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木耳代料栽培新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木耳论文,新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背木耳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台湾省引进栽培的一种毛木耳,其产品脆嫩可口,有很好的食(药)用价值,且耳片面黑背白。商品外观性状好,是出口畅销的产品。我们通过几年的推广示范栽培,目前湖南省已粗具规模栽培,并摸索出一套高产优质栽培的实践经验。
该栽培技术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栽培工艺上应用发酵技术处理培养料,灭菌后菌袋露天开放式接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且菌袋成品率高;二是采用“一场制”墙式立体栽培,既节省土地、劳力,又可达到优质高产的栽培目的。现简要介绍技术要点:
季节安排 白背木耳属中偏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生温度13~30℃,最适18~22℃。高于26℃耳片生长快,肉薄且发红,产品质量较差;低于15℃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湖南等南方地区大规模栽培一般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制袋,11月至翌年4月采收,5~8月清场再作生产准备。
原料准备与预处理 白背毛木耳栽培所用原料,主要有木屑、蔗渣、麸皮或细米糠。木屑最好选用边材发达、心材较小、木质松软的杂木树种木屑。木屑至少提前半年备好,堆成山形,在堆上淋水。视堆形大小,至少淋水3天以上,直至从堆底流出的水色由黄黑色变近无色为止,使有害物质经漂洗而大部分流失,有利于木耳菌丝的生长。若堆中混有较多针叶树木屑,须堆制淋漂1年以上才宜使用。蔗渣也要提前备料,渣粒越细越好。麸皮或细米糠要求新鲜、无霉变、无结块,以红色麸皮为好。
耳棚搭建 耳场选择向阳通风、水源近、交通便利的田地,用毛竹、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每座耳棚宽9~10米,长度因地制宜,但不超过50米(一般为20~25米),棚顶高4.5米,拱边高3.2米。棚顶上层为毛草,中层为遮阳网,下层塑料薄膜;棚四周外层用遮阳网,内层用薄膜;棚顶中部每隔3米开一个50厘米见方的通气窗。棚内光线亮度以关闭通风窗可阅读报纸为宜。光线太强,耳片背面绒毛不白;若光线太暗,耳片正面不黑,即黑白不分明,易长出不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棚内中央留有1.5米宽的通道,将大棚一分为二,各边用竹子作支柱分为3格,每排间隔1米。
建堆发酵 建堆前1个月停止向木屑淋水,以免建堆时料太湿。建堆发酵的堆量多少,以每天可保证装袋灭菌的生产量为度。建堆前整好龟背形发酵场院,以利发酵期间的液体排泄。配方为木屑70%,蔗渣13%,麸皮或细米糠15%,石灰1%,碳酸钙1%,将原料拌匀,含水量控制在60%~65%,PH7.5~8.5。建堆高1.0~1.2米,长宽不限,以操作方便为宜。发酵周期15天,发酵期间翻堆3次,分别在第5、第9、第12天进行。每次翻堆前一天,在堆料畦面上每隔1.0~1.5米扎一个直通堆底的洞。翻堆时要补充水分,发酵前期水分控制在65%左右,后期60%左右。发酵结束的料中有一层白色放线菌,外观为均匀一致松软的深褐色发酵料,无异味,PH6~7,此时即可装袋灭菌。
发菌管理 在菌丝培养期间,耳棚温度控制在33℃以下,空气湿度在80%以下。菌袋发菌前期,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管理上主要是做好降温、降湿工作,主要管理措施是白天把棚四周的薄膜、遮阳网及通气窗盖严,晚上掀起,且在耳棚四周用草帘遮光,以减少热辐射。培养后期,气温较低,白天把棚四周的薄膜、遮阳网及通气窗掀起,增加通气量和光照,晚上再盖严。
在发菌管理期间,还要着重进行检查、处理杂菌污染工作。红色链孢霉是主要污染菌,发现时可用棉花团蘸煤油或柴油塞入破口处或涂于棉塞上,以控制孢子飞撒传播。若发生螨类和瘿蚊,要定期用克螨王、水胺硫磷和尼索朗等稀释液喷洒。
出耳管理 (1)适时开袋 接种后经35~45天菌丝可长满袋。当气温稳定在15~20℃时,不论菌丝是否满袋(至少半袋以上)都要开袋出耳。开袋时,用利刀把培养料上方塑料袋刈下,尽量不伤料面,刈完袋口上方有4厘米左右“帽舌”,下方与料面齐,这样可避免喷水时袋口处积水引起烂耳。开袋前,用尼索朗800倍、速螨酮250倍、敌敌畏500倍混合液喷洒袋口、地面和耳棚四周一次。
(2)水分、通气、光线等的管理 水分管理方法是开袋后经3~7天,待袋口料面有气生菌丝形成后才轻度空间喷雾和地面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以促进耳基形成。随着耳片增大,可加大喷水量,但以勤喷、轻喷,保持耳片湿润不滴水可使浓毛倒伏,耳片变薄而不长耳毛。喷水时要结合通风,不喷关门水,且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通风量。当耳片长至5厘米左右,停水7~10天,使耳片边缘干燥,以增加耳片厚度和达到面黑背白的效果,然后再加大喷水量,这是耳片增厚的技术关键。通过干干湿湿的管理,把耳片成熟期从原来的40天左右延长至60天,这种生长缓慢,增厚耳片的操作可使符合出口产品率提高到60%~80%。
采收前停水3~5天,当第一潮耳进入成熟期时,在(下转第29页)(上接第28页)袋口另一端底部开个2厘米的“十”或“V”形孔口,这样在第一潮耳采收时,二潮耳基已形成。同第一潮一样管理,全期可收3~5潮耳。
出耳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是开袋时喷药一次,秋耳每采完一潮喷药一次,春耳7~10天喷一次。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一手托耳片,一手用刀从耳蒂处刈下,防止带料。出耳整齐的,应一次性全部采收;出耳不整齐,可采大留小,但不可伤害小耳茎。
采下的耳片去蒂去杂物,经清水冲洗或进入专用滚筒机滚洗,然后摊在干净筛上晒晾,烘干时温度不得超过60℃,并加大通风量,否则,温度过高,耳毛发黄,耳片变性吸水时无法复原。晒干率为4.5~5∶1,干耳按耳片大小分级包装贮存。贮存时要密封后置于干燥处。
联系电话:0731-4461140
标签:木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