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 放射科 4120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梗死灶的核磁共振影像学的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患者检查结果中的病灶特点及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入院时经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显示梗死灶位置一般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梗死(83例),或多发性大脑皮层梗死(20例);检查结果证实单病灶60例,占58.3%,多发病灶43例,占41.7%;MRI检查显示梗死灶的平均体积为(54.5±45.6)mm3,NIHSS平均评分为(12.6±7.8)分,NIHSS评分与梗死灶体积无明显相关性(r=0.065,P>0.05);患者入院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为(6.3±3.2)分,梗死灶体积与NIHS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r=0.716,P<0.05)。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梗死灶核磁共振影像学形态较多,梗死灶的体积与入院后的NIHSS评分无关,与入院10天后治疗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梗死灶;影像学
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生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会对脑组织造成缺血、缺氧,进而易对患者的大脑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害[1,2]。因此,及时发现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有助于减轻对患者大脑神经中枢系统的影响[3]。目前,临床上检查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梗死灶的主要方法是核磁共振以及辅助血管成像等联合检查。研究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的梗死灶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的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特点,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栓塞,检查结果符合1995年所拟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4],且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患者发病后均在3天内入院检查治疗;2)经MRI检查排除脑血管肿瘤性脑出血、动脉硬化血栓等导致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3)入院前未接受溶栓治疗;4)治疗期间没有再次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等。
1.2 MRI检查与NIHSS评分
采用核磁共振仪(MRI)(美国GE,1.5T超导型)对入院患者行脑梗死灶检查并由2名主治医师查看检查结果以判定梗死灶部位、形态等,并采用MRIcro软件计算梗死灶体积。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以评估患者的脑神经中枢系统的损伤程度,其中患者入院后评测一次,治疗10天后再次评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并采用Logistic相关性分析进行梗死灶体积与NIHSS的相关性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患者入院后的MRI检查结果如梗死部位、梗死类型及梗死灶体积等指标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具有发病急、症状重,尤其是中动脉栓塞后极易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造成脑组织的严重损伤,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威胁生命[5,6]。有研究认为[7],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可有效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尤其是MRI的DWI检查序列常用于脑出血的临床检查。通过分析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梗死灶单变量相关分析有助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病因查明及因病施治。然而,关于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梗死灶的影像学检查的特征分析研究尚属少有,因此本研究分析了103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核磁共振检查,以诊断患者的梗死灶体积,随即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通过MRI检查证实,患者单发性梗死病灶60例,占58.3%,多发性梗死病症43例,占41.7%。通过DWI序列检查确诊为大脑皮层+皮层下梗死83例,多发性大脑皮层20例。患者入院后的梗死灶体积与NIH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经治疗10天后的NIHSS评分与梗死灶体积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认为,患者的栓塞多发于中动脉的主干部位,易发单发性脑梗死,脑梗死的占位效应后会对患者的脑神经中枢造成永久性损伤,而栓塞发生后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也会对脑神经中枢造成损伤,因而影响患者的NIHSS评分。经入院治疗后,有助于提高栓塞血管的通透性能,缓解患者的脑血管栓塞情况。有研究认为[8],脑梗死是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患者梗死灶的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表明梗死灶的部位、形态具有多样性,梗死灶的体积与入院后的NIHSS评分无关,与入院10天后治疗有一定相关性。但是,由于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因此研究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明,邢伟,邱建国,等.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对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前后的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6):1-4.
[2] 葛颂,沈飞飞,程虹,等.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临床特征[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38-43.
[3] 姚群立,张洪英,方芳,等.超急性期脑缺血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网络信号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3):885-889.
[4] 王美豪,程敬亮,杨运俊,等.MRI上梗死灶体积及分布状况与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的相关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28(3):260-263.
[5] 章成国,李国德,黄淑云,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灶面积与餐后血糖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4):234-236.
[6] 程雪,刘国玲,张华,等.中风证候要素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体积相关性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385-386,412.
[7] 杨慧茹,张雪君,张淑萍,等.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糖水平与梗死灶部位、体积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2):162-165,176.
[8] 刘晓阳,康春阳,韩莹莹,等.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21-1624.
作者简介:
舒克周,男,1967年5月,湖南溆浦,大本,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腹部影像诊断,综合介入及大血管介入。
论文作者:舒克周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栓塞论文; 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脑中论文; 性大论文; 核磁共振论文; 相关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