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系统管理过程中,电力计量直接反映出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和企业信誉度。电力作为电力企业所提供的商品,只有确保计量的标准化,才能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所以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从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来看,其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供用电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标准,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企业运作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计量;标准化;策略
1电力计量的概述
电力计量的相关管理工作,是为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共同提供服务的重要工作事项。对于客户来说,能够获取到自己用电的电量信息。而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依据计量的数据和信息,来准确的核算用户用电所需的费用,充分保障客户的权益,防止出现电费超出真实用电量所需费用的情况。电力计量也可以被看做成供电企业内部的一种计量统计平台,它不仅需要出色的系统加以保障,还需要具备高超技术水准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的管理工作。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安全和稳定的运行。在当前电力计量开展过程中,供电企业需要根据用电客户的需求变化来调整服务策略,就需要对计量管理工作的制度进行变革,并且为之配套相应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系统,将各种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分配。要注意由于管理经验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因素引发的管理问题,要确保计量参数和数据符合实际用电情况,将误差降至规定范围之内。另外,电力计量工作也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自身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2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必要性
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实施,一方面为电力企业节约了供电成本,提高供电的质量,另一方面符合了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让广大用户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所以,电力企业要充分意识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大力实施基础建设,诸多地区的供用电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电力行业技术条件的限制,电力企业依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程度制约了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进程,不利于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对电能需求的日益增多,这给供用电系统的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国家已经在着手完善电网系统的建设,但是一些传统电网工程的弊端得到了逐渐显现,不能满足人们对电力资源的多方位需求。所以,强化电网系统中的硬件建设和技术革新,进一步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策略探讨
3.1工作程序实施标准化管理
第一,规范电力计量仪器的接线方法。需要以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确定科学合理的接线方式,保证电力系统可以正常服务的前提下,避免电力计量产生误差,从而在电力公司和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电力公司的发展。第二,准确定位电力计量的计量点。选择电力计量点时,选择的位置要尽量与用电现场接近,从而减少二次回路造成的电量损失,保证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且能够减少电力公司和客户之间的纠纷,有利于提高电力公司的声誉,进而增加其经济利润和市场竞争力。第三,规范分析电力计量结果的方式。电力计量工作中需要针对计量结果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分析,便于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误差,减少电力公司经济损失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客户的经济利益。同时,电能表与互感器是电力计量工作的重要设备,为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需要及时做好电能表和互感器交换工作,从而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人员和服务方面的标准化
在供电企业的人员管理以及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中,对于人员的调配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注重人员服务理念和意识方面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服务人员团队的建设,这样才能逐步提高服务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为用电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并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更多的优良服务方式和内容,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水平。供电企业在人员以及服务管理中的标准化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听取客户的建议和意见,以客户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服务策略帮助客户排除面临的问题,保障客户用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对用户反馈的信息迅速做出应有的响应。
3.3电力计量仪器工具实施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仪器工具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对落后与淘汰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处理。对政府已经禁止使用或淘汰的电能表进行更换,对计量技术改造力度不断进行深化处理,促进计量数字化与远程抄表目标的快速实现,使得计量自动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其中电能计量设备需要充分符合计量规程的各种需求,对具有较强稳定性与精准度的多功能电能表进行选择与使用,并对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进行明确,确保其与测量的回路出现共用现象。强化计量监督检验强度。对计量监督进行较为严格的落实,强化电能表检测、二次降压以及误差检测等实际考核强度,对技术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发挥,促进计量精准度快速提升。同时还应根据符合种类对精准度等级进行选择,在使用前实施科学的校正与调整,确保计量设备存在的出差在标准范围之中。管理轮换与管理周检的使用。对计量运行管理强度进行提升,结合相关规章制度需求进行良好的轮换与效验工作。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结合误差要满足二次负荷需求,这时可通过精准度等级进行科学控制。其中电压互感设备降压形成的误差不可利用精准度进行明确,其计量综合误差的主要内容,可利用互感器误差互补调整以及地导线电压误差补偿设备实施补偿,进而对计量综合误差进行控制。
3.4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首先,电力计量标准形成阶段。从电力计量标准的形成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了需求分析、标准制定、结果复查等环节,对电力计量标准构成影响的因素除了标准化法律法规外,还与电力企业的标准化文件、实际的标准化投入、人为因素有关。因为电力企业之外的环境难以改变,所以大多集中于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建设,通过企业内部的标准化制度来确保电力计量标准的形成。然后,电力计量标准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标准的监督、管理和评价,比如标准的作用范围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等,通过制定明确的标准化目标来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进行,以约束机制来确保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质量。最后,电力计量标准推广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电力计量标准的成立、废止和修改等内容,以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以有效的评价机制来真实反映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的问题和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与电力行业的需求也快速提升。为了更好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电力计量自动化进行全面的使用,其中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形成,可有效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翁怡敏.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9):52-53.
[2]彭湘辉.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J].低碳世界,2016(28):133-134.
[3]关伟.浅析新形势下电能计量标准化管理与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6):79-80.
[4]翁怡敏 . 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及应用探究 [J]. 企业技术开发,2015,34(29):52-53.
论文作者:杨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电力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误差论文; 客户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标准论文; 需求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