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资源的培育与扩充——百年长郡的教育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资源论文,长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教育,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它涉及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正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中国梦是强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教育。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教育就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股。只有通过教育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中国梦”才有实现的可能。如何进一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的“筑梦人”与“圆梦人”,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长郡,建校百年来一直拥有自己的“教育梦”,那就是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充与壮大,尽最大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竭尽所能让每一个学生成才。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梦想,历代长郡人孜孜以求,团结奋进,不断创造与壮大着人民满意的“长郡教育”品牌。长郡人,正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一、建“现代”学校,奠“梦”之基础
长郡建校近一百一十周年以来,以“朴实沉毅”为校训陶铸群英,始终坚持向现代学校稳步迈进。
在教育观念上,百年长郡坚守“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观,把“朴实沉毅”的优质文化融入学生济世报国的灵魂深处,让“先做人,后成才”变成一种文化自觉,以德育创新引领学生成人成才。为此,长郡构建了校本特色“全员、全程、全方位”立体育人体系,融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力量形成了联动开放的育人体系和教书、管理、服务和活动“四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深入挖掘和积淀“朴实沉毅”精神,回归教育本真,坚持立德树人。“只只蚂蚁爬上树”是长郡办学思想的朴拙表达,长郡始终坚持对每位学生的前途理想负责,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让学生在“朴实沉毅”的文化磁场中自立自强、自治自为,走向自主成功。“夯实文化基础,畅通学生的升学道路”与“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育人策略,凸显了学校文化与能力并重、眼前的升学与终身的发展齐驱的教育实践智慧。“科研引领,创新驱动”是长郡的品牌升级战略。学校实行“国家、省市、校级和个人小课题”四级课题研究机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全校现有各级在研课题30多项,市级与校级名师工作室各3个,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方式,引领广大教师成教育家之才,为长郡品牌注入发展动力。
在物质层面上,长郡大力推进学校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各项课程的顺利开设积极创设条件。校内绿色满眼,花草相映,香樟成荫,百年银杏金黄挂果,绿化覆盖率达到40%,生态校园环境一流,是省“园林式单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用劳技教育场地、通用技术教育中心、创新实验室、高标准的科技活动室、科技孵化室、高清校园监控系统、校园网上管理与办公系统、数字化图书馆,智慧校园引人入胜;12位院士的半身塑像、来自三峡大坝的基石、优雅精致的澄池、彩色多功能电子文化屏、科教馆学生公寓大厅的壁挂触摸式上网电脑,文化校园春风化雨。
在制度建设层上面,长郡注重以制度为基础,以人文关怀和文化管理为根本,全面建设以构筑“中国梦”为己任的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制度。《长郡中学现代学校建设实施方案》、《长郡中学校务公开制度》、《长郡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长郡中学科研管理制度》、《长郡中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规定》、《长郡中学十二五科研规划》、《长郡中学第二轮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长郡中学社团管理章程》等30多项制度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着“严活精勤”的原则和“民主治校”的理念。学校注重文化管理,大力弘扬“朴实沉毅”精神——“面对自身以‘朴拙’为本真,面对工作以‘务实’为作风,面对困难以‘沉勇’求出路,面对挑战以‘坚毅’求卓越”。坚决落实人本管理——“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竞争的机制激励人、靠科学的管理塑造人”。长郡人追崇“忠诚教育、关爱学生、发展自我、奉献社会”的价值观,恪守“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满意、让同行认可、让学校放心”的工作标准。通过制度和人本的力量不断提升长郡品牌的人民满意度。
二、拓“世界”视野,展“梦”之领域
近年来,长郡一直坚持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发展办学特色,对接国际先进教育轨道,培养兼具本土情怀和世界眼光的开放型人才。学校先后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亨利西布利中学、英国北安普顿语法学校、法国德思卡特中学、瑞典雪德波特中学等中学结成了姊妹学校。每年选送到美、英、日、法等国交流访问和接待国外中学生都在200人次以上,双向文化、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活动频繁。学生之问建立了异国情谊,经常进行网络对话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近3年来,学校有100多名学生参加了联合国中学生大会、国际青年科学论坛、模拟联合国、中美中学生学生领袖峰会等世界顶尖论坛,有多名学生代表中国中学生演讲,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双双获得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文艺展演一等奖的合唱团与交响乐团,是学校国际文化交流的明星。交响乐团在2012年中德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交流活动中出演音乐会首个节目,举行了特别音乐会。2012年2月6日晚,学校合唱团放歌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获得学生组金奖。校合唱团和交响乐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流表现,为长郡品牌增添了光彩。
2010年6月27日,学校与总部设在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市的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IEE)联合开展国际教育项目,引入美国AP(大学先修)课程,一是运用双语教学,使学生不出国门即可学习较为系统的美国大学课程,弥补国内课程体系的不足。二是引进新航道英语教育体系及其魅力教师与资深美国AP教师,学习国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优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高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三是借鉴AP课程体系,优化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进程,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基础型必修课程、拓展型选修课程、主题型节会型课程和实践活动型课程四大板块的长郡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了学校课程综合改革的国际化水平。
三、倡“创新”精神,育“圆梦”英才
创新人格是个人在创新方面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一旦形成,将成为助推一个人持续创新的原动力。创新人格的奠定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根本。长郡人坚持认为,只有用教师的创新人格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人格。基于此,学校通过读书活动和教学反思制度建设,引导教师坚持寒暑假读书并进行教学反思,写好读书心得和教学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修养,激活专业创新精神。引导教师面向每位学生,为每位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成才的路上走得更远。学校构建了以学生的综合成长度为标准的师生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创新型老师评价,由开放式作业、实践性作业、模块考试成绩组成的学生学科评价,由日常行为习惯评价、阶段性自我反思评价、研究性成果展示评价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日常评价等多元指标。学校还创建了民主和谐的个性化高效课堂,倡导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尊重学生意见,延缓对学生意见的评判。要求课堂设计要能够使课程内容变得富有多样性、探索性和启发性,并使教室充满探索性,让学科教学成为文化实践,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人格的工程师。
创新思维的锤炼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学校通过重点培养和不断强化学生的“广泛阅读”和“善于质疑”两个习惯来锤炼创新思维的基础。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创新思维大多是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广阔的视野,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校园读书节、读书报告会、读书方法讲座、长郡大讲坛、假期读书竞赛等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沉迷在书海里,书香校园流连忘返。同时,学校更注重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读好无字之书。二是重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除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外,特别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深入思辨。保护学生的质疑兴致,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发表意见、展示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同时提醒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探求,引导学生理性地怀疑,有根据地怀疑,告诉他们这才是科学思考的起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创造机会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和经受磨练,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一直以来,长郡始终坚持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方面通过完善机制,保证学生人人都参与实践。学校近年来不断完善了《长郡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长郡中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探索建立了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标准的师生评价体系,促进全体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实践平台保证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实践。在校内,一是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课,配备专任教师,开设烹饪技术等校本选修课程。二是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学校引导成立了学科奥赛、文学艺术、体育军事等40多个兴趣小组,学生人均参加1-2个,参与率达100%。学校建设了澄池文学社、C.N电脑社等36个大型学生社团,每年由学生自主组织策划校内“五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社团节)大型主题活动。在校外,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开展了“五走进”(走进军营、大自然、社区、工厂和新农村)大型系列社会综合实践品牌素质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军营、融入大自然、开展义工活动、参观现代企业、体验农村生活,开放育德,全面回归实践哲学,积淀学生终身发展素养。
“普及+提高”是学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一方面坚持聘请科学家、院士、教授、航天员等到校举办讲座,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模队、国防科技大学的机器人代表队等来校表演交流。另一方面成立科技创新社团,每年吸引在校学生规模达300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科技创新与电脑制作比赛省级一等奖80多项,国家级奖励37项。2012年,学校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十佳学校称号,许令玮同学的科研项目《中国洞庭湖湿地血吸虫病传播源的以蜣控疫生态治理研究》获第63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铜奖并出席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2013年,刘畅之同学以中国科协队的三名成员之一在国际能源、工程、环境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银奖。高二学生曾才展发明的新型交通警示牌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长沙市河西试点应用并拟在全省推广……
从“筑梦”到“圆梦”,“中国梦”实现应有期。中国有梦,教育有梦,长郡人也将继续坚持“品牌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实践着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