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现代教育观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体系_主体性论文

树立现代教育观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体系_主体性论文

确立现代教育观念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教育观念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有机结合的活动,也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近年来,我们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角度,积极探索改革原有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求逐步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新的教学模式系统。

围绕主体性发展教学系统的构建,我们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有特色的学科教学

我们认为,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现代教育观念,其主要内涵应该是:

1.每一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需要得到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关怀。

2.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学习,因而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3.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和潜能,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差生,老师应当尊重差异。

4.应当实施有特色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发展自我。

这四种观念的中心点是:理解孩子、促进发展、区别对待和特色教育。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这些观念,我们首先在各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研制出一套体现学生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学科教学目标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

数学学科 以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为特点,强调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应以发展数学思维为主线,以探索性学习活动为中心,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 强调从“情”入手,严格读、写训练,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应以情为中轴,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创建“创境——激情——自读——问题——讨论——写作”的教学模式。

体育学科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和对健康、安全的理解为主,通过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实施单项发展的运动处方——实施综合性发展的运动处方——优化处方的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健康运动处方知识,发展独立制定健身运动处方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自我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的模式为:目标激趣——自我尝试——反思对比——合作练习——创造提高。

音乐学科 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为主,其教学模式为:感知兴趣——模仿探索——参与体验——表现创造。

美术学科 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手、脑、眼的协调发展,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引导学生理解美、体验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其教学模式为:画——讲——练——展——评。

自然学科 重在创设科学的环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态度和动手实践能力。其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理性精神为特点,以学生自主参与自然教学活动为切入点,创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假设”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主体性发展教学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的创新,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它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体验,尊重学生的差异,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系统的关键一环。我们在总结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1.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关键词是合作)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它关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群体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活动,使教师在“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选择中,使学生在“竞争、合作”两种关系处理中,使师生在主动与受动的交替的角色扮演中,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2.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关键词是参与)

主动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问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出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为此,教师应当——

●对学生所产生的标新立异的愿望、做法和思维闪光点要尽可能给予鼓励性评价。

●允许学生从事试验、探究,对学生的偶然失误持宽容态度。

●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和偏颇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和辩论,并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容量、节奏和时段衔接,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3.加强科际协作,严格教与学的要求(关键词是严格)

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要通过每个学科的每节课逐步实现,在不断增强其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获得发挥主体性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各学科教学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发挥多学科的整体功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等给予全面关注,以形成良好的主体素质结构,为主体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注意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关键词是差异)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非常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当——

●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发展中所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以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

●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已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

●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区别指导,分层教学,不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允许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和多样化的方式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5.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关键词是创新)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行为,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学习、吸收他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对困难和挫折有坚强的毅力,应该成为主体性课堂教学常见的情境。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和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促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的创造潜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6.创设自我表现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关键词是成功)

教师在课堂上应能就教学任务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授、讨论、班级教学、分组学习等,使接受一练习式的学习和体验探究一解决问题的学习结合起来,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协作与分享,不断获得成功体验。为此,教师应当——

●创设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场所。对于探究结果中的偏差,要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获得合理的解释,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

●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无论是书面作业、墙壁作品,还是课上、课下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展示、交流(如语文课前的查资料等),都要立足于此。

三、构建有利于主体性发展的课程结构

依照加强基础、发展个性、优化结构、促进发展的基本思路,在不突破规定课时的前提下,我们对现有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

1.构建“四个板块”、“三维统一”的课程结构

我们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小学九门课程进行了组合,形成了“四个板块”的结构。一是以语文、数学为核心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二是以获得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生活劳技等知识性学科;三是以体育、音乐、美术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性学科;四是带有综合整体特色的活动课程。同时构建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三维统一、立体交叉的课程结构。这种课程结构为学生主体性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2.常规课、短时课相结合的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我们实行常规课和短时课相结合。常规课即平常的40分钟课,短时课是从有关的学科课程中抽出的,时间为20分钟,主要用于新增学科和学科技能的专项训练。首先,一至四年级均从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设为阅读课,高年级则为图书馆课。另抽一节设为两个短时课,一二年级用于朗读和听说训练,三至六年级则为朗读训练和佳作欣赏。一至六年级抽出一节数学课设为两个短时课,称为“数学宫”,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其次,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尝试开设英语口语课和计算机课。英语每周两节短时课,一节常规课;计算机隔周安排一次,每次两节常规课,以保证学生上机的时效性。再次,将活动课与地方课程打通,内容为每周一节的生活劳技课(分两次教学)、20分钟的卫生保健课和一节身体素质训练课。学科课程一般集中在上午,常规课和短时课交叉进行。这种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必修与选修相互结合的活动课程

 活动课分班级必修课和校级选修课。班级活动课分两类:一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另一类则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的。辅导教师以有特长的班主任为主,同时兼聘有特长的科任教师或家长。班级活动课要求做到“四定”“五有”。“四定”是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目标。“五有”为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评比,有奖励。校级活动选修课安排在每天下午。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按品德教育、生活技能、学科兴趣、艺术和体卫训练、科技兴趣六大类,成立了58个兴趣小组。全校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定活动内容。除学校有专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外,我们还从高校、群艺馆、文联、科协、体协等聘请了专家担任辅导教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步实现“全面发展打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办学目标。

4.“三类交融”的环境课程

随着大教育观的树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教育的全方位功能。我校构建了融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自然和人化自然三类交融的环境课程。我们在教室、走廊、校园的墙壁上,布置有领袖、科学家、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画像,同时,还设有供学生展示个人作品的活动墙和展示柜。科技艺术馆前的人工湖、汉白玉小桥,还有垂柳、果树、庄稼、蔬菜、花园、苗圃等,时刻给学生以健康向上和美的熏陶。

四、研制主体性发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水平的高低又与师生共同的创造努力分不开。体现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个性,不仅追求创新,而且要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试图通过课堂评估标准的研制,使教师逐渐明确我们倡导哪些行为,淡化哪些行为,追求什么样的境界,以使主体性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成果。我们认为,主体性发展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体现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学目标

这样的目标,不仅包含着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更重要的是,还有主体性发展目标。这是主体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2.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真正驾驭教材,从学生主体性发展这一基本目标出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这主要是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促进其主体性发展。

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应该是这些特征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广泛开展教学策略研讨的基础上,概括教师们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一个初步的评估标准,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尺度。

五、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我们对各科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和评价标准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变一次性的集中考试为分项考核

现代学生评价与传统学生评价的一大区别在于评价的广度。由于学生个性各异,发展各异,因而只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研究,才能对其作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为此,对学生的评价范围就必须扩大到德智体美劳各科及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们把过去那种期末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评价方法,改为集中与分项相结合、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相交叉的考核方法。

按照学科知识的构成,我们在期末考试前完成分项知识技能的考核,如数学按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量与计算、应用题,语文按识字、写字、朗读、听写、写作,美术按速写、创作、工艺、色彩等进行分项考核。考核时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单项性的测试,主要了解学生单元目标的完成情况,而综合性测试,则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测试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笔试外,我们还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口试、操作、作品展示和评比等。无论采用哪种测查方式,我们都注意基础题与能力题相结合,体现差异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全体学生强调基础要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并完成一定难度的能力题。能力题一般以“试一试”、“至少提几个问题并解答”的形式出现,使有困难的学生不因没有做出来而感到自卑,而做出来的学生又会信心倍增。测试形式的改变,巧妙地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为综合评价

学校的责任在于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倡导“追求发展,不追求分数;追求卓越,不追求完美”的教学质量观。为此,我们提出了“平时成绩+分项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期末总评”的量化分和教师、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定性评价分。为降低分数的绝对性,又将各学科等级评定标准分为优秀、良好、达到、欠缺四个等级。如数学成绩评价,平时成绩占30%(作业10分、课堂表现10分、测试10分);分项考核占30%(每类各占10分);期末综合试卷占40%,这几项综合得出学生的期末总评分和总体评价。期末总评分在90分以上者均为优秀,80~89分者为良好,70~79分者为达到,69分以下者为欠缺。这种综合评定记分的方法,淡化了期末考试,侧重于知识形成过程,注意到了学生的能力发展,避免了在传统百分制下,教师、学生、家长为毫无意义的一二分之争而经历的麻烦。

3.变《学生成绩单》为《素质发展手册》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起着一种特殊的反馈作用,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证明,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效果好;反馈频率适中比过多、过少反馈效果好。同时实践证明,一个简单的分数如58分或90分,作为反馈信息,其质量是不高的,只有在分数之后加上适当的描述评语,明确该分数所反映的具体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状况,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学习反馈的动机功能和调节功能。所以,我们将原来只反映各科期末考试分数和班主任评语的《学生成绩单》变为《素质发展手册》,《手册》不仅包括各学科的成绩评价、发展水平,还有各科教师对学生表现所给的评语以及学生的自评。《手册》最后是对学生的学期总评,包括各学科的总评分数、发展水平评价、班主任的评语及家长寄语等栏目,还不只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多的是对其学习能力和平时学习态度的评价,再加上各科教师对学生个人的突出表现及其在集体中的发展水平的评价,可以说是比较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出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

在《手册》中,各科教师的评语也一改多年来一惯的优缺点三七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赞美—激励式”评语,即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学习态度和发展水平融入充满真情爱意的评语中。如有位数学老师在给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的评语中写道:“每节课你总默默地听老师讲课,听同学们发言,虽然你很少讲话,但老师知道你也在积极思考。因为从你的作业中,可以看出你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运用得也很灵活,这说明你的思维很有条理,学习态度很认真。老师希望你试一试,和大家一起评论问题、交流思想和情感,你会发现另有一番天地。”可以说,这样的评语,带给学生的是巨大的前进动力。

在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中,我们注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由于采取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树立现代教育观构建主体性发展教学体系_主体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