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合作学习,构建新型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作学习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生班级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而忽视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占统治地位,而学生仅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按这种模式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型而非创造型人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策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成为我国本次新课程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之一。
二、合作学习的课堂意义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成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
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296位获奖者中三分之二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而获奖的。他又以25年为时间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人合作而获奖者,第一个25年为41%,第二个25年上升为65%,第三个25年竟达到79%。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荣获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由此看来,合作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重要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缺乏讨论交流的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多学生课堂回答、讨论问题时人云亦云。与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点。详见下面列表的比较:
通过列表比较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的课堂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学习是认识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学习行为又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唯有同他人沟通、互动,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意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如人际交往等)的提高,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2.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长可以轮流担任,每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成的集体,每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大家团结一致,出谋划策,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好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有利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组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学习中。组内的学生智能及基础各有差异,而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取长补短。尤其学困生能在组内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更加贴近,更为有效。而且当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一旦能主动完成任务,一定会得到全组的鼓励和赞许,小组的支持将激励他更加积极向上。
三、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通过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创设出具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似是无心却有意地向学生灌输了一种社会观念,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为了成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首先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2~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有很大的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对人员进行及时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的能力。再次,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等因素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1)自然座位式。同桌的两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一般用于两人之间的操练活动。比如关于“商品价格”的主题探究活动我是这样开展的: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商店、不同时间出售的价格会有差异?为什么消费者常常要货比三家?为什么高档商品的价格特别高?为什么市场上的专卖店多起来了?为什么有些外国货特别贵?价格的变动有没有规律可循?通过探究,组成同桌课题研究小组,同桌互帮互助,不但理解了价格变化的原因和意义,而且还进一步掌握了合作学习的规律技巧。(2)差异组合式。这种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其特点是互帮互带、共同发展。(3)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练习,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在讲授高一政治“债券和商业保险”这一知识点时,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所以我采取网上教学形式。我把整个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分为这样几个部分:网上调查、学习内容、债券购买、网上投保和知识测评。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和水平,选择其中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又达到“殊途同归”的感觉。(4)大组合作式。一般以纵向的两排为一组,这种分组形式常用于组间的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例如,在讲解“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我设计一个表格,首先让各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填写图表:
2.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
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这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认识到自身进步、班级进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树立起正确的团体合作观;另一方面还要求各小组间能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现不同的学习责任。如在讲授高一政治“国家的宏观调控”内容时,我提前三天到五天时间,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把本课所研究的主题分成四个子课题:
(1)为什么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3)国家是怎样进行宏观调控的?
(4)我党在十七大及相关会议中是如何阐述国家的宏观调控的?
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有的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有的负责对资料进行分类、合并、整理,选出有用的资料;有的在课堂上把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阐述论证。
3.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
(1)精心选择讨论内容
讨论的价值在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让学生有机会对事实作清晰、准确的表达。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关键,在于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如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内容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你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有哪些变化?专家指出,非典疫情的爆发同人们不健康、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这给你什么启示?据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名牌产品和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地,而中国仍有一千万人口还没有脱贫,对此你有何感想?我们还需不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们对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为什么还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准确把握讨论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例如,讲授“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课时,我制作了企业测试网,出示了一些亏损企业濒临倒闭的相关情境材料,请同学们给该企业的厂长、经理当个好参谋,他们究竟该如何去做才能带领职工走出困境?此题一出,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利用网上聊天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企业应走出优势企业结对子的企业兼并之路;有的说,该企业应尽快申请宣告破产,然后重敲锣鼓另开张;有的说,该企业应寻求与其他落后企业之间搞优势互补的弱弱联合;有的说,要加强管理,内挖潜力;有的说,要实行裁员减薪,推行股份合作制。我将一些较好的主题分别拷贝在教师的主机上,接着又问道:“这些办法显然都不错,但哪一条最有价值?”这个问题让大家都皱起了眉头,于是我启发说:“医生给患者治病通常要开具药方,什么样的药方才会做到药到病除呢?”很快,一学生说:“一定要结合企业亏损的具体原因来寻找对策,才会使企业迅速走出低谷,再现辉煌。”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要求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注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例如,我采用星级评比的办法,直接对学生的参与、合作和主动学习情况提出了要求。具体设计了如下的内容:
在具体操作中,我采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老师参评相结合的办法,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由过去对学生个人的奖励发展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奖励,这就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譬如,在学生合作互评方面,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项目:“你参与政治课堂讨论的次数及内容?”“你在合作小组学习中收集了哪些与课本相关的信息?”“你认为合作小组哪些组员在某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色?”等等。也就是说,对合作活动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这些评价项目由学生自己操作,直抒胸臆,并且在整个高中政治学业评价中都将占有一定比重。教师可以根据合作规则列出自评、互评的表格,提供一定的时间,引导他们在自评中不断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合作技能。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格局对学生的发展可以产生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除了合作评价外,还应该收集平时小组活动的作品(包括政治小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当然还包括考试,不过设计的题目将更有开放性和科学性。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可以使学生深信自己的力量,指引他们力争上游,去完成日益复杂的学习和认识任务。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应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