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管理论文,内部审计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部审计的含义与职责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的职责就是审查、评价、鉴定、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保证财务机制正常运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的有利手段。审计工作主要有专门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财务内控制度予以评审,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对企业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评定,促进企业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经济、管理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 内部审计具有以下职责:监督职责。内部审计人员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检查和评价,以衡量经济效益、财务收支等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纠错防弊,改进经营管理;鉴定职能。企业有较强的经济自主权,内部审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要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经济责任做出公正的评价和鉴定,尤其是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控制职能。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涉及方方面面,随着企业内部管理日渐复杂,内部审计的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如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经营战略风险的审计;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及时把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客观的反馈给领导,提出合理建议,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对国家政策、法规以及企业经营流程熟悉的优势,为单位的发展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给管理层献计献策,关注风险,科学决策,提高效益。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加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济、财务、管理正常运转。 有助于弥补财务管理漏洞,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主要是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和财务收支情况,促使公司完成预算目标。内部审计主要是以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审查公司的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和分析经济活动过程,针对薄弱点和失控点提出改进措施。一方面,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督和鉴定,对企业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全程检查,能够有效遏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对一些较为隐蔽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警性,有利于消除财务隐患,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可以评价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发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是否高校、精简,形成责权分明、互相制约的企业管理机制。 有助于搞好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防止资产流失。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是财务内审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固定资产总账、资产购进和盘出时的账务处理的审计,可如实反映企业的成本费用和获利水平。内部审计可以建立和健全企业固定资产、明细账目、物资材料的相关制度,确保没有因为人为因素增加成本,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计提折旧,规范物资购进以及出入库是否按程序操作。一方面,可以防止因个人私利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监督约束企业员工,把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中。另一方面,可以指定材料消耗定额,降低企业消耗,从而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 有助于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和经济效益。对往来款的清查在内审工作中是重点内容,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分析取证,并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对一些积累的往来欠款提出统一认识,建立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同时,内部审计有助于规范投融资管理。内部审计通过规范界定决策权限,合理确定投资方向,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利润。可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提高企业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随着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向风险管理等更高的层次发展,通过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监督,有助于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企业结构。同时,内部审计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识别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在生产、采购、销售等领域查找漏洞,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决策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确保企业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真正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有的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或者将审计机构与财务部门合并,有些单位虽然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可审计人员很多来自财会部门,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难免在内审工作中出现走马观花的情况,审计内容不详不细,审计结论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势必会影响审计效果。第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审计工作事务繁多,涉及面广,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资质要求和缺乏专业的培训培育,导致审计人员充电意识不强,专业知识较弱、业务素质较差,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不能与时俱进。第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在分散采购过程中,不通过采购项目产生的存货或资产盘存等实质性测试,则难以核实预算执行的真实性。资产管理缺乏成本意识和绩效意识,资产的清查盘点、处置资产的认定、资产处理的鉴定复核都缺乏实质性测试。审计报告即使能反映出个别问题,但实际整改方案的执行流于形式,实效性较低。第四,内部审计的职责功能有待拓展。传统审计工作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主导,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和监督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起点和定位,转变单一的监督职能。 提高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优化措施 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内部审计是单位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与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需要在思想上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作用,克服片面认识,自觉地学应用,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同时,内部审计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科学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并明确、规范审计机构内各项职责的分配制度、工作范围、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理财有法、用财有效”,确保经济活动规范运行,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注重审计人才培训培养。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是确保单位审计质量的知识保障。在我国企业中,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因此,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方向,严格选拔审计人员,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以专业背景和职业道德为准绳,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第二,重视和加强内审人员的岗位培训,全面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可以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教育,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业务理论水平,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强实践经验交流,开拓新的审计方法,让内部审计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服务单位经济发展和规范单位经济行为。 全面覆盖、各有侧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效性。首先,为了发展企业,应加强专项审计力度,建议侧重预算管理审计、资产管理审计。要把企业所有资金收支均应纳入预算管理中,加强预算控制,预算细化分解到具体部分和项目,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并确立资产管理关键控制点的岗位责任,完善资产清查管理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第二,注重实效性,决不能流于形式。在审计重点各有侧重前提下,应制订审计方案,划分若干审计事项,改变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由事后审计方法,逐渐强化事前、事中审计,加强实质性审计力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测试,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如引入采购制度审计,在采购价格、批准价格、事后价格方面进行审计,并对采购的数量、质量进行审计,既能够证明项目的真实性、还可评价采购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效果。最后,强化审计整改和监督。要想充分发挥内审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审计整改和监督是重中之重。建议单位进一步重视审计监察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对采购业务、财务报告、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并对审计检查后续管理落到实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督促审计整改有实效,提高内部审计的严肃性。 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理念,由“监督”向“服务”转变。内部审计活动要充分利用服务职能,将工作重心由“查错防弊”转移到企业管理、决策、增值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从以监督、检查为主的“裁判”角色转变为以协助、参谋为主的服务角色,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在监督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全面调动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积极性,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协助和保证组织实现自身财富不断增长的目标。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财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