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思想东渐要事汇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卢梭论文,要事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565.26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0-7600(2005)03-0039-06
引言
1898年,康有为两次呈谏光绪,要以翻译东籍认识西方:
若因日本译书之成业、政法之成绩而妙用之,彼与我同文,则转译辑其成书,比其译欧美之字文,事一而功万矣。……借其同文,因其变迹,规模易举,条理易详,比之采译欧文之万难、前无向导之盲瞽,岂不相距万里哉!(《日本变政考》序)
……专选日本政治书之佳者,先分科程并译之。不岁月后,日本佳书,可大略皆译也。(《请广译日本书、设立京师译书局折》)
19世纪下半叶,在与西学相遇的道路上,日本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社会契约论》的第一个日译本于1875年问世,《爱弥儿》则在1879年,《论不平等》和《忏悔录》在1883年。相比之下,1898年,上海同文译书局刻引《民约通义》第1卷,中国第一个卢梭汉译本,却是出自日人中江兆民之手,而且一开始无甚反响。
第一个阅读卢梭的中国人,据说是1879-1880年的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取卢梭、孟德斯鸠之说,心志为之一变。”(致梁启超函)
1901年,《清议报》载梁启超的《卢梭学案)。1902年,《新民丛报》载《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由此开始了卢梭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然而,梁启超这两篇意义非凡的文章,却是法国人Alfred Fouillé出版于1875年的《哲学史》(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的忠实转录——无论行文章节还是援引情况均如出一辙,此书1886年由中江兆民译成日文,不谙法文的梁启超当是以此为底本。
从梁启超的文章中,看不出他是否真正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也是时人认识卢梭的一个通病:评传泛繁,却无解释深度的细读。仿佛谈论自由平等,不说卢梭便不够彻底。“社会契约论”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旗帜,人人高举,引以为豪,却不再深究书之为书的根本。当初黄遵宪感于卢梭思想之震撼,却叹“无一人可与言之”(致梁启超函)。这样的寂寞感也反映了西学在中国的命运,政治环境和思想气候的影响往往胜过了学术思想本身的吸引力。
相比《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中国的命运要落寞许多。1903年,罗振玉创办的《教育世界》首次发表日人山口小太郎等译的《教育小说:爱美耳钞》。自此,有关《爱弥儿》的中译本,无一不带上“儿童教育”、“教育臆说”的注解。卢梭虽然确实给了这本小说一个“论教育”的副题,但他还说过,《社会契约论》不过是《爱弥儿》的附录而已(参见《经典与解释6:卢梭的苏格拉底主义》,页43)。卢梭是想说《爱弥儿》比《社会契约论》更重要吗?无论如何,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西学东渐史,实为务要。
编例
1.凡涉及卢梭著作《社会契约论》(Du Contrat social)、《爱弥儿》(Emile)的翻译出版和介绍情况,以及《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iscours Sur l'origine et les fondements de l'inégalité parmi les hommes)、《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的翻译,均予收录。
2.收录从19世纪末直至20世纪40年代涉及卢梭和卢梭思想的事件、著作和文章。
要事
1875年中江笃介留法归国,在日本介绍卢梭思想,积极投入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中江素有“东洋卢梭”之称。卢梭思想初期在中国的传播大多通过日本学者、尤其中江笃介的介绍,即便接触原著也离不开这条途径。
1882年中江笃介节译《民约译解》卷1在日出版。
日本出版的民约论版本另有1977年服部德《民约论》全译本,1883年东京春阳堂印原田潜译述的《民乐论复议》。卢梭其他著作也陆续出现日译,1879年有《爱弥儿》最早的日译本,《论不平等》、《论科学与艺术》、《忏悔录》等均在19世纪最后20年间译出,但直到1909年《兆民文集》问世,知道《民约译解》的人却并不多。
1879年日本人冈本监辅在《万国史记》中介绍卢梭和其他法国思想家。
同年,黄遵宪出使日本(1879-1880),其时“民权之说极盛”,黄遵宪取卢梭和盂德斯鸠的书来读,从此“心志为之一变”。
1882年美国传教士谢卫楼在《万国通鉴》中介绍卢梭思想,称其为“国家至善之制,即民主之法度也”。读者“受其蛊惑,有变易国制之心,以反先代自由之景象也”。
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泰西新史揽要》中介绍卢梭的“百姓分等之原”,从题目可知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他称此书一出,其他著作均被“束之高阁”,“家弦而户主诵者,无非罗索之书也”。
1895年王韬在《法国志略》中提及卢梭之名。
1896年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以及严复《辟韩》、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均介绍了卢梭或卢梭学说,在中国社会发挥了极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1898年上海同文译书局刻日本中江笃介汉译第1卷《民约通义》(1914年泰东书局复刻),此为中国最早的《民约论》汉译本,内有序言,作者署名“东莞咽血咙胡子”。
1898年《亚东时报》第3号发表深山虎太郎著《草茅危言》,又名《民权共冶君权三论》。《清议报》第27册(1899年9月15日)转录,在当时日本和中国思想界都有相当影响。郑观应将这篇文章附录于其著《原君》之后,大加赞誉。梁启超称深山之文“皆源本泰西硕儒政体之论,切中中国时病”(《自由书·草茅危言》,《饮冰室专集》之二,第12页)。
1900年《中国旬刊》(兴中会第一个刊物,1900年1月创刊,在香港出版)第1期发表《民权论》,作者署名愤世子。
1900年《译书汇编政法学报》(1900年12月创刊于日本东京。编辑兼发行者初署“坂崎斌”,第2年起改署胡英敏,实为留日学生杨廷栋等所主持,以翻译介绍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为主。第2年第9期起,改为以发表政法论著为主。第3年改名为《政法学报》。除卢梭外,另介绍了盂德斯鸠、斯宾诺莎等的论著)第1、2、4、9期(1900.12-1904.1)连载杨廷栋据日译本译出《民约论》。
1901年《清议报》(戊戍变法失败后维新派的主要刊物,1989年创刊,梁启超主办)第98、99、100连续3期发表《政治学案第九:卢梭学案》
1902年文明书局出版杨廷栋译文的单行本《路索民约论》(4卷),此为《社会契约论》最早的汉语全译本。书前附有卢梭小传,杨廷栋并写《初刻民约论记》。在辛亥革命前,此译本流传甚广,影响颇大。
1902年《新民丛报》(由梁启超撰文,署名中国之新民)第1号《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卢梭为“十贤”之四)和《论教育当定宗旨》。第3号《论政治与人民之权限》(谈“民约之意”)。第6号“答民约之说”。第11、12号《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此文与《卢梭学案》都以复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为中心,内容主要从中江笃介翻译法国人A.Fouilée《哲学史》(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中卢梭社会哲学一节得来。
1902年《新世界学报》(1902年创刊)。第2、3期发表杜士珍著《英法德哲学大家之变迁》和《法国哲学思想之变迁》。第7期杜士珍著《政治学:横议一》。
1902年《苏报》。《论黄梨洲》:“今者卢梭之《民约论》潮汹汹然,蓬蓬然,其东来矣!吾党爱国之士,列炬以烛之,张乐以导之,呼万岁以欢迎之。”
1903年《新民丛报》。第3号,蒋观云诗《卢骚》:“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梭。/民约昌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雪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余球革命潮。”
1903年《政艺通报》。第2、3号发表吴县杨廷栋著《政治学大家卢梭传》。
1903年《游学译编》。第4(2月)、7册(7月)发表《纪十八世纪末法国之乱》。
1903年《江苏》(日本创刊)。4月27日发表《注释卢骚氏非开化论》,即《论科学与艺术),以1883年中江笃介日译本第一部分为底本,译者未详。同期另刊有《英国大哲学家洛克氏教育论》(选录第5节)和《中江笃介之教诲》。
1903年《教育世界》(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罗振玉创办,1901年5丹在上海创刊)。第53-57号(7-8月)发表《教育小说:爱美耳钞(附自序)》(即《爱弥儿》)。[法]约翰若克卢骚著,[日]山口小太郎岛崎恒王朗译(1899年日译本),[日]中岛端重重译。
1903年上海国学社出版黄以仁著《东洋卢骚:中江笃介传》。1903年柳亚子作长篇诗歌《放歌》,歌颂卢梭:“卢梭第一人,铜像巍天阊/〈民欲〉创鸿著,大义群民昌。/胚胎革命军,一扫秕与糠。/百年来欧陆,幸福日恢张。”
1903年邹容《革命军》中称,卢梭、孟德斯鸠等“大哲”的主张是“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宝方”,他号召革命者“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
1903年刘师培著《中国民约精义》,比较研究中国千年来圣贤之言和卢梭的《民约论》。1904年上海镜今书局刊印此书,作者署名仪征刘光汉、侯官林獬。
1903年《新民丛报》(第38-39期合刊)。梁启超著《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用伯伦知理的国家起源论反驳卢梭的民约论。此文体现了梁启超思想的转变:“从卢梭之言,则革命终五个止之时”。另见《新民丛书》第32号,“力人”文:“是故十九世纪之风潮,根于卢氏民约之论,十九世纪以后之风潮,或将趋于伯氏之说未可知也。”
1904年陈天华在《猛回头》介绍卢梭和《民约论》,并引“舵”之譬喻。
1904年《广益丛报》。第40、44号(6月)刊载《民约论(续)》(似为杨廷栋译文,未详)。
1904年《教育世界)。第89号(12月)刊载[美]维廉波因著《爱美耳钞序》。同期发表王国维著《法国教育大家卢骚传》。(参见《王国维文集》卷3,页457-8;王国维另撰有短文《卢骚之审美教育说》)。同一专栏另有“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传”、“德国教育大家敦美纽司传”、“英国教育大家洛克传”等。
1904年《新新小说》。第3、4号起连载无名氏译《忏悔录》。
1905年12章回小说《社会小说卢梭魂》(怀仁编述、天民序)问世,足见卢梭于当时社会之影响。
1906年《民报》(同盟会机关报,是宣传卢梭学说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一大阵地。《民报》创刊号封面内页插图就采用了卢梭画像,并题为“世界之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孙中山1896年流亡伦敦期间即已接触《民约论》,上海孙中山故居藏有英人F.Macdonald著《卢梭传》(1906年伦敦版)一、二卷,以及A.A ulard著《法国大革命》(1910年伦敦版)。第2期发表马君武著《帝民说》:“卢骚著《民约论》,倡帝民之说。以为国家之活力,当以人民之公意直接运动之,而图普社会之公益。”此论文在卢梭学说的中国传播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马君武解释所谓“帝民”,即“主权在民”之说,这是卢梭首先揭示的一个真理。过去的《民约论》介绍者都没有阐述清楚这个重要思想,他骄傲地宣称自己在这方面做了首创工作:“今之真知卢骚入其真理于方醒之中国者,乃自予始也”。马君武可谓中国最早地从文本入手研究卢梭的人之一。
1908年《法政介闻》(1908.8-9,商务印书馆发行,仅2期)。第1、2期发表马德润译《卢索忏状》(即《忏悔录》)。同期另刊有马德润译《孟德斯鸠波士书函》(即《波斯人信札》)。
1910年《民报》。2月1日发表《民约论译解》([法]戎雅屈卢骚著[日]中江笃介译并解),从1909年日本高有伦堂印、幸德秋水编的《兆民文集》中选录而来,仅涉及卢梭原著第1卷共9章,并非足本。辛亥革命以前在中国流传的主要版本(除杨译外),实际上只有这“半部”《民约论》。
1913年《[杭州]教育周报》。第1、2、5期(4-5月)发表夏尊译《爱弥尔》。
1913年《大同周报》。第1期(5月4日)兰士著《卢梭民约论译叙》;第2期(5月11日)兰士译《民约论(又名政治之原理)》(仅译出目录和序)。
1913年《国民杂志》。第1年第3号刊载法学博士穗积陈重著、江西刘寿朋译述《民约说与米国之州权》。此文另见刊于同年的《法政学报》[北京法政同志研究会]。
1914年《庸言报》(梁启超创刊)。第15、16期连载严复应梁启超邀约撰《〈民约〉平议》。“自卢梭《民约论》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际于治,盖其本原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与熊纯如书》十五,见《严复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6,页614)。
1914年《甲寅杂志》(章士钊创刊)。第1卷第1号章士钊撰文《读严几道民约平议》(署名秋桐)。章士钊相关论题的著述另有《民约与统治权》、《临时约法与人民自由权》等(参见《章士钊全集》2)。
1914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的出版机关民国社发行田桐校勘《共和原理民约论》,此书仍是中江版《民约译解》卷1的重刊本。该社刊物《民国》的杂志广告载道:“是书为提倡共和之元祖,其价值之崇高,直足以支配19、20世纪之思潮,巩固国家之根本。”
1915年《湖南教育杂志》(书眉仅题“教育杂志”)。第4年第11、12期、第5年第4、5、6期(1916年)连载谭觉民重译《教育臆说(一名爱美儿)》。
1915年新《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陈独秀著《法兰西人和近代文明》;第1卷第3号高一涵著《民约与本邦》。
1916年马君武首次按法文原著和H.J.Tozer英译本译出《足本卢骚民约论》(按马译序,按徐丘译序则为1918年)。此译本多次再版,至1927年有第5版,1933年有第7版,1936年有第8版。
1916年《民铎》。第2号发表静观著《卢梭及其学说》和叔琴著《卢梭之教育说》。
1916年《旅欧杂志》(蔡孑民主编)。第4、5期发表石曾著《卢梭传》。第4期刊有卢梭像。
1917年《旅欧杂志》。第10期发表仲鸣译《卢骚语》,仅一言:“凡人惟知自尊自是者职其生之不幸也。”同栏另有苏格拉底语录和孟德斯鸠语录。
1917年《太平洋》。第1卷第8号发表郁嶷著《政治与民意》。
1918年《学艺》(1917年创刊)。第3号发表陈曰睿著《卢梭无政府学说之由来及其实现》。
1919年《尚志》(1917创刊,1920停刊)。第1卷第3号发表龚自知译《近代哲学概论:绪论》(A.K.Rogers,A Bref Introduction to Modern Philosophy);第2卷第3号(1919年)发表龚自知著《自然教育与集合教育》。
1920年《太平洋》。第2卷第3、7两号发表向复庵著《卢梭政治学说之研究》。
1920年《解放与改造》(1919年创刊)。第2卷3、4、5号献书译《人类不平等之原由与基础论》。
1921年《建设》。第1卷第1-6号耿佐军著《对于卢梭自然教育之批评》。
1922年《复旦》。第8期张揆让著《人类不平等的原因及补救》;第9期李荣祥著《儿童教育》和何葆江著《洛克之教育分类及方法》。
1922年中华书局出版《近代西洋哲学史大纲》(刘伯明演讲稿)。
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魏肇基译《爱弥尔》(共三册:123/60/130页),万有文库丛书。1930年再版;1930年第3版书前有译者序、《卢梭传略》、卢梭重要著作年表及卢梭自序;1933年国难后1版;1934年国难后2版;1939年改版分上下册。
1923年《东方杂志》。第20卷第18号刊载卢梭法文版文集的出版消息《卢梭文集整理出版》;第23卷第3号高一涵著《卢梭的民权论和国权论》。
1923年《学衡》(1922年创刊,吴宓主编)。第18期徐震谔译《圣伯甫评卢梭“忏悔录”》。1922年第10期刘伯明《共和国民主精神》;1924年第32期吴宓译《白璧德论民治与领袖》。
1924年《小说月报》。第15卷号外《法国文学研究》,郑振铎、沈雁冰主编,提及法国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以及卢梭之于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范寿康著《卢梭》(百科小丛书第102种;1930、1933、1946再版)。
192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张奚若著《社约论考》(百科小丛书第108种;1931年万有文库初版;1933年国难后第1版)。
1926年《晨报副镌》(北京)。12月15日载梁实秋著《卢梭论女子教育》(1927年10月11日重刊于上海《复旦旬刊》创刊号)。
1928年《语丝》(1924年创刊,孙伏园主编)。第4卷第4期(1月7日)载鲁迅《卢梭与胃口》,此文直接针对梁实秋的《卢梭论女子教育》(另见《拟豫言》),后收入《而已集》);第4卷第17期(4月23日)载鲁迅《头》,内有诗《吊卢骚》,后收入《三闲集》。
1928年《北新》(1926年创刊于上海)。第2卷第6期载郁达夫《卢骚传》(此文亦在反驳梁实秋《卢梭论女子教育》);第2卷第7期栽郁达夫《卢骚的思想和他的创作》;第2卷第12期栽郁达夫《关于卢骚》。
1828年《时事新报·书报春秋》。第46、47期(2月5日、12日)载梁实秋驳郁达夫的《读郁达夫先生的〈卢骚传〉》;第53期(3月25日)载梁实秋著《关于卢骚:答郁达夫先生》。
1929年张竞生译《闲散老人之梦》(今译《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收入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梦与放逐》。
1930年张奚若著《卢梭与人权》(政治学会演讲稿,见1989年清华大学版的《张奚若文集》)。
1931年《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张奚若著《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见1989年清华大学版的《张奚若文集》)。
1931年浦薛凤著《卢梭之政治思想》。
1934年[法]雷维不鲁尔的《法国哲学史》(彭基相译)此书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有关法国哲学史中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种”(参见《西方哲学东渐史》页377)。
1935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出版徐百齐、丘瑾璋译《社约论》(按Cole和Toyer英译本译出)。
1939年昆明中华书局出版Gabriel Compayre著《卢梭与自然教育》(梁天咏译)。本书介绍卢梭的教育思想和作品《爱弥尔》。内分卢梭对于教育的新见解、卢梭改造家和革命家、爱弥尔的主要原理、苏菲或女子教育、爱弥尔的成功等6部分。
1944年重庆作家书屋出版卫惠林译《民约论》(按Hatier/Paul Lemaire与Hachette的全集本译出)。
1944年改进出版社出版罗曼·罗兰著《卢骚》(俞庆赉译)。
1947年上海国立编译馆出版滕大春编著《卢梭教育思想》。
1957年三联书店出版吴绪译《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18页,按英文版1915年著者的政治著作集译出)。
195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按1954年法文本译出,后多次印刷)。
1958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何兆武译《民约论:社会契约论或政治权利原理》。此译本经修订,多次再版:1962/1963/1980-82/2003(修订本3版)。
197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