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215028
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推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当前,教师、家长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唯分数论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主体意识的提升。现代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规律,逐步转变家长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孩子为人处世、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配合学校、社会教育,积极营造孩子素质教育的成长氛围,为孩子(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现在的高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知道如何填报高考志愿,部分考生认为只要有好的高考成绩就能较好地填报高考志愿。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考大学”的考生,也许会在高考中取得较高的成绩,但不会有较全面的素养。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要在填报志愿中有正确的选择,必须重视提升学生的素养,高中学生成长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是课堂,但不能忽视其他途径。
一、更多体验,更多参与,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一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需要培育,但更多依靠发现,我们只有更多生活体验,更多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高中学生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多上学校开设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多参加学生社团、社区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锻炼,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许多高中学生之所以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兴趣和特长,重要原因是他们缺乏体验和参与,缺乏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经历。
二、关注外面的世界,聆听窗外的声音,更多了解社会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高中学生应该关注外面的世界,聆听窗外的声音,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自己,进而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如果我们闭目塞听、坐井观天,就会孤陋寡闻、因循守旧,就会被现实所禁锢,被时代所抛弃。所以,高中学生要关注和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更高远的目标。
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实际作用,因此他主张学习和生活结合,学和做结合。高中学生在曰常生活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就会有更多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就会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力、领悟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高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区管理、公共决策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独立思考,理性分析,提高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培养探索真理、追求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感,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及由此带来的片面与绝对;能够养成用自己的思想表达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独立人格;能够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理性思维的力量,杜绝非理性倾向;能够培养自己善于倾听,接受一切合理有益的观点的胸怀,包容不同观点,不固执己见。高中学生要参加读书会、辩论会、形势报告会、听证会等相关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社会、学校切实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心灵教育,是情感的体验、社会行为与品质的培养。从当前社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1.过于强调说教、缺乏体验与实践。2.社会教育地位被边缘化,存在“唯知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导致重智育,轻德育。3.社会教育内容过窄,涉及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内容较少。
作为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学校,上至学校的管理者,下至教职员工,都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更要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可以说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阅读对于人一生的积极影响,怎么想象都不为过。课外阅读,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辅以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图书推荐。而作为学校,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阅读场所——图书馆和阅览室,逐渐树立终身读书的氛围,让学生在读书中受益,形成与课内学业良性互动,相互促进。
高考填报志愿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和技巧问题,更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问题,如果在高中生活中只是片面追求高考的分数,并以分数作为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那么就不能说填报了合适的志愿;反之,如果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素养,考生正确填报志愿就会水到渠成。总之,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它要求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营造孩子素质教育的成长氛围,为孩子(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
论文作者:朱桂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社会论文; 高中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