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珂,鲍磊

湖南省财贸医院泌尿外科 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分别为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传统组使用结石拦截网篮传统截石体位,实验组未使用结石拦网篮斜仰卧半坐截石体位,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一期碎石成功率51例(96.23%),传统组为44例(83.02%),实验组一期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疗效确切。

【关键词】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临床认为,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间将会扩张结石以上的输尿管,使得结石更加靠近肾盂。通过采取输尿管镜的方法进行治疗,结石受到水的冲洗也会逐渐靠近肾盂,甚至进入肾盏[1]。目前,临床上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过程中,通常使用结石拦截网篮使得结石的漂移几率降低,但是这一治疗将会增加治疗成本。近年来,伴随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上由传统的体位改为斜仰卧半坐截石体位,这样能够改变肾盂肾盏的方向,并且利用了截石的自身重力,避免截石的移动和漂移,在未使用结石拦截网篮的同时,达到更高的结石碎石率,治疗效果更加理想[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分别为53例。其中,传统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2.12±16.24)岁;积水平均深度(2.7±0.8)cm;结石平均直径(1.7±0.5)cm。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2.84±16.57)岁;积水平均深度(2.8±0.7)cm;结石平均直径(1.8±0.6)cm。两组患者资料可比,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符合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资料完全;③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严重肉芽增生的患者;②排除结石直径过大的患者;③排除输尿管狭窄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治疗。

传统组未使用结石拦截网篮传统截石体位。使用德国公司生产的F9.5、F12型号的输尿管镜,取患者截石位,经尿道将输尿管镜插入患者膀胱,准确定位患者患侧输尿管口,将输尿管镜沿着输尿管向上推进,到达结石位置后,放置拦截网篮后,退出输尿管镜后重新放置,进行钬激光碎石术。

实验组未使用结石拦网篮斜仰卧半坐截石体位,首先,取患者平卧体位,麻醉见效后,于患者胸部背侧放置软垫,抬高患者胸部,使其与水平面角度呈现10°,同时,于患者患侧腰部放置半圆枕,并将患者侧腰部垫高,于传统的截石位基础上,在患者健侧放置挡板,并且使用胶带将患者胸部以及腰部固定,使用马鞍形头垫固定患者头部,臀部则使用腿部支架,确保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并不会跟随手术床位的变化而变化。常规放置输尿管镜,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旋转手术床到对侧,与水平面呈现出35到40°的角度,与此同时,倾斜手术床,呈现头高脚底的位置,与水平面呈现出40到45°的角度,患者呈现出斜仰卧半坐截石体位,随后进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一期碎石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进行两组临床研究展开统计学分析,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经(x±s)表达计量资料,行t值做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对[()]

 

2.2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一期碎石成功率

实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一期碎石成功率51例(96.23%),传统组为44例(83.02%),卡方值=4.970,P值=0.026,实验组一期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关数据结果显示,输尿管结石的发病几率可达10到15%左右,复发几率极高,其中,10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左右,而20年内的复发几率高达75%左右。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由于上段结石靠近肾盂,结石以上输尿管容易出现扩张以及积水的情况,加之手术路径过长,在手术过程中碎石容易移动到肾盂,导致结石脱离输尿管镜的观察范围。对于部分医院并无输尿管软镜或者孙氏末端等输尿管软镜,将会难以进行肾盏碎石的治疗[3-5]。这一原因将会降低一期碎石率,此时,患者需要进行二期或者其他手术方式。为了提高一期碎石率,临床上通过方式结石拦截网的方法,虽然能够提高疗效,但是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和手术难度[6]。研究结论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组,实验组一期碎石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取斜仰卧半坐截石位,使得患者肾下盏位置上移并抬高,降低了肾盂,这样能够减少了结石的移动,即使结石漂移到肾盂,采取斜仰卧位时肾盂向上旋转,使得肾盂低于肾盏水平位置,这时结石难以滑到肾盏,进而促进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行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的治疗,能够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张海,朱从太,黄海涛等人.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27-28.

[2]朱明敏. 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0):67-68.

[3]邵长山,徐深秋,田银珊. 肾穿刺造瘘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与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下段较大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比较[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2):158-159.

[4]张志昱,张江磊,欧阳骏.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0):70-71.

[5]韩生禄,刘海莲,赵留存等人.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对比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8(05):578-580.

[6]麦佐镰,蔡华仔,袁平庆,马智勇,王作敏,古剑锋,李永浩,易升.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合并炎性息肉的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6):92-94.

论文作者:王珂,鲍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斜仰卧半坐截石位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珂,鲍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