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风险评估及护理分析论文_刘晓莉

(江苏省江阴市急救中心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风险评估及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7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现依照救治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者朋友送至医院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急救护理措施,比较相关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86%,观察组为92.5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比对照组低,组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做好院前急救风险评估,制定出针对性护理计划,可全面提升抢救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风险评估;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32-02

脑血管意外为一种相当常见的危重疾病。该疾病有着病死率高的特点,疾病进展迅速,治疗结果未知性大、若患者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妥善治疗,那么就会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疾病转归[1]。由此能够看出,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做好院前风险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7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7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诊断,确认为脑血管意外。现依照救治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40例)。在此其中对照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33.6~62.7岁,平均年龄为(49.7±1.1)岁。观察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区间为35.7~63.8岁,平均年龄为(50.3±1.2)岁。患者纳入标准为:

(1)已明确为心脑血管意外疾病。

(2)患者在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3h内送至医院治疗。

(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实验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家属或者朋友送至医院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急救护理措施,详细为:

(1)接到急救信息之后,中心指派专业性强的护理队伍以及医生抵达抢救现场。护士询问患者的疾病发生时间和原因,在此同时做好简单身体检查,在此同时询问患者家属相关疾病史,实施心电监护[2]。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与询问结果相对应的疾病史。全面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查看其是否存在脑疝、呕吐、瞳孔放大等临床体征,如存在,应给予相对应的急救措施。

(2)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大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嗜睡以及意识不清等情况。对于这种现象,护士应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帮助患者将头部固定在一侧,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如有必要,可对患者使用低流量吸氧。对于呼吸抑制显著患者,应在第一时间实施气管插管通气,以辅助患者呼吸[3]。

(3)在保证患者呼吸畅通之后,护士应及时为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血容量稳定,血压无大幅度波动,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4)如果患者颅内压较高,可以使用剂量为250ml的甘油果糖或者甘露醇静脉滴注,以降低患者颅内压,从而降低脑疝发生概率。如果患者血压值达到200/180mmHg的时候,切记不要将血压迅速降低到正常范围,应缓慢降压。值得说明的是,因为院前急救缺少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和资料,不能精准的判定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因此,不建议对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使用扩张血管药物,以防加重病情[4]。

(5)在患者转院过程中,护士应积极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尽可能保证血压正常,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果患者有发生呼吸抑制以及心脏骤停时,要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做好心肺复苏。搬运患者过程中,应当注意好安全技巧,将患者头部妥善固定,使用平移的方式,移动到担架上。顺利完成患者转运。

1.3 观察标准

(1)比较患者院前急救详情。其中分为病情稳定控制,恶化以及抢救无效死亡三个级别。

(2)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实施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x-±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院前急救性情详情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62.86%,观察组为92.5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更高,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意外为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疾病。这种疾病有着发生突然,难治愈的特征。就病死率来看,其仅在恶性肿瘤之后。疾病发生对于患者生命安全来讲,无疑是一个重大威胁。现如今,院前急救已然成为了临床上治疗脑血管意外疾病的常见方式,及时实施院前急救,可以节省治疗时间,方便对患者实施抢救,降低疾病带来的苦楚[5]。

在赶往现场的过程中,护士应和患者家属保持通话,询问患者自身情况,在此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做一些正确的抢救方法。

为了后续抢救争取时间,护士应保持头脑清醒,丰富自身知识。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够为临床抢救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在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过程内,应以针对性治疗为主。当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患者往往存在意识不清现象,无法准确说出自身病情,也无医学影像资料证实,如果盲目用药,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帮助医生平稳的搬运病患,尽可能降低头部大幅度动作,完成搬运之后,应将患者的身体固定,侧位摆放,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降低窒息率。

在进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护士还应当对患者进行吸痰、吸氧等护理。进行动态化心电监护,在转运过程内,密切观察病患生命体征情况,若存在异常,应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医生。

如果患者的颅内压上升明显,应遵医嘱及时使用甘露醇或者地塞米松降压。血压控制应适度,切记不可过分降低血压,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值得说明的是,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院前急救口头医嘱护士应至少重复一次,保证医嘱正确后实施抢救,相关人员仔细核对器械以及药品。

第二,在实施转运之前,护士要和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全面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争取其信任和配合。

第三,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悉数告诉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对于不愿签署同意书者,应进行书面证明,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可见,观察组患者临床抢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做好院前急救风险评估,制定出针对性护理计划,可全面提升抢救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2):88-89.

[2]李宏.急性出血性脑卒中35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12-114.

[3]邵雄英.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0):17-19.

[4]王淑娟,董雪霞.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3).

[5]刘如璐,罗曚悦,李英.医疗优先分级调派系统指导下的院前急救对脑卒中患者救治及预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5(21):2620-2621.

论文作者:刘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  ;  ;  ;  ;  ;  ;  ;  

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风险评估及护理分析论文_刘晓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