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挑战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合作论文,科技发展论文,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新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15X(2005)01-0042-05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日益呈现出加速化、合作主体多元化、技—经—贸一体化、基础研究特别是大科学研究国际化、合作内容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此外,把国际科技合作当作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与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也是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出现的新趋势。
面对新趋势,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的。但由于国际科技合作的直接动因是以发达国家的跨国生产和经营国际化为主要推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因此新趋势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新变化也主要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至少在短期内,国际科技合作更多的是表现为挑战而不是机遇。
1 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挑战
1.1 对政府作用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技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一趋势的核心挑战是政府的作用。
首先,长期以来,国际科技合作大多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由政府集中管理。但是,现阶段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得知识、人才、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自由配置,企业、私人部门在国际合作中越来越起到积极作用。且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一个企业、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得信息,可以很方便地在网络上进行国际合作,这就对政府的原有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
其次,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创新政策和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中面临根本的矛盾。随着国际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本国工业对外国技术、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很难说清“什么是本国工业”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同时,国际合作的发展,要求各国政府在知识产权、规章制度、税收、R&D以及其它许多政策上协调一致,这种压力的不断增长,导致政府维护国家主权与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再次,中国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存在“大而弱”的状况,由此而造成了同发达国家合作与对话的不完全平等。因此,如何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如何发挥相应作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此外,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正在进行着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的深刻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在国际合作中出现了大量重复的现象,包括考察重复、技术引进重复、利用外资项目重复等等。这种重复不仅浪费了本已有限的资源,不利于合作的深入,而且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给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新的困难。因此如何在鼓励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同时,又能加以适当引导和约束,以保护整体和长远利益,也是一个对政府作用的挑战[1]。
1.2 对国家科技体制和科研环境的挑战
国际科技合作的加速发展趋势,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新趋势的宏观管理体制、科技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健全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健全而完善的体制,才能在人才、技术的全球性合作与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但是,客观上我国现行的整个科技体制都存在着较多弊端,科研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因此相对于国家科技体制母系统而言的国际科技合作的子系统更是存在着诸多弊端。譬如,我国合作与交流项目立项缺乏规范的科学评估机制;至今没有建立一个沟通全国性国际科技合作活动的网络系统,更没有发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科学统计指标体系和合作效果评价体系,致使我国现行国际合作科研体制的僵化和低效、科研环境建设的严重滞后。因此,在融入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的浪潮中,对于科研体制的调整和科研环境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1.3 对国家科学研究的挑战
首先,在全球科技合作日益凸显的趋势下,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也愈来愈激烈,许多重大问题相关技术的解决都可能带来新的技术标准和巨大的商业利益,因而,如果想分享这些未来的巨大利益,就必须早期介入。但是,参与国际科技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人才、相应的科技资金和高新科技基础设施等,而其中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人才是关键因素。这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人才匮乏、科研基础设施落后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此外,国际合作经费投入不足,往往使得中国面临着在科技合作中只能担当辅助角色或成为物质资源提供者,或者被摈弃于科技合作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两难处境。
其次,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现状的许多不足之处不能适应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不高;二是以我国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项目较少,合作交流项目的自主性差;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不突出,计划性不强;四是学科分布不合理,在一些敏感的科研领域,国家将面临两难的处境。
再次,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一些发达国家在涉及军事或具有军民两用前景的高技术方面,对中国采取限制和封锁的基本政策。这种技术上的封锁必然对中国的科学研究提出挑战。还有就是国际合作中存在着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2],例如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科技合作之名行窃取他国经济秘密、宝贵资源之实,导致中国一些独有技术的流失,甚至构成对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和军事安全的威胁。
1.4 对我国产业研发的挑战
占国际科技合作主导地位的跨国公司,是生产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的主导力量。加速发展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活动,直接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全球利益,必将对中国的产业研发带来极大挑战。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强大的全球研发能力,给中国的企业以极大的压力。随着中国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驻中国,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全球研发能力与母公司技术优势的扩散和应用,这使得那些以本土知识为基础的中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此外,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计研发机构,与中国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当地的优秀企业发展技术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战略性研发资源的竞争,中国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将在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上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挑战。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间的战略技术联盟提高了中国技术吸收的成本。战略技术联盟的直接后果是进一步加强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对国际科学技术知识资源的控制力。但是在全部的战略技术联盟中,发达国家占据了90%以上,发展中国家企业参与订立战略技术联盟的数量是极其有限的,而中国更是微乎其微。不仅如此,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技术联盟的性质由过去的技术单纯从一方流向另一方,转变为一种技术共享、互流关系,要求合作双方具有相近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方面,对于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国来说,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对于先进技术的吸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成本。
1.5 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军事科技国际合作的加速发展,势必促进敏感技术特别是具有直接或潜在军事价值的技术转移加快,同时也使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发人才流动加速。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原因,我国利用国际合作的机遇获得国外先进武器装备及其军事技术的范围和空间有限。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限制对我国高技术出口的同时,却向亚太地区大量出口高技术武器装备,因而使得我国周边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可能受到进一步的刺激,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全球科技合作加速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求科技活动所用的语言和信息处理手段向统一的方向发展,特别是信息处理平台和软件趋向标准化。但是当这标准化的平台及其软件达到高度垄断状态时,特别是当这一技术被技术拥有并服务于其狭隘的国家利益时,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安全问题。[3]目前我国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譬如,在信息产业和经济金融领域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很弱,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在军事领域,网络泄密、黑客攻击、信息战等都是军事信息安全问题的重点。
虽然在国际科技合作的过程中,技术更新和转移速度加快,我国进口先进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机会增多,但这改变不了我国基础技术薄弱的现实。过于依赖外部技术来源,容易导致产业命脉无形中被发达国家控制,使我国产业不安全程度增加。
1.6 对我国知识产权建设的挑战
如何缩短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国际准则之间的差距,如何使知识产权制度环境适应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的首要挑战。
国际科技合作进程的加快,要求中国尽快构建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以保证外部先进知识的流入。这是因为,国际科技合作对于一个国家的正向收益取决于该国利用科技全球化趋势的能力和在全球科技活动中吸取先进知识、提高知识收益水平的能力。如果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各类主体不能适应新趋势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新要求,不能为我国的知识创新主体参与全球科技活动,分享全球科技发展成果,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那么中国在全球科技活动中的收益将会下降,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将越来越远。
国际科技合作对中国各界的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的挑战。首先是对中国在知识保护与知识获取和利用之间的平衡能力的挑战。目前,全球范围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将可能在以下两个方面对中国提出挑战:其一是扩大了知识差距,维护了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技术垄断。其二是将讨价还价的优势转给了知识创造者,而这些人大多是与中国相对的另一方即发达国家。其次是对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挑战。通过国际合作以提高自身的科技能力并最终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是参与合作各方的重要目标之一。但众所周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是相当薄弱的,中国要想最终培养出自己的良好自主知识产权能力以期获取国际合作的较大收益,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 应对科技发展挑战的战略与对策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国际科技发展本身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促进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实践证明,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对国有的科学技术能力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世纪科学技术国际化的发展浪潮中,我们必须顺应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趋势,清醒认识新趋势下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把国际科技合作放在战略的位置上进行规划和指导,沉着应战,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尽最大努力争取国际科技合作的最大收益。
2.1 积极调整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新趋势的挑战下,中国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应主要集中于制定战略、改善环境和提供服务等方面。
一是要制定明确的、可行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的重点是要缩小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关键是知识的获取、吸收和交流。国家科技合作战略主要应在学科政策、国别政策及合作主体等方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发展的需要确立合作重点和优化顺序。
二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致力于良好的国内环境建设。要完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根据环境和国际合作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要加强协调机制建设,切实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发挥整体优势;完善“分层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完善科技外事制度,使各级组织和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包括建立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协调本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辟更多的科研合作渠道。
三是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做到从管理到服务职能的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尽快建立紧跟国际科技合作新动态的信息网络,以便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利用信息资源,减少国际合作的盲目性。
2.2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创新
科研体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来探索与建设完善的创新科技体制。对于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而言,我们要:
①推动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在合作机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科研体制。全面建立和营造一个有助于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机制和环境,逐步形成一个渠道畅通、信息保障、有助于资金多元化、有利于人才双向流动的科技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环境。
②在全球科技合作的背景下,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我们必须结合他国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现状,不断完善国家创新系统,通过完善的组织安排和知识安排,逐步建立起符合国际科技合作要求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强调企业国际合作的主体地位的,能促进中外企业、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鼓励和维护知识创新和智力创造的国家创新系统。
2.3 积极应对国际科学合作领域的挑战
面对新趋势下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严峻挑战,我们认为新世纪初我国的国际科学合作应该具有如下的战略构想:
①形成有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和支持科学家们的自由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协调,突出重点,精心组织,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质量和效益。
②推动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顺应世界科学发展潮流的学科布局[4]。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形成合理的学科布局的学科战略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个核心。学科战略不仅与本国的科学技术积累和支撑有关,也与世界学科发展的趋势有关。制定学科战略,要结合我们的积累和需求,根据不同领域的国际合作的特点,学科的水平和意义制定各学科的国际合作战略。
③增加国际合作交流的经费投入。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鼓励措施,激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向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投资,形成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为辅的投资体系。
2.4 把握我国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积极迎接挑战
①坚持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企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是增强企业科技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顺应企业R&D国际化的重要趋势,努力促进和大力支持一切可能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的形式,比如从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到目标国家以资金和技术入股投资办企业,通过国际科技组织和国际科技会议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开展跨国的联合研究开发活动、建立跨国的国际技术战略联盟及在海外分公司设立研发机构等等。
同时,国际科技合作的技—经—贸一体化趋势,必然要求国际科技合作要与落实科技兴贸战略紧密结合,加强科技与外贸的大协作,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作贡献。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走出去”创办研究机构,利用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进行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籍以提高我国的高新技术水平和扩大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出口份额。
②必须确立企业是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国家科技活动的主体,同时也必然是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明确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企业的自主权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企业有权决策进行各种相关的活动,包括国际科技合作活动,但还远未真正地实现企业的主体地位。因此,确立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主体地位是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要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作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点。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产业结构中知识产业,即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和最具活力的主导因素,已经成为了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重点领域。因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应当放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向国际惯例靠拢,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社会。
2.5 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
国际合作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使得国家安全的内涵有所拓展,需要我们在新的国际环境和趋势下思考和分析国家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应有更为广阔的视野、更高的认识层次。而在加强国家安全方面,则应该特别强调新趋势下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并通过提高科技实力来切实加强国家安全。
①提高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在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国家安全,在进一步开放合作中增强我国国家安全。国际合作是一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又蕴涵风险。对于我国而言,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动权就会遭遇较大风险。面对新趋势、新挑战,应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对其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制定具体行动和政策。既要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新趋势,又要十分注意防范和化解其给国家安全带来的种种风险和负面作用。
②确立我国信息安全产品必须由国内独立自主研制的基本原则。从现状来看,首先要加强我国信息安全测评体系的总体设计,逐步建立技术手段先进、资源配套合理的信息安全测评体系。其次是要通过专业测评机构,加强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测试。对于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加密机等信息安全产品,要尽量依靠国内生产,大力提倡和支持自主研制、开发。
2.6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
我们要从适应科技全球化这一客观进程,促进研发活动的持续发展,保证更多研发资源进入中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以经济科技全球化为基本前提,特别要强调知识产权制度对社会创新活动的激励、支持和保护,并保证全球知识资源的有效流入与有效整合。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我们不仅要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机制,强化保护和管理自主知识产权的责任。[5]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还有就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建设,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对于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而言,我们应该着重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发展国际合作领域的双边和多边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事务,争取在国际知识产权原则确立及规则制定方面有所作为。此外,还应积极发展与国际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各国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流与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标签:科技论文; 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