±0.34)、鼻涕(1.03±0.38)、喷嚏(1.48±0.36)、嗅觉减退(0.59±0.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0.56)、(2.76±0.67)、(3.12±0.53)、(3.12±0.53)、(1.48±0.3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护理满意度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3%、82.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过敏性鼻炎;住院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253-02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加而表现出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异常反应,临床症状有鼻塞、鼻痒、鼻涕、喷嚏、嗅觉减退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并发哮喘、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选择该院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1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1月—11月收治的的10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符合临床规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塞、鼻痒、鼻涕、喷嚏、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38.4±8.4)岁;病程3月~9年,平均病程 (4.52±2.37) 年。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0.7±7.5)岁;病程2月~10年,平均病程 (4.75±3.29) 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观察生命指标、用药护理、日常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一是心理护理,通过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疑问,讲解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缓解患者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二是用药护理,叮嘱患者按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去药店购买鼻喷药水,如果用量较大,会造成反跳作用,导致药物性鼻炎发作。三是生活护理,提醒患者关注环境与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关系,经常清洗枕芯、窗帘、沙发套、地毯等容易滋生螨虫的纤维质物品,尽量不要养宠物和花草,避免动物皮毛、寄生虫、花粉等引起过敏反应。新装修的房子、新家具等含有大量甲醛,需要通风一段时间再接近,避免甲醛过敏。四是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避免吃牛奶、海鲜、芒果及辛辣、油腻、生冷等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多吃高蛋白食物,提高自身免疫力。五是鼻腔护理,教会患者清洁鼻腔的方法,用鼻子吸入冷水然后喷出,每天10次[2]。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鼻塞、鼻痒、鼻涕、喷嚏、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评分,按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对应3、2、1、0分[3]。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当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判定为显效;当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基本不影响工作、生活判定为好转;当临床症状没有或继续恶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出院时请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涉及对住院环境、护士服务水平、安全用药的满意度等,选项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评分鼻塞(1.36±0.48)、鼻痒(1.28±0.34)、鼻涕(1.03±0.38)、喷嚏(1.48±0.36)、嗅觉减退(0.59±0.13)显著低于对照组(3.23±0.56)、(2.76±0.67)、(3.12±0.53)、(3.12±0.53)、(1.48±0.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20%、护理满意度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8.43%、82.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期发作,主要过敏原是房间里的灰尘、螨虫及其粪便、羽绒等。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时间具有季节性,主要过敏原是花粉。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反复性,除了对身体造成危害,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容易出现烦躁、头昏,精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鼻塞、鼻痒、鼻涕、喷嚏、嗅觉减退等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敏.对住院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8):28-29.
[2]杨争艳.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探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7):1679-1680.
[3]王春香.临床护理干预提升过敏性鼻炎患者疗效的探究[J].大家健康,2017,11(2):268-269.
论文作者:栾云英,韩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患者论文; 过敏性鼻炎论文; 症状论文; 例数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