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配置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作用_股票论文

论资源配置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作用_股票论文

论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股票市场论文,功能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我国股票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全面展开已经历时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之中,我国股票市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股市规模、交易的现代化程度还是投资者的数量及结构,其发展速度堪称是世界之最。股票市场的发展为国企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股市不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对股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股市的市场定位上,我们认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定位,应当及时从重筹资功能转移到重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一:研究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现实意义。

证券市场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证券市场的功能里多方面的。普遍认为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有四种,一是筹资、二是定价、三是配置、四是转制。所谓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证券市场的股权流动,通过公司制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引导资金流、人流、物流流向更有效率的企业和产业,从而达到最佳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目前的情况下,研究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这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从重筹集资金到重优化资源配置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历史轨迹。通过股份制可以瞬间集中大量资金,从而进行社会化大生产,而股票市场为资金集中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果上市企业不搞好经营管理,不加有效的利用所筹资金,给投资者一个满意回报,则必然导致投资者投资信心的丧失,股票市场最终也就丧失其筹资功能。

2.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有制的优越性。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对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其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如果股票市场只重筹资而不重高效率地使用所筹资金,生产力也就没有得到解放和发展,这是和社会主义本质背道而驰的。

3.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四界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效率和效益低下,资源的浪费;而集约型增长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如果股市只重筹资为国企解困,而不重优化资源配置,那么也就不可能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任务。

4.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股市十年的发展历史说明,股市要发展壮大,需要有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当股市跌到300点全民皆套时,还能筹资吗?政府公布三大政策救市,从此中国股市进入了为期七年的牛市行情,历史遗留问题、转配股问题都解决了,每年从股市筹资千亿元之多。但遗憾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随股指同步上涨,反而普遍有所下降,造成我国股市泡沫较多。如果现在还不注重上市公司的经营,不注重高效率地使用资金,那么这种表面价格背离其内在价值的资金推动型牛市迟早要覆灭。最近一段时间股市的暴跌,导致一些公司或取消增发或减少增发,而新股上市就跌破发行价,这是非常不利于股市的长期稳定发展的。

5.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某种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就是要求市场的参与者遵守同一规章制度,大家公开、公平竞争。只重筹资不重效率,对那些还未上市的国企是不公平的;只重国企筹资,对非国有经济主体是不公平的;只重筹资不重效率,是必引导上市企业通过公关、做手脚去过度的圈钱,最近股市暴跌已经说明了这一问题。如果让这样的企业长期混扎在股票市场上,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市场秩序可言?

二:制约我国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的现实因素

1.历史发展的巨大惯性。众所周知,股份制经济,股票市场在我国经历了艰难的发展历史。到了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大家才不再争论其姓氏。政府之所以承认并有意识加以应用股票市场,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其筹资功能。从企业、各级地方政府到中央高层无一不具有这种深刻的认识,对股票市场这种定位的必然性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企投资的饥渴及资金的严重短缺,一旦人们发现这种既不需要偿还又不需要支付利息的资金存在,自然是疯狂的追逐,哪还有功夫考虑什么优化资源配置。

2.不合理的股权结构。我国股份制的创始者们设计了四种形式的股权。按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认识水平,这是一种能够被方方面面接受的股权设置形式。但是,随着股份制实践的深入,这种中国式的股权也暴露了其致命的弱点: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仍是缺位,国企经营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更为严重的是经营们的权利增大了而约束、监督机制没跟上,权利和责任严重不对称,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产生经营者疯狂掠夺所有者的现象。

3.股票市场的监管及政策。首先,表现在监管不及时。亿安事件是最好的说明,股价涨到80元一股为什么还不去查一查?其次,表现在政策滞后。证券市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监管的政策也应当不断地微调甚至是大调。香港政府在关键时候修改游戏规则,打港元保卫战就是范例。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许多政策还更多的停留在倾向于筹资?最后,表现在政策失误。一是退市政策姗姗来迟,无退市机制,股票市场就不存在优胜劣汰。二是企业上市门槛太低,对包装上市公司处罚不及时,处罚太轻。三是配股标准低,并且10配3的限制也被取消,致使上市公司圈钱欲望大增。四是增发标准更低,新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大大降低了增发标准,上市公司动则几个亿、几十个亿的增发,造成有限资金的严重浪费。五是政策前后严重矛盾,2000年初允许券商用股票抵押贷款;允许三类企业进入股市,现在又要大规模集中清查违规资金。所有这些政策失误为企业疯狂圈钱打开了方便之门。

4.股票市场的收购、兼并难于上青天。造成股票市场收购、兼并难的原因有: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这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重组功能丧失的根本原因。二是现有法律的限制,现有法律规定收购方要在收购5%时公告,以后每增加2%再公告,达30%时强制收购。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等于堵死了收购之门。三是市场运作不规范,被收购方于法律、法规不顾,采取种种办法排除异己,即使是大股东也进不了董事会,而有关市场监管方迟迟不给一个说法。

5.各种重组鱼龙混杂,真伪难辩。首先,表现在每年年底的突击型重组。一些上市公司往往用母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进行所为的重组以达到种种目的。其次,表现在庄与上市公司的勾结式重组。为了获取暴利,一些恶庄与上市公司联手,当庄吸足了筹码时,上市公司就不断的发布所谓的重组消息。最后,表现在政府拉郎配式重组。出于地方、部门利益等种种考虑,政府往往出面搞重组,这种拉郎配式的重组往往是违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也就决定了这类重组是短命的、不成功的。

6.绩优公司的低回报与股本扩张财富效应的巨大反差。我国股市绩优上市公司是有的,但是绩优并不等于能使股民有一个较好的回报。五粮液是绩优吧!可就是不分配给你,而且还要让你配股,这种绩优就不受追捧。与其相反,那些小盘股,由于股本扩张能力强,公司不断的送、转、配,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受到了市场极力追捧,投资者的行为又反过来促使上市公司更加有持无恐的送、转、配,直接演化成今天的大批、大比例增发新股。

三:强化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建议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看到上市公司及管理层政策更倾向于重视筹资而轻转制和优化资源配置。那么我们应当采取那些措施才能有效地发挥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呢?

1.设置科学而合理的股权结构。国有股一股独大、大部分股权不能流通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有效治理结构难以建立,也是导致中国股市过渡投机的制度根源。虽然国务院已作出了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决定,但财政部和证监会发言人也同时指出,国有股减持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方向是正确的。资源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优化配置,国外学者M.C.詹森等人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此观点。而要使上市公司的资源能够流动,科学而合理的股权结构是必须的。因此,改变目前这种股权结构,使国家股占1/3左右,其余部分全部流通将是我国股票市场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2.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一是要使所有的上市公司及其相关领导人明确,上市不仅仅是筹资,使国企借上市之际转换经营机制才是本质。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经营管理水平当然提高,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就随之提高。二是要真正建立起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使新三会真正起作用。三是要遵造中国证监会的指示,尽快在所有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要真正起作用。四是运用市场的各种力量去约束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如果上市公司三番五次的乱来,有关力量就应介入干预,直至更换公司领导人为止。

3.鼓励真正意义上的重组与兼并。在证券市场上通过收购股权进行重组与兼并是一条捷径。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一些措施,为企业的重组与兼并打开方便之门。一是在立法上体现政府鼓励重组与兼并的意图,取消目前法律对收购的种种限制,对重组成功的给于一定的税收优惠。二是通过设立各种法规规范重组、兼并行为,防止假重组、假兼并,严防突击重组与庄重组。三是规范政府的行为,防止拉郎配式重组,即使政府行使所有权权利,重组也要按市场原则办事。

4.建立融资、再融资门槛。第一,严把上市关。首先,要注意上市公司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否属于严重重复投资的行业。要把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属国家急需发展的重点行业、企业拿来上市。大量搞重复建设,本身就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其次,严防把那些快破产的企业拿来包装上市,上市辅导期不能留于形式。根据收益与风险对称的市场原则,采取推荐商、承销商负责制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第二,提高增发标准。增发应该是所有形式融资中门槛最高的,因为在我国资金是稀缺资源,其价格就应该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利于兼顾公平,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效率使用资金。第三,严把配股关。上市公司如果从不对投资者分配、资金收益率过低,或者已拥有大量资金,就不得再配股。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量化,具有可操作性。

5.完善股票市场的退市机制。退市机制有利于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保护了大部分投资者的长远利益,有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2001年2月证监会依据《公司法》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2001年12月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新的退市办法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批准权限、批准程序、股票交易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在今后的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完善。一是建立退市预警。具体做法是:以每股净资产、每股赢利(亏损)额等为标准,当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逐渐向此标准靠拢时,就应当预警以便及时提醒广大投资者。二是按照上市标准与退市标准一致的原则,确定退市标准。我国公司上市的基本条件是必须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记录,根据这一标准,如果某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就应该摘牌。即使该公司具有重组前景,也应该市下重组。三是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也要退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是诚信经济,如果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不守诚信,就应当退市。实践中可采用列举法指出哪些是重大违法行为,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四是退市后的重新上市要严格。为了防止下市企业利用大股东或假重组进行利润操纵达到复牌的目的,建议规定暂停上市企业至少有一年半以上的赢利记录方可申请重新上市。五是建立退市后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即当市场投资者受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欺骗并已导致投资损失时,应该得到经济补偿。引入无限的和连带的民事赔偿制度,以对市场各方形成实质性的制约,促使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进行规范运作。退市机制的建立必将促进我国股市向优化资源配置方向迈进。

6.企业高层领导人要市场化。现有的上市企业高层领导,从董事长、董事到监事、总经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由原来企业领导演化而来,这种行政式选择经营者的做法必须改变。具体做法是减持一部分国有股,减少政府在企业中一股独大的权利;以法规规定上市企业必须向市场公开招聘经营者。经营者如果真正市场化,那么他们的经营决策肯定会从企业的控股权和长远利益考虑。高层领导人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必定会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每一个上市企业搞好了,那么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就会水到渠成。

7.完善证券市场的法规。首先,要建立各种法规,使市场参与者做到有法可依,比如关于投资者受欺骗赔偿问题。其次,要不断修改各种法规。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新的情况不断出现,现存法规有些提法过时了;有些新问题没涉及到,因此必须定期修改、补充股票市场的法规。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执法必严。法规写得更好也只是书面文字而已,有关部门如果不去严格执行,只能是一纸空文。最关键的问题是立法、立规者首先要严格守法。

总之,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股票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那么我国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一定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股票市场亦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  

论资源配置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作用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