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有新拓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起源论文,中华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是国际学术界和中国学术界关注已久的问题。过去我们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国际学术界只承认有断代史的三千年,前两千年只是神话传说,不能算历史。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兴起走向昌盛的时期,我国古代史书为此能提供的确切年代,只能上溯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始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历史纪年,或彼此歧异,或多缺失,难以考索。自西汉末年的刘歆起,两千多年来,许多中外学者试图解决这一学术悬案,然由于夏商周三代编年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难以取得突破。1996年我国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采取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兼用考古学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把中国有准确年代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多年,即从2800多年推进到4000多年前,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又夯实了一段基础。
但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究竟该从何时算起?它的早期文明的生长点究竟在哪里?蒙生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一直未被破解。长期以来,人们拘于《史记》,将黄帝尊为人文初祖,作为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实际上,司马迁写的《史记》虽从黄帝开篇,却并没有说中华文明的源头从黄帝开始。一部《史记》影响造就了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一元论:一个始祖—黄帝;一条母亲河—黄河;一块发源地—中原地区。20世纪以来,随着历史科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大量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学术界开始认识到,中国在东西南北都有早期文明的生长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难说是单元的、直线的,很可能呈“多元一体”状态。现在,学术界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满天星斗说”。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黄河文化中心;二是以泰山地区大汶口文化为代表的山东、苏北、豫东地区的文化,其突出特点是不同于仰韶文化红陶的黑陶文化;三是湖北及其相邻地区,其代表是巴蜀文化和楚文化;四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五是西南地区,从江西的鄱阳湖到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六是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内蒙赤峰的红山文化和甘肃的大河湾文化;(二)“两大集团说”。认为中国的史前文化可以从东北的黑龙江到西南的金沙江划一条大斜线。前者以半坡文化为代表,属高原山岭型;后者以青莲岗系统文化为代表,属川泽湖泊型;(三)“接触地带说”。主张以阴山、秦岭、南岭三条山脉为标志划分出几个接触地带,找出各种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四)“大小中心说”。仍然坚持黄河文化是一个大的文化中心,在这一大的中心之外也存在若干个小的中心;(五)“辽河流域文化中心说”。理由是赤峰的红山文化并非受黄河仰韶文化的影响才形成的,它有自己明显的独立特征,远古文化北方狩猎民族文化的特点更加突出,远古时期并非落后于中原文化。
不久前,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全国13个省(市)的60多名专家学者集聚北京,梁绍辉、袁家荣等专家在会上论列中华文明起源永州新说,引起很大反响。该成果最重要的立说支撑是在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岩(俗称蛤蟆洞)发现了原始古稻和原始陶器。专家称:1993年11月18日在漂洗遗址近底部的文化层土样中发现二枚稻壳,颜色呈黑色;1995年在层位稍上的文化胶结堆积的层面中发现二枚水稻,颜色呈灰黄色。两次出土稻壳的颜色存在差别,是因为标本所处的埋藏环境的不同。前者埋藏于较疏松的灰烬土层中,出土后因氧化而呈黑色,后者埋藏于黄白色胶结层中,可能因钙化而呈灰黄色,更接近稻谷的本色。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对两次发现的稻谷进行了电镜分析鉴定,认为玉蟾岩出土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性特征的从普通野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按照学术界对确认古栽培稻的惯例,除发现人工栽培稻实物外,还必须有野生稻生长的条件和现今仍存在的野生稻。科学考察表明,在玉蟾岩邻近的江永县,至今生长着成片的野生稻,证明远古时代野生稻的分布为水稻栽培奠定了物种基础;玉蟾岩遗址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出土了十分原始的陶片。1993年在文化堆积极接近基底的地层中意外发现了三块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一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堆约30×30厘米范围的陶片。出土时,陶质非常疏松,好似泥团捏成,一碰即碎,表现火候很低。陶器制作粗陋,陶胎厚薄不均,厚者达2厘米。火候不匀造成黑褐色、红色陶胎,近口沿部分夹碳、羼和料为石英砂,既有一定磨圆磨光的自然河砂,也有用石英砾石砸碎的颗粒。陶片内外均有纹饰,1993年出土的陶片纹样类似绳纹,显得粗松模糊,可能是植物茎藤滚压而成。1995年出土陶片内外饰绳纹相对细密一些。两次发掘出土的陶片分属二件陶器个体。1995年出土陶片已复原为一件釜形器。陶釜为侈口、圆唇、斜弧壁、尖环底。北京大学考古专家严文明教授对玉蟾岩遗址采集的木炭和陶片经过碳十四测定,年代分别为距今12540年±230年和12860年±230年……比西亚开始种植小麦、大麦的年代还要早些。美国哈佛大学检测,也认定玉蟾岩遗址年代在距今11800~12300年之间。据世界农业史专家的研究,人类知道原始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距今10000~12000年前,故玉蟾岩出土的古栽稻和陶片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最早的印证。
中国的远古文明史是伴随原始农业的形成而形成的,永州道县玉蟾岩出土文物表明,永州在一万二千年前就有了相对成熟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可知早在一万二千前我们的远古先民就在永州这块土地上开创了辉煌的远古文化。由此推说,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非但“上下五千年”,而是一万年,甚或一万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