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理论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乾坤

期望理论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乾坤

胡乾坤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教育管理中心

摘要:期望理论认为,人之所以努力工作,是因为他觉得工作可以达到某种结果,而这种结果对他又有足够的价值。由于人的需求和价值观不同,加上所处环境的影响,他们所期望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如果能够巧用激励理论对教师进行管理,那么教师的工作潜能将能够更好的发挥,学校的管理也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期望理论;学生管理;应用

1期望理论概述

期望理论由北美心理与行为学家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最早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进而发展到各个领域。运用公式表示为;激动力量=期望值×效价。

要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从其立志追求的目标价值进行有目的性的激励,在此公式中,激动力量就是能够激起积极行为的有效因素,此因素能够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期望值就是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估出的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的把握程度。效价则是所能达到的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此目标对于个人而言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衡量。这个公式表明激动力量与期望值、效价成正比,人的积极性被调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对目标的把握程度与此目标实现的现实价值的乘积。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目标的把握越大,估计达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起的动力越强烈,积极性也就越大。弗鲁姆认为人们处于需求之中,并且为现实需求进行积极主动地努力,设法达到此需求目标。在此目标需求未能实现之前,一切均是期望。期望理论清楚地阐明了需求、目标价值、自信心、努力成程度的相互关系。

2当前中小学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管理者缺乏激励意识

许多学校的管理者采用的是陈旧的管理方式,只在物质上给予了教师薪酬,但在心理上却忽视对教师的关心、关怀,在思想上忽视教师群体作为"人"的存在,忽视倾听和了解教师的需要、理想。满足了其生理需要的同时,却忽视了更高等级的需要。以至于在工作中,不能正确处理教师需要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未将教师的个人需要融入学校发展的需要之中,致使激励难以进行。

2.2考评方式缺乏合理的激励标准

对于教师的评价,教师最关心的是评价依据的事实是否全面真实,评价的方法是否客观公正,评价的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在实际教学中,评优评先和干部提拔是对教师最重要的两项评价,但教师对这两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没有就此制定公平、客观、科学的评价制度。评谁为先进、谁为高级、提升谁,更多体现的是领导们的主观意志,而不是实在的客观事实,导致大部分教师对此都不甚满意,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3现有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

虽然当前每所学校都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不同的激励方式来激励教师,但却极少有学校管理者能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特点,量身定做一套符合自己学校本身特点的激励体系。即使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坚持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少之又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重结果,轻过程成为许多学校管理的特点。

3期望理论在中小学生管理中的合理运用

3.1以需要层次理论建立教师激励标准

在马斯洛看来,人的需求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层层递进且只有上一层的需要被满足才会产生下一层的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教师的需要,可以得出教师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生理上改善物质生活的需要;人格上尊重的需要;职业上生存、成长、成熟的需要;事业上成就的需要。

3.2以公平理论建立激励的保障机制

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也称社会比较理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对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问题。根据公平理论,调动教师积极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教师的报酬与其工作绩效挂钩;加强学校组织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做好教师的心理疏导工作。

3.3以强化理论促进激励的发生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具有操作性和工具性,控制行为的因素成为强化物。强化物是在行为之后紧接着引入的一个结果。有机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本身就会采取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本身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反之,就会削弱或消失。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运用强化理论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不以同样的方式奖励所有的教师;正负强化相结合,要以正强化为主;强化要及时,惩罚要适当;强化要实事求是,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3.4以期望理论激励教师自我进取

期望理论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与激励的关系的。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就会引发人们用行动去实现目标,以满足需要。运用期望理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校管理者应设法确定每个教师所应得的报酬;学校管理者应采取可观察、可计量的术语对教师表现好、一般和差的等级进行界定;学校管理者应确保为教师们所设置的业绩水平标准,使他们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学校管理者应将学校特殊的业绩需求与教师的工作报酬直接挂钩,当教师实现或超过了学校给予的业绩标准时,及时兑现相关的奖励。

4结语

合理运用激励理论原理,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钻研、竞争"的教风、学风、校风,并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效果和质量。如能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激励理论原理,学校管理将会以全新的步伐,大踏步地迈上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鑫良.中小学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6(15):155.

[2]王志峰.激励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257.

[3]尹自强.行为激励理论在中小学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06):123-125.

[4]李艮,钱逍.基于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后进生激励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9(24)

论文作者:胡乾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  ;  ;  ;  ;  ;  ;  ;  

期望理论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胡乾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