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以来,南桉北杨的造林模式为我国绿化造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林地的老化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认识,单一模式的造林技术弊端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从实际项目着手,研究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林相改造,为类似项目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林相改造;绿化;景观改造;生态修复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森林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城市建设中把目光投向森林,构建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森林城市已成为了共识。
为了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和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圳市制定了“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提出要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山体修复、开展水体治理和修复、修复利用废弃地。
雷公山项目是在构建森林城市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主要是进行林相改造、抚育管护、采石场等废弃地修复等,是响应深圳市城市双修计划的示范性项目。
1.项目概况
雷公山项目位于深圳大鹏新区葵涌街道,是通往南澳和大鹏的门户山体。雷公山现状山体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林,主要为相思林、桉树林、相思桉树混交林、果林,山顶及山谷分布有少量次生灌草丛。林下已经有乡土植物入侵。经本地调查,乔木主要有山杜英、枫香、山乌桕、藜蒴等,约20株/ha,灌木主要有鸭脚木、九节、桃金娘、野牡丹、岗松等,地被主要为芒萁。山体植被林相单一,群落层次较为简单,生态效益较差。林缘部分有入侵植物薇甘菊、五爪金龙分布,有一定危害。山体有两处采石场,局部植被破坏严重,需要进一步修复。雷公山隧道虽穿越雷公山山体,但对周边生态环境和生态连通性影响不大。
大面积种植的桉树及大叶相思,生长周期较短,到一定年限便成熟老化;抗逆性差,病虫害较多;桉树属速生耗肥树种,对土壤改良作用差;形成群落后郁闭度过大,由于遮荫作用其他种类无法侵入,林下其他的种类较少,林层过于单一,不利于向结构完整的顶极群落自然演替,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低下。
2.总体布置
雷公山植被现状主要是相思林、桉树林、桉树相似混交林、次生灌木丛、荔枝林、采石场及部分裸露边坡。根据项目定位及现状情况,在保留原有乡土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林地结构,提升景观效果,针对现状情况,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造,逐步建设植被组成多样、群落生态稳定、景观价值高山地植被生态系统。打造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基底、多层级、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亚热带特色山林。
2.1改造功能分区
根据项目现状情况,本项目计划按照边坡治理、林相改造、防火林带建设三大类进行设计。其中,林相改造可根据现状植被特性及地理不同位置的景观需求,可分为景观林、生态林、经济林三大类。总体布局如下图所示:
2.2改造措施布置
根据总体改造布置及现状情况,本次设计主要是林相改造、边坡治理及防火林带建设三大部分。其中:
林相改造可根据现状植被类型可分为速生林和次生灌木丛两类,根据生物多样性需求,多个斑块进行设计。
边坡治理主要是根据边坡坡度,分两类进行设计。
防火林带这也要山脊走向建设,宽度约30m。
具体措施布置详见下图:
3.具体改造方案
3.1速生林改造
对桉树林、相思林、桉树相思混交林进行阔叶化改造,并结合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套种优质乡土树种,提高林分抗病、耐火能力,将纯林改造为多树种、多层次、体现亚热带气候特色的森林景观,提高生物多样性,美化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是采用条带式间伐,大致沿等高线8m作为一个条带,从根部砍除桉树、马占相思等人工林树种,同时清除有害植被,保留现存有价值的灌木和地被物,最后补植具有建群性、地带性常绿阔叶乔木。保留边坡上部长势良好的台湾相思。在间伐林木时,优先伐除病残木,若为相思桉树混交林,优先伐除桉树,其次为马占相思,若伐除后仍未达到相应伐除力度,则除去胸径<10cm的大叶相思或台湾相思。若林中仍有桉树,则后期继续改造逐步伐除所有桉树。补充常绿阔叶树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辅佐、护土、改土作用,给主要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造林方式上,采用株间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即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种植2个以上的树种。
本次设计根据现状植被类型及分布位置,将速生林分为五种模式共17个小版块间隔布置改造。其中位于隧道出入口的位置主要着重景观功能,树种会选用少量规格相对较大的景观乔木,其余位置主要着重生态修复改造,采用常规造林苗木进行种植。每种模式主要是树种选择的区别,采用多种树种套种的方式来达到构建植物多样性的目的。
具体改造布置示意如下:
速生林改造主要选用树种如下:
改造模式一:凤凰木、宫粉紫荆、白花木油桐、深山含笑、红苞木
改造模式二:山杜英、黄槿、海南蒲桃、大头茶、土沉香
改造模式三:樟树、凤凰木、火力楠、麻栎、观光木
改造模式四:荷木、黄槐、山乌桕、假苹婆、桃花心木
改造模式五:枫香、华润楠、藜蒴、木油桐、红苞木
3.2次生灌木丛改造
以阳生性群落为特点的次生灌木丛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间种多个阔叶树种,人工促进其顺向演替,形成多品种针阔叶混交林。改造的关键是依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理的树种组合。整体来讲,改造残留植被的树种,多选择具有优良涵养性能的地带性适生品种,这些品种幼林期通常要求较高的水湿条件和适度的荫蔽环境。次生灌木丛采取两种模式进行林相改造,采用多种树种套种的方式来达到构建植物多样性的目的。
具体改造措施布置如下:
次生灌木丛主要选用树种如下:
模式一:青冈栎、宫粉紫荆、黄槐、山乌桕、深山含笑
模式二:荷木、黄槐、山乌桕、假苹婆、桃花心木
3.3边坡治理
根据本项目采石场裸露边坡特点,边坡类型主要是小于30°的土质缓坡和大于75°的特陡岩质边坡。
土质缓坡可采取客土喷播并套种阔叶乔木。混播草种草籽分草和乔灌木,可分两次进行喷播,第一次喷播平均比例的狗牙根、百喜草的混合草种,总用量为20g/m2,第二次喷播乔灌木草种,喷播平均比例的山毛豆、木豆、毛杜鹃、翅荚决明、蛇目菊、宿根天人菊的混合草种,总用量约为10g/m2。
乔木选用红荷木、山乌桕、青冈栎、野漆树等。
岩质陡坡则采取飘台种植槽技术进行边坡覆绿。每2.5米一条水平种植槽,选用植物包括矮紫薇、大红花、夹竹桃、勒杜鹃、穿破石等灌木,爬山虎、首冠藤、葛藤等藤本植物,撒播种子包括银合欢、糖蜜草等。
4.结语
林相改造是对林木的形态、种类进行调整、更换,以达到美观、经济、适用的目的。做好林相改造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优先,注意采取多斑块,多树种套种的方式,每个斑块规模控制在4公顷以内,逐步建设植被组成多样、群落生态稳定、景观价值高山地植被生态系统。打造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基底、多层级、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亚热带特色山林。
2)规划设计与苗木准备先行,先期及时做好苗木本地联系、培育,控制成品,提高工作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注意实地实树,所选树种要适合项目位置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保证成活率和适应生长,快速成林,提高生态效益。
论文作者:陆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树种论文; 桉树论文; 植被论文; 模式论文; 阔叶论文; 雷公论文; 混交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