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水利投入的不断增加,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1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在我国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建设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化产,它的信息化建设起始于“七五”期间,当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对水情信息的汇总和处理来开展工作。从 80 年代开始,水利信息化开始着手开展对信息源的处理;90 年代更是开始了向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转变。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形成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并最终促使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成。此外,也建成了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系统,其中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同时,在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之上也建成了相应的配套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2目前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手段指导
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中,工程建设实施的很多方面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如招投标与工作量的估算,主要依靠个人经验,较少使用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客观指标评价;重视进度与成本控制,缺乏对工程质量和风险的控制,由于水利建筑工程的自身特点,存在较大的结构风险与质量风险。
2.2管理模式落后,内部之间不够协同,流程缺乏系统性
水利建筑工程一般工程较大,设计政府、项目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咨询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和质量检测单位,专业领域涉及地质勘查、水工结构设计、环境生态、水文与移民等,由于各个参建方相互独立,彼此之间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缺乏主动协调沟通医院,容易出现问题纠纷,从而难以达到较好的整理管理效果。
2.3传统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各个参见方各自的指导目标,一般是单独管理,大多数项目的联席办公也限于重点问题的研究与决策。而在项目的实施和日常管理中,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数据缺乏共享使用,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2.4传统的管理模式数据的归档难度大,历史数据的使用效率较低
由于水利建筑工程的建筑和服务周期都比较长,建设中产生的很多重要数据信息需要归档保存,现在的归档主要是人工归档,而且对于归档数据的使用也主要是过程监督及作为经验数据参考,电子政务管理应用有限。实际管理中,缺乏对于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与分析处理。
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工程的建设环节决定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具有必要性。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更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水利工程项目进度、质量、资金三大方面着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工作之中,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下分多个子系统,各部分分工协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分为项目工程进度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和资金管理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下又分为多个内容,呈阶梯式分布,运用计算机系统来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项数据,可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实现对整个工程的信息化控制,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作出适度的调整和调度,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环节的管理,对工程施工建设环节中的生产要素、技术等都要进行全面而系统性的管理,运用信息化技术参与管理,更具高效性。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地图数据的采集、社会经济数据等都应用到了信息技术,除去进度、质量、资金三个方面外,在水利工程项目计划、档案、组织、招投标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4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准确界定信息化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所采用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水体在水网中的流动特征与其他物质在媒介中的流动过程有明显不同。因此,水利工程所涉及的信息化内容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迥然不同。水利工程之所以要采用信息化,是在水资源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的功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在能够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及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人力资源,节约成本。水利信息化从最初的目标设计、规划到后期的施工、管理,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水利工程需要信息化建设,但不应把追求高度信息化作为发展目标,否则将导致投资回报率低,造成资源应用不合理,还将使管理费用增加,没有现实意义。在水利信息化系统创建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持高效、简约、实用的设计准则。
4.2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针对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建设年限长、涉及部门多等复杂性特点,为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需要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一是分部门收集,具体到实际工作,如前期可研类的由前期计划部负责收集,工程档案由建设管理部负责收集,各市县自行实施的信息化项目向各市县收集等。二是分项目收集,如已经实施的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项目、正在实施的水资源监控建设项目、水库监测预警项目、国家防汛二期项目等等,按项目划分档案资料进行归类收集。三是分阶段收集,适用于建设周期长的信息化项目工程,始终保持与兼职档案员及施工、建设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加强催收,尽力避免档案原始材料的散失,这样能保证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
4.3改进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
从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实际管理操作过程来看,项目建设过程缺乏量化管理,应引入信息化项目技术管理模式,即以项目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九大管理领域为主要手段,以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督和控制、收尾等五个过程为流程,对信息化项目建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过程管理难以量化的问题,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整体管理水平。
5结束语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建设管理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水利建设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为提高我国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添砖加瓦。实现水利建设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水利建设工程的特点相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采集手段等的应用,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发展契机,实现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5):223-224.
[2]丰景春,高佳旭.基于AHP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项目模糊综合评价[J].项目管理技术,2012(10):38-42.
[3]陈春梅.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13):229-232.
论文作者:徐建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系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数据论文; 子系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