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蛋鸡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蛋鸡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产业、消费、市场等环境的变化,当前蛋鸡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步入了以构建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经济高效的现代蛋鸡生产体系为发展目标,以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运作为发展模式,以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特色化、科技化为发展方向的新阶段。蛋鸡业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蛋鸡养殖企业正在不断增加,小规模农户养殖场逐步退出市场,蛋鸡养殖业准入门槛和制度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蛋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鲜、安全将成为消费的主导,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得到空前重视;蛋鸡养殖总量和鸡蛋产销总量需要科学管理与调控,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在蛋鸡业自律与调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1.养殖品种多元化倾向日益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理念的快速转变,消费者逐渐由对数量的追求转变为对产品质量的追求,由单纯满足生理需求向美食享受、文化体验转变,产品品质、口味、口感独特并且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品种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种需求。顺应这种趋势,企业主导的品种选育不断加强,自主培育品种饲养量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地方特色品种更受欢迎。近年来,蛋鸡品种“农大三号”、“农大五号”、“京红1号”、“京粉1号”等品牌在山东省饲养量逐年增加,优质土种鸡蛋的消费量逐年增大,备受追捧,肉蛋兼用的芦花鸡等地方品种鸡的开发利用在不断扩大。 2.标准化养殖是蛋鸡业发展方向。标准化主要表现为: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建立在适度规模上的标准化养殖,是实现蛋鸡业健康养殖、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养殖业生态、环保的关键,也是加快蛋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核心、以营销手段创新为突破,瞄准行业前沿,把握市场需求,走品牌化之路,错位发展,是提高生产效益、保障行业利润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畜牧业供给(社会功能)和从业者增收(经济功能)有机统一的重要途径。 3.蛋鸡行业准入门槛在逐步提高。当前土地问题、环保问题、成本问题、疫病问题、质量安全问题、市场波动等日益突出,有些已经成为关系行业生存的关键因素。要突破发展困境,实现蜕变提升,只能走依靠科技、人才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道路。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大势所趋,它对从业者的技术、管理、资金、发展理念、市场定位、营销策略、融资能力等提出了全方位、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逐步提高蛋鸡业准入标准、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使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不能进入行业,即使勉强进入也将因无法适应产业发展形势、经不住各种环境考验而被迫退出。今后,散户、小户将以更快的速度退出蛋鸡业。 4.行业组织的调控作用日益增强。当前蛋鸡市场行情跌宕起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养殖生产存在盲目性,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不好一哄而下,不能正确考虑和分析市场需求。养殖生产需要加强调控,养殖总量需要科学控制。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调控的局限性,同时随着行业协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不断提高,协会学会等组织在蛋鸡业调控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效弥补了行政调控的不足。山东省某些地方的蛋鸡行业组织,如青岛市蛋鸡业协会等,在蛋鸡饲养数量、蛋鸡价格方面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有效地稳定市场价格。 5.主要饲养方式向叠层笼养发展。蛋鸡饲养方式经历了地面平养、网上平养、阶梯式笼养和叠层笼养几个阶段。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养殖场饲养水平的差异,以及投资者的资金、技术等条件制约,几种饲养方式同时存在于蛋鸡业生产中。笼养的优势在于,节约用地,单位鸡舍面积的饲养数量可以大幅度增加;节省人工,一个人可以管理上万只鸡,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耗料少,饲料报酬高,产蛋率和产蛋量高,蛋壳干净,破损率较低;死亡率、淘汰率较低,有利于疫病防控;尤其是叠层笼养,能充分利用传送带清粪技术等现代化生产工艺设施。这些优势适应当前养殖用地难、用工成本高、疫病风险大、环保要求严的形势需要,是今后蛋鸡业发展的主要饲养方式。在蛋种鸡方面,蛋种鸡本交笼养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当今畜牧业福利化和机械化的大趋势下焕发了新的活力,融入现代技术和工艺设施的蛋鸡本交笼饲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6.种禽场疾病净化要求越来越高。根据有关信息,2015年1月1日开始在父母代种鸡场将会执行以下标准:禽流感(H5、H7、H9亚型)和新城疫病原学检测阴性,鸡白痢血清学检测阳性率≤5%,禽白血病血清学检测A/B亚群抗体和J亚群抗体阳性率均≤1%,蛋用型鸡和白羽肉鸡蛋清p27抗原阳性率≤1%或蛋用型鸡和白羽肉鸡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在1%~5%之间,但A/B亚群抗体和J亚群抗体检测均为阴性(p27抗原检测标准暂不适用于黄羽肉鸡),随着种禽场疾病净化工作的深入,种鸡质量会大大提高,而雏鸡质量也会随之上升。 7.环境控制技术成为饲养的重点。控制舍内各项环境要素,保证充足氧气,尽可能减少有害气体、粉尘,是饲养管理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有害气体监测和控制(氨气),合理的通风与换气技术,传送带清粪技术;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粪便、污水、废弃垫料得不到有效控制和处理,不但会传播疾病、导致养鸡生产中疾病流行难以控制,还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解决方法:一是改变饲养模式,调整饲料配方,实现减量化排放;二是实现资源化利用,其中有机肥是发展的重点方向,而与微生态、酶制剂结合的快速堆肥发酵是生产有机肥的技术重点。 8.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畜产品来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是药残问题和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危害问题。在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面,对药残的检测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将是重点内容。优良的生产环境、标准化饲养模式将推动禽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因此控制好饲养、加工环节,改变落后的饲养模式,推行标准化饲养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 9.营养与饲料发展呈现出新特点。经过多年的发展,饲料行业进入高成本、微利化、精细化、功能化、科技化发展阶段;差异化与专业化发展并重,这既需要开发多种饲料,也需要饲料行业做专、做精,开发特色饲料、附加值高的饲料,杂粕等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亮点。新型低碳、环保型饲料配方将会受到青睐,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家禽品种营养标准的“节能”、“减排”配方;根据原料与家禽行情及时调整的动态配方;根据特种家禽特殊需求的特种配方以及根据特殊饲料资源的特异配方等。安全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应用将逐渐增多,并得到广泛应用。复合酶制剂可显著提高饲料营养价值,稳定配方质量,减少粪便碳氮磷的排放;微生态制剂在维护动物消化道健康和减少废气排放方面有重要作用;一些绿色饲料添加剂将得到开发和利用,比如寡糖类、生物多糖、糖萜素、中草药、酸化剂等,可提高家禽生产性能、产品品质和免疫力,减少抗生素用量。 10.禽病防控工作亟须与时俱进。禽病防控应该由疫苗免疫为主逐步向加强生物安全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控转变,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疫。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筑牢疫病安全防控的屏障,御疫病于禽场之外是科学的选择;严格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做好疫病防控、实现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要采用先进的饲养方式和设备,选择健康的雏鸡,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适宜的密度、合理的通风),开展有效的疫苗免疫,实施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其中,实施全方位的生物安全措施尤为关键,它能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感染机会,具体措施包括:环境控制(禽场周围环境,场区环境,舍内环境,公共区域);人员培训与管理;鸡群控制(带鸡消毒);饲料、饮水控制;物品设备控制;废弃物、病死鸡、污物处理(堆积发酵、焚烧、深埋等)。 11.信息化在蛋鸡业中将广泛应用。一是智能化养殖步伐日益加快。智能化养殖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精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养殖模式。利用传感技术、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有机结合,实现自动化定量供料、定时给水、定期喷雾消毒,实现自动控制光照、湿度、温度、通风和鸡舍内环境空气质量。蛋鸡业在规模化、标准化和设施化发展的基础上,智能化养殖也将是大势所趋。二是技术服务手段日益信息化。可利用远程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疾病诊断、治疗服务;可利用远程视频教学等开展蛋鸡技术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可运用信息网络和现代通讯传播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蛋鸡业公共信息和技术宣传教育、培训等;可采用“模块化技术”服务方式,为养殖业者提供“看行情、找技术、问专家”的服务,提供“线上、线下24小时”蛋鸡业信息服务等。三是产品交易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融入越来越多信息化内容,如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标识的使用等。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当前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_控制环境论文
当前蛋鸡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_控制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