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历史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昌起义论文,秋收起义论文,异同论文,经验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以及毛泽东等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组织发动的、具有很大影响的两次武装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比较研究这两次各具特色的武装起义,科学总结它们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研究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以及对于做好今天的各项工作,无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
发生在1927年夏秋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在组织领导、斗争形式与目标、加强军队建设、动员群众参与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创造出类似的历史经验。
1、关于组织领导
无论是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还是9月间的秋收起义, 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都是中共为挽救大革命失败、推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艰辛努力,都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
继1927年4月中旬蒋介石在上海叛变之后,7月中旬汪精卫在武汉撕开其伪装的面目,公开打出反共反人民的旗帜。蒋、汪同流合污,大肆摧残进步力量,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及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面对着蒋、汪之流的嚣张气焰及屠杀政策,代表全国工农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采取有力措施挽救革命的失败。
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果断地作出组织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的决定。一方面,将中共掌握、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向南昌集中,发起南昌起义;另一方面,利用秋收季节发动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组织秋收起义。
根据中央的决定,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叶挺等人先后在九江、南昌紧张地进行南昌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与此同时,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前委书记毛泽东,也奉中央之命深入湘东赣西,夜以继日地策划、组织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从最初的酝酿到实施,从武装暴动的发起到组织领导,从起义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到起义的演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结果。
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正由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因而获得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与组织保证,获得了深入开展、广泛影响的最有力的条件。
2、关于斗争目标及形式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都是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都是以武装暴动来反击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运动的进攻,都是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蒋介石、汪精卫之流的。
在筹备南昌起义时,前委书记周恩来在7月21日明确指出, 南昌暴动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反对南京、武汉国民政府的中心。随后,7月31 日由中共党员恽代英、谭平山及国民党左派领袖宋庆龄、邓演达等签署的宣言,也旗帜鲜明地指出,“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成了全国人民之“罪人”。因此,必须奋力扫除“新式军阀及国内一切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与封建社会之势力”。8月1日起义战斗取得胜利后,在前委主持召开的各界代表联席会议上,也明确提出了要继续不妥协地反地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势力。
毛泽东等组织发动的秋收起义,有着同样的斗争目标。还在8 月初,毛泽东在提出以湘南为重点的秋收暴动计划时,就强调指出,组织秋收起义的目的是为了同反动政府相对抗,发展革命形势。不久,毛泽东参加湖南省委会议时,在谈到秋收暴动目标时,仍然坚决地指出,“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1〕,要摧毁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势力。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不仅有着相同的斗争目标,而且采用了相同的斗争形式。组织革命的军队,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展开同国民党新军阀的斗争,构成了这两次起义的又一共同特点。
南昌起义中,受党掌握、影响的军队近2 万人参加了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斗争。仅几个小时,起义军就解决了南昌城的反动武装,胜利结束了战斗。秋收起义中,党领导五、六千人的武装力量,在湘东赣西一带向反动武装发起进攻,夺取了醴陵、浏阳、白沙、东门等城镇,给当地反动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2〕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组织军队举行起义, 以军事斗争形式发动暴动,是符合中国革命的特点的,是遵循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因而,也成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3、关于军队建设
在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中,党都注重对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注重加强军队的建设,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初步摸索了“二战”初期加强军队建设的成功经验。
南昌起义大军在举旗南下时,正值盛夏酷暑季节,遇到了种种严重困难。然而,由于加强了思想教育,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重视了军队的组织整顿,因而,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官员克服困难、胜利前进的信心与勇气。沿途散发了贺龙的《告官兵书》,大张旗鼓地向指战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此外,还经常召开党员大会及革命军人大会,作政治上的鼓动与宣传。总政治部还组织了宣传小分队,一路上对各部队开展宣传鼓动。与此同时,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吸收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贺龙、郭沫若等一批杰出的先进分子,都是在此期间先后成为中共党员的。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开展武装暴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了党对军队的建设。当时,不仅开展对广大官兵的思想鼓动工作,而且向全体指战员提出不损害群众利益、努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所以,部队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在我军初创阶段,党在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过程中注意到了武装力量的自身建设,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相关工作,为日后的军队建设积累了经验。
4、关于动员民众
工农大众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决定着革命战争的成败。不论是南昌起义还是秋收起义,都注意到动员民众参与,注意到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7月底,江西省委召开各种会议,动员各种力量配合南昌暴动。 当起义战斗取得胜利后,8月2日数万群众在南昌隆重集会,庆祝武装起义的胜利以及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在发动秋收起义的始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也积极做好沿途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当地群众不仅采取各种形式慰问、配合起义大军,而且还踊跃参军入伍,拿起枪杆子直接投入战斗。
以土地革命的口号来发动农民群众,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动员民众的又一共同特点。尽管这两次武装起义没有在实践中开展土地斗争,然而,都十分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都明确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主张。南昌起义部队草拟了《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向广大群众宣传党对土地革命的决心及政策。湖南省委在讨论秋收起义计划时,也专题研究了土地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既要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也要没收中小地主的土地,以满足广大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他还主张,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要给予妥善的安置。
5、关于战术分兵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在军事上都实行了分兵的战术,并由此影响了起义的成败。
南昌起义大军自8月3日陆续撤出南昌后,向南进军广东。起初,部队取得了军事上的一些胜利,先后击败了瑞金、会昌之敌,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部队进入广东后即一再分兵,主力分散在揭阳、潮州、三河坝等地区。结果,形成不了优势,最终被敌各个击破,遭到惨败。
同样由于缺乏经验,秋收起义也实行了分兵的战术。 工农革命军3个团分别在修水、安源、铜鼓等地举行起义,而不是采取集中兵力的战术。由于兵力分散,彼此之间又无法策应,以致分别被敌击败。仅仅几天时间,全军由5千多人锐减到1千多人,第二团几乎全遭覆灭。由于兵力遭到很大损失,以致进攻长沙的战略目标被迫取消,也导致秋收起义失利。
二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虽然在不少地方存在着一致性,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也还有着不小的差异,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性。
1、关于举什么旗子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尽管是由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但是,打的却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还在7月底筹备武装起义时, 前委就决定成立有国民党左派参加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国民党的旗帜来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倒行逆施,来唤起民众的热情。8月1日凌晨结束战斗后,以特别委员会的名义召开了有中共党员及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与海外党部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之后,革命委员会发布了一批重要任命,还任命了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此外,起义部队的称谓及番号,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及其序列。同时,在初期还对国民党新军阀张发奎寄予希望,决定联合由他掌握的军队,增强起义的军事力量。以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来组织武装起义,符合当时中央的政策。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央作出了同样的规定。
同南昌起义不同的是,秋收起义打的是共产党的旗帜。当8月18 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行动计划时,毛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子。他明确指出,不能再照“八七”会议提出的那样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在这之前,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还提到,“国民党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3 〕秋收起义高举共产党的旗子,处处体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独立组织的原则,甚至连组建的部队也称为工农革命军,以区别于国民党时代的国民革命军。
2、关于起义的规模
就起义规模而言,南昌起义比秋收起义大得多。当时,有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有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25两师,有蔡廷锴率领的第4军第10师,以及有朱德领导的第3军军官教导团部分学生,共计2万余人参加了武装起义,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同南昌起义相比,秋收起义的规模要小得多。参加起义的武装力量只有5千多人,且多为工农武装,战斗力较弱。
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首次发动的武装暴动,加上规模较大,又在敌人中心城市举行,因而,它当时产生的影响也要比秋收起义大得多。南昌起义后,不仅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直至甘肃、新疆、四川、山东、东北等十几个省区及海外代表聚集南昌,而且,汉口、上海、北京等地的国民党报纸连作报道。顿时,南昌暴动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给全国工农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南昌起义也震惊了国民党中央政府,造成统治阶级的极大混乱。
3、关于起义的发展方向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的初衷,都是夺取敌人的中心城市,以此来打击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挽救党的革命事业。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南昌起义大军直下广东,然后以广东为根据地举行新的北伐战争。秋收起义部队则把进攻方向指向长沙,以夺取长沙为目的。
虽则这两次武装起义的初衷是相同的,然而,发展方向却大相径庭,有着不同的结果。
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按原计划大举向广东挺进。由于没有同当地的农民运动结合起来,采取了从城市到城市的进攻路线,违反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因而,主力部队于9月底、10 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巨大损失。至此,南昌起义也宣告失败。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却有着不同的结果。当起义部队遭受挫折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冷静地分析攻打长沙的利弊得失。经反复权衡,果断地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把余部集中在湖南浏阳文家市。9 月20日,他在说服部下之后又率领这支1 千多人的队伍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于10月底达井冈山。随后,以农村为战略基地,把开展武装斗争同发动农民群众、建立红色政权紧紧地结合起来,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秋收起义部队退兵文家市及进军井冈山,使这支弱小部队转危为安,走上了在农村开展斗争,以农村为依托向国民党反动势力发起新的进攻的正确轨道。从此,沿着毛泽东开辟的航道,这支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也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新的希望。
三
通过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比较研究,通过对它们两者之间异同点的分析与对比,可以总结出以下重要的历史经验。
1、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无可争辩地说明,中国革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党的领导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之所以能如期发动、顺利进行,关键之所在是她们都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之下。正因为如此,在大革命遭到惨败的紧要关头,在全国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吹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号角,举起了以武装抗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黑暗势力的鲜艳红旗,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历程中树起了两座丰碑。
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保证。总结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历史经验,弘扬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革命精神,更坚定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的信心与决心。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创造更加璀璨的明天。
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成了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依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投身革命战争,成了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只有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革命才能深入开展,并逐步赢得胜利。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南昌暴动的领导者尽管也注意到了农民问题以及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忽视同江西、广东等省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忽视在革命战争中取得广大农民群众更大的支持、配合。结果,2万余人的起义大军遭到了失利。 秋收起义部队在军事斗争接连遭到失败之后,及时地退却到农村,紧紧依靠、发动广大农民群众,非但获得了生存的条件,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开创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不同表现,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结果,生动地表明,是否正确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农民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地处理好这个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农村工作平稳发展。这样,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及经济的发展,创造至关紧要的基本条件。对待农民的问题,也是一个对待群众的问题。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几十年来在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观点,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紧紧依靠群众的伟力来赢得党的事业的新胜利。
3、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虽则南昌起义的规模、影响要比秋收起义大得多,中共中央对南昌起义的人力投入及寄予的希望,也要远远超过后者,然而,却没有取得胜于后者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秋收起义部队遭到挫折之后,不是一味地继续盲目执行中央及湖南省委的路线,继续盲目地攻打中心城市,而是冷静地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认真地思考保存弱小部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有效途径。在对周围环境作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果断地退兵井冈山,在井冈山安营扎寨,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独创性地开拓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也经过艰苦的斗争和认真的思考,在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随后转兵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合。这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开辟,是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作出的最卓越的贡献,也是他们研究中国国情,熟悉并掌握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硕成果。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实现了我党第一次大转折,走上了胜利发展的航道。实践表明,这条独特的区别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是中国人民赢得推翻三座大山斗争胜利的成功之路,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晶。
历史进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并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拓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使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中国带入更加辉煌的21世纪。
比较与研究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还可总结出其他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两大武装起义所创造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隆重纪念建军70周年以及南昌起义、秋收起义70周年的今天,更值得我们珍惜与借鉴。
注释:
〔1〕彭公达《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
〔2〕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3〕《中共湖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信》
标签:南昌起义论文; 秋收起义论文; 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南昌发展论文; 毛泽东论文; 武装论文; 国民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