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采茶舞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勤劳勇敢的苗族采茶人在长期的采茶劳动中,为了相互鼓励和赞美大自然的馈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文化舞蹈——采茶舞。每逢采茶之季,或者烘焙茶、艺茶之时,苗族人都会跳采茶舞,来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苗族艺术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苗族采茶舞不再是单纯性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了,逐渐成为苗族人宣传苗族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关键词:苗族;采茶舞;艺术风格;艺术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7-131-01
采茶舞是苗族当地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舞蹈。
1.苗族采茶舞渊源
苗族的采茶舞蹈主要诞生在贵州、桂林、四川一带。采茶舞蹈在苗族的发展历史中,拥有着特定的作用和地位。在唐朝初期时,因为当时饮茶、品茶成为社会当时一种风尚,苗族的采茶舞蹈就获得了朝廷的重视,并且在春节的祭祀仪式中得到了流行,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苗族采茶舞蹈也逐渐由祭祀舞蹈过渡到了风俗舞蹈,成为苗族人生活劳动中必不或缺的部分,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
2.苗族采茶舞类型
2.1单摆
苗族采茶舞蹈中的单摆舞蹈集采茶舞蹈的歌、舞、剧、乐于一体,就其表达范围而言,苗族采茶舞蹈中的单摆主要是表现苗族祖先开天辟地的无畏精神以及苗族在民族迁徙和繁衍后代中采茶劳动的生活故事;就其舞蹈风格而言,单摆舞蹈较双摆更显得规模浩大,有秩序感;就其舞蹈主题而言,适合男女老少统一表演,更是节日庆典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双摆
苗族采茶舞蹈中的双摆善于将不同的曲牌融为一体。就其节奏方面特征而言:双摆节奏轻重分明,声音大气蓬勃,双摆的节奏一般为四二节拍,在祭祀舞蹈中也存有三二拍的形式,速度较快,富有紧张之感;就其试用范围而言:双摆形式的采茶舞蹈常运用于祭祀、庆典等大型场合,以来衬托出大气磅礴之感;对于其基本摆法而言:苗族采茶舞蹈中的双摆形式在前四点中与单摆形式保持完全一致,其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再完成第一次的反复之后,需要舞者以左脚为旋转的中心进行半圈旋转,然后朝着反方向的位置再摆动一次,形成所谓的“双摆”。其特色之处在于,增加了苗族采茶舞蹈中的多变性和技巧性。
3.苗族采茶舞的风格
3.1肢体动作的艺术美感
就苗族采茶舞的肢体动作形态而言,主要包括了“摆”和“扭”两部分的肢体动作形态。就“摆”而言,主要体现在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腰部、胯部等身体部位的自然摆动,在采茶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要求舞蹈表演者的手臂要跟随者舞蹈步伐变化,以大臂带动小臂运动,沿着自上而下,做弧形状的摆动,来表现出采茶女独特的身姿艺术美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手臂的摆动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舞蹈表演者左手和右手所拿的“响环”和“花伞”无论是在体积还是在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就需要手臂的动作幅度和力量要比左手小一点,为了是保持身体的平衡感,使得采茶舞动作形态更加的和谐。
3.2步伐的艺术美感
步伐是苗族采茶舞最为动人的舞蹈表现形式和舞蹈表现手法。这是因为苗族采茶舞,只有步伐走的正确,符合舞蹈动作编排的相关规定,才能使得苗族采茶舞不至于在人数众多的舞蹈行列变化中发生错乱,具有整体性的美感,所以说步伐成为衡量苗族采茶舞舞蹈动作形态的重要标准。就苗族采茶舞的基本舞蹈步伐而言,需要表演者膝盖要微微向前前倾,摆动或者移动小腿的时候,要在膝盖发生微微弯曲的瞬间流畅自然的沿着顺方向踢出;在歌舞行进的过程中,要求舞蹈表演者腿前进的过程中要脚跟先落地,然后才慢慢的使得整个脚掌接触地面。通常拥有行进步和折返步两种基本的舞蹈步伐形态,通过两种基本舞蹈步伐形态的变化,全面的将苗族采茶舞所富有的艺术美感表现出来。
4.结论
综上所述,苗族采茶舞蹈无论是在舞蹈还是锣鼓伴奏方面都充分的彰显了苗族浓厚的地域风味和民族的特色,是中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采茶舞蹈因为舞姿优美,节奏分明,气势浩大等优点而深受各民族人民的热爱,是展现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同时,采茶舞蹈特别的讲究团队意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苗族舞蹈规模宏大。苗族舞蹈无论是小采茶舞蹈还是大采茶舞蹈都需要多人参加,多的可达上千人,组织形式大都为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甚至是一乡一县,因此需要良好的团队配合意识以及观念,才能使得苗族采茶舞蹈人数众多,而不显紊乱,创造雄伟的表演场面和氛围。2.苗族舞蹈队列富有多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苗族采茶舞蹈的队列组织形式,一般为每排上百人,至少也要达到50人以上。而每排的队伍也要依次被划分为多个分组,甚至多达10组以上,如何能够保证整个队伍的整齐划一以及队列变化稳中不乱呢?这就需要整个舞蹈队伍的团结协作,使得舞蹈队列的变化能够相互之间的穿插,变化动作和队形,形成彼此之间的完美呼应。3.苗族采茶舞蹈的动作特征。这主要体现在苗族采茶舞蹈在舞动的过程中需要膝盖的微微弯曲,上身肢体的刚挺有力,摆动线条的自然、流畅,这些扭动、旋转、屈伸、蹲扎等动作需要舞者的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的紧张,在松弛交替的腰部之间实现与上下肢体的完美配合。因此说来,苗族采茶舞蹈不仅仅是其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彰显出苗族积极向上,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
[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8年5月出版。
[3] 《文舞相融》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编务小组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9月第一版
[4] 《湘西苗族毛古斯舞 》张子伟 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5]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ISBN中心出版,2013年5月出版。
[6]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苏小燕 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7] 《凉山彝族习惯法田野调查报告》 陈金全,巴且旦 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论文作者:王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苗族论文; 舞蹈论文; 单摆论文; 民间舞蹈论文; 动作论文; 中国论文; 步伐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