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金疮小草;抗炎作用;活性部位;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
金疮小草,又名白毛夏枯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干燥全草。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肺痈、目赤肿痛、痢疾、痔疮、痈肿疔疮、毒蛇咬伤和跌打损伤等症[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疮小草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活性[2-4],但金疮小草的抗炎有效活性部位及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现通过乙醇回流提取并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分别得到金疮小草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物等3个部位提取物,并通过细胞实验初步筛选金疮小草抗炎的有效活性部位,为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酶标仪(上海沛欧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型号:318C+), CO2培养箱(美国Thermo公司产,型号:3111);RAW264.7 细胞(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理实验室惠赠),胎牛血清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产)、DMEM培养基(美国Gibco公司产),其余试剂为分析纯;金疮小草采自广西南宁市郊西乡塘区,晾干备用。
2 实验方法
2.1 金疮小草不同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金疮小草药材1.0kg,加入8倍量 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除去乙醇,称取得金疮小草乙醇提取物浸膏74g后,加纯化水100ml,搅匀,然后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溶剂分别萃取3次,每次100ml,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除去有机溶剂,依次得到8.0g石油醚萃取物、3.2g 氯仿萃取物、1.0g乙酸乙酯萃取物。分别取上述3个部位的萃取物适量,用DMSO溶解后,加无血清培养基稀释配制成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6AB001721)
3个萃取部位的 4 种浓度的含药培养基,浓度分别为 2.00、1.00、0.50、0.25 mg·m L-1(按生药量计算),于115 ℃ 真空高压灭菌 30 min,备用。
2. 2 金疮小草不同萃取部位对RAW264. 7 细胞增殖的影响[5]
取复苏后RAW264.7 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调整细胞密度至每孔 5. 0×103个,置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弃去培养基,处理组中分别加入“2.1”项制备的浓度为2.00、1.00、0.50、0.25 mg·m L-1的金疮小草各萃取部位含药培养基100μL,每组设3个复孔,空白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空白培养基,培养24 h后,每孔中加入20μL MTT至终浓度为 0.5 mg·mL-1,放入培养箱中孵育培养 4h,弃去孔内液体,每孔中分别加入150 μL DMSO,用酶标仪检测490nm处的OD值,计算细胞存活率(细胞存活率=药物组细胞平均OD值÷空白对照组细胞平均OD值)。
2. 3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用表示,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 实验结果 结果见图1。
图 1 金疮小草醇提取物不同萃取部位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
由图1可知,0.25~2.00 mg·mL-1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RAW 264.7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试验浓度下的金疮小草石油醚、氯仿萃取部位对RAW 264.7细胞生长均无显著抑制作用(P>0. 05)。
4 讨论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在损伤性刺激如感染,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6,7]。金疮小草,又名白毛夏枯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8,9],其对急性、慢性炎症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但已报道的研究对其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不明确。RAW264.7细胞是通过Abelso鼠白血病病毒诱导BALB/c小鼠产生肿瘤后收集小鼠腹水单核样巨噬细胞得到的细胞株。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巨噬细胞与许多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哮喘、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化和肿瘤。
本实验结果表明,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能够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因此,金疮小草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可以作为金疮小草的有效部位,经化学成分初步鉴别,其主要为黄酮类成分,为金疮小草进一步筛选其抗炎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占平,桂丽萍,郭远强,等. 金疮小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2, 29(10):758-764.
[2] 孙新建,李志浩. 白毛夏枯草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10,16(3):102-104
[3] 李明,彭卫华. 白毛夏枯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4):322-323.
[4] 高骁君,管敏,周琴妹. 白毛夏枯草及其复方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抑菌活性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 5):568-571.
[5] 李淑艳,包黎明,包晓华,等. 巴特日七味丸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的筛选[J]. 华西药学杂志,2019,34(1):038-042.
[6] 蔡家驹,曾聪彦,梅全喜. 火炭母水提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7(1):100-102.
[7] Medzhitov R. Inflammation 2010: new adventures of an old flame[J]. Cell,2010,140(6): 771-776.
[8] 陈芳,李孝栋,吴符火. 筋骨草抗炎有效部位及其量效关系研究[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 ,19(6):27-29.
[9] 曾春晖,杨柯,徐明光,等. 金疮小草醇提物活血化瘀及抗急性肝损伤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7):209-212.
论文作者:岳赟1,杨安平1,刘辉1,肖玉明2,黄再珺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金疮论文; 乙酸乙酯论文; 部位论文; 抗炎论文; 细胞论文; 提取物论文; 培养基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