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浅埋管道区段加固处治措施论文_沈建辉

城市道路浅埋管道区段加固处治措施论文_沈建辉

沈建辉

南通市通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通 226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断加强,然而在实际的道路破坏调查中,有发现地下管道的城市道路路面破坏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浅埋管道的破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城市交通的畅通及安全性。下面就对城市道路的浅埋管道区段的加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浅埋管道;加固处理

前言:本文主要对市政浅埋管道工程的易破坏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其路面结构稳定性而保证管道的不受破坏,分布从加筋布置的方式,铺设土工格栅及建筑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加筋布置方式及其他加固的措施。

一、布置钢筋

1、补强钢筋布置

(1)边缘钢筋

通常用两根直径为12~16 mm的螺纹钢筋或圆钢筋,设在距混凝土层下部,且距顶端、底端均不小于50 mm。为使作用效果更佳,两根钢筋的间距也有要求,一般设为100 iTun。为防止混凝土板的翘曲。纵向边缘钢筋一般只做在一块板内,且不能穿过缩缝。另外,为了加固钢筋的锚固能力其两段应向上弯起,弯起的角度大约为450。

(2)角隅钢筋

此类钢筋用于角隅部分的补强,一般可用两根直径12~16 mm螺纹钢筋,设置在布置在混凝土层的上部,距混凝土顶层不应小于50 mm,距板边一般为100 mm。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对应的钢筋选用直径8 mm,布置在混凝土层的上、下部,距其顶端和低端以50~100 mm为宜。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0 mm。

2、设置钢筋网

钢筋网可以设一层,也可以设两层,其具体层数应根据地下结构物的形状来确定。主要分为箱状构造物和圆形构造物。

(1)箱状构造物

当混凝土下层有箱状构造且其顶面标高与混凝土底距离小于400 mm嵌入基层时,即浅埋形式。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不小于4 m的范围内,混凝土层应布设双层钢筋网。钢筋网分别在距顶端和底端1/4~1/3厚处。另外,当混凝土路面中必须设置窨井、雨水口等其他构造物时,则宜设在板中或接缝处,构造物周围的混凝土面板需用钢筋加固。如构造物不可避免的布置在离板边小于1 m时,则应在混凝土板薄弱断面处增设加固钢筋。

(2)圆形构造物

当混凝土下层有管状构造物如圆管涵、管线等时,且其顶面标高与混凝土底距离d小于l 200 mm时,构造物的两侧各(日+1)m且不小于4 m范围内,混凝土层应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设在距顶部1/4~I/3厚处。钢筋采用直径12 mm的光面钢筋,纵筋间距100 mm,横筋间距200 mm。

3、拱形钢筋笼

可以根据已知管道直径,提前预制拱形钢筋笼,其为圆柱形钢筋骨架,钢筋均匀分布,半环形箍筋绕骨架均匀缠绕,半圆两段有加强箍筋。此种方法可以提高路面结构层稳定性,但是费用高、不经济,且具体增强稳定性的效果是否明显暂时还未明晰,所以应慎重采用。

二、设土工格栅

1、土工格栅作用机理

土工格栅可以有效延迟路面开裂及抵抗高温车辙,抗反射裂缝能力,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寿命以及减薄沥青混凝土层厚度,从而增强路面结构稳定性。

2、土工格栅放置时注意事项

(1)在含有地下管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汽车荷载作用下,应当将土工格栅布置在下面层或底基层,此时可明显降低基层的最大拉应力,起到的效果显著。若铺设其他层,反而对中下层的应力影响不大。(2)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管顶的压实度要低于管侧,而将格栅布置于基层底部时只有降低此层最大拉应力,对其他层的作用发挥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议将其铺设在下面层底部,从而可以使路面基层内部的拉应力区域趋于缓和,总体上使路面处于较为有利的状态。(3)布置多层格栅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弯沉与应力,但是效果并不随着层数的增加,而相应地加倍。同时如果加筋层数铺设位置不合适,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基于道路设计的性价比与施工的便利,建议铺设1层即可。(4)土工格栅的位置与底基层距离接近时,可相对较早的抑制裂缝的发展。(5)若考虑到加铺层,当加铺层较薄时,格栅设置于加铺层底部效果最好;当加铺层具有相当厚度时,格栅之下设有一定厚度的调平层(即格栅设于加铺层中)较好,其具体位置则需经过试验与力学计算来确定。

三、格控制施工质量和参数

1、严格遵循市政管道工程施工顺序

市政浅埋管道工程是隐蔽工程,除了在结构上进行加强和优化,还应有正确合理的施工顺序,严格控制整个施工流程,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路面结构稳定性。

2、提高合理的路基模量

(1)含有地下管道的城市道路中,沟槽的回弹模量,建议从100 MPa提高至400 MPa,则路面结构弯沉趋于稳定。(2)应力变化最大梯度趋于位于沟槽延长线至面层外侧2.0~3.5 m范围,也是含有地下管道的道路频繁出现病害的区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处理,使路面结构层处于较有利的应力状态。

(3)若上层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对基层、垫层与路基沉降、平面拉伸收缩变形的要求比沥青路面严格的多。其通过各种不同的接缝来解决”。

3、确定合理管道埋深

道路的地下管道的存在,对管道以及道路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埋深随高度的增加,对路基结构影响较小、当埋设深度大于4.0 m,可按无管道进行。

4、准确测量放线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2)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管道在平面上产生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从而增强路面结构稳定性。

5、正确沟槽开挖方式

对于沟槽的开挖过程常遇到槽底超挖、边坡塌方、槽底泡水、沟槽断面一些质量不合要求的问题,严重影响上部路面结构稳定性。所以在施工时,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坡度,对于较深的沟槽,一定要分层开挖。被挖出来的挖槽土要妥善堆放,可以堆放两侧;槽底的宽度,一般应等于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的工作宽度。雨季施工时要在沟槽周边叠筑土埂,防止雨水流进槽中。

6、重视管沟回填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管沟回填是很重要的一步,常会出现由于周边填土不密实、不按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交工后,遇水或较大荷载时造成的沉降,严重影响上层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稳定性。(1)对回填土的要求。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 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填土前,应对土壤进行轻型标准击实试验,测出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殖土冻土及有机物。(2)控制每层回填土厚度。管沟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每层填土的密实度要按规范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继续回填;要求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填土,两侧高差不大于30 cm。(3)加填土密实度的要求。管沟胸腔部位密实度不小于90%;管顶50 cm范围内密实度应在85%~88%之间,以防压坏管材和盖板;管顶50 em以上密实度要求同路基密实度要求一样。

结束语:

在城市道路管道的施工中,通过合理的布置补强钢筋、钢筋网,铺设土工格栅及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措施,以有效的加强路面的结构稳定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进而促使道路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8)

[2]吴建新;浅析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3]张士乔,王直民,黄亚民.控制低强度材料(CLSM)在管沟回填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6):87—91.

论文作者:沈建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浅埋管道区段加固处治措施论文_沈建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