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对产妇情绪及产程时间影响论文_黄云

宿州市立医院五官科 安徽 宿州 234000

【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在产程护理过程中对产妇情绪和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来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强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分娩疼痛程度和产程时间。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DS评分为36.41±5.76 分,对照组为43.57±6.88 分,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后SAS评分为40.83±4.12 分,对照组为49.18±4.62 分,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648.31±71.88 min,对照组为728.41±85.28 min,P<0.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为87.49±31.39 min,对照组为105.39±33.28 min,P<0.05;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为16.02±4.71 min,对照组为18.71±5.03 min,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减缓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程护理;强化心理护理;情绪;产程时间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19-01

分娩是女性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但是由于初产妇没有分娩经验,分娩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惧怕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对产妇的分娩产生不良影响,研究发现,产前不良情绪可造成产程延长、分娩疼痛等不良情况,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产妇分娩前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我院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产程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来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 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强化心理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中初产妇26 例,经产妇4 例,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5.19±4.31 岁,孕周37~43 周,平均孕周40.71±2.71 周,对照组产妇中初产妇26 例,经产妇4 例,年龄21~35 岁,平均年龄25.19±4.31 岁,孕周37~43 周,平均孕周40.71±2.71 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即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向产妇和产妇家属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医院水平,对产妇临产前的身体状态进行密切监测,指导产妇建立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教会产妇如何自我检测胎动,分娩后,护理人员应鼓励产妇下床排尿,多下床运动和做产后恢复操[1],以利于产后身体的恢复,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常规行乳房、会阴部护理,常规予以产褥期健康教育。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心理护理,即 ① 产前心理护理 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温柔的语气、恰当的语言,获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鼓励、支持产妇,减轻产妇焦虑情绪,同时通过播放分娩视频等方式,让产妇对分娩过程有直观的感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②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此阶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分娩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于因不了解分娩过程而产生恐惧的产妇,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宣教,提高其临床知识,纠正其错误认知,同时指导产妇学习降低分娩疼痛的方法,如深呼吸等,指导产妇多食用清淡食物,当产妇胎动活跃加剧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产妇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合理安慰产妇,消除产妇焦虑情绪;③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 此阶段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采用开导、鼓励、安慰等方式缓解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息用力,双腿屈曲[2],双手可拉住床把手,同时积极鼓励、肯定产妇,与产妇进行情感交流,并及时将分娩的进程告知产妇,消除产妇对胎儿安全的顾虑;④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 胎儿分娩后,产妇情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此时在常规给予产妇药物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安慰产妇,让产妇心情保持平静,比减少产后出血量。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程度、分娩疼痛程度和产程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抑郁程度使用SDS 量表进行评价,焦虑程度使用SAS量表进行评价,分娩疼痛程度评价,0 级:无明显疼痛感或稍有不适;Ⅰ级:轻微疼痛,不影响产妇的作息;Ⅱ级:疼痛明显,但是可耐受,产妇出现出汗、气促,难以入睡;Ⅲ级:疼痛难以忍受,伴喊叫。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产妇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评分、SDS评分和产程时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疼痛程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临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开始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正向性引导,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从而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再者观察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和产程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说明强化心理护理减缓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缩短产程,对于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9):244-245.

[2] 丁彩平,王艳,周桂香.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及分娩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0):116-118.

[3] 张碧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质量及产程时间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6,9(4):124-126.

论文作者:黄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产程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对产妇情绪及产程时间影响论文_黄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