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河流廊道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河流生态问题以及河流廊道生态工程的现状,通过归纳介绍河流廊道生态工程的意义以及一些典型的工程技术措施,让人们对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有一个更清晰和全面的认识,迈出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生态工程;河流廊道;技术背景;应用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特别在水利生态方面,人类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和日益减少的可利用水资源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而河流正是水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引入河流廊道生态工程的理念,这有助于国家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是生态水利工程与传统河道整治工程相结合的一种可实现传统功能性目标,考虑到河流生态系统的需要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善的生态恢复工程。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隶属于生态工程学,而生态工程学又分为四大类:生态环境工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农业。其中,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当属生态工程技术范畴。
1 我国当前河流生态问题
1.1大面积流域水质恶化
当前,我国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对于江河湖泊普遍遭到污染,还有一种更为严重的趋势。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km流域展开的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其中受污染的水质不能用于灌溉(即劣于V类)的河段约占10.6%,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受到污染(相当于IV,V类)的河段约占46.5%。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方河流污染重于南方河流。2003年度大水系污染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珠江、长江、松花江、淮河、黄河、辽河、海河。
1.2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其原因
城市河流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例如,开封有一个较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率和工厂排出的污水率,只占总额的12.6%。大部分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大多数的工业废水从开封和北龙海的西北工业区流入黄汴河;而西工业区的污水排入东护城河,造成了河流水的严重污染。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垃圾污水、农田污水、雨水径流和大气沉降等是主要的污染河水的外部原因。此外,通过河流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溶解和藻类的过度繁殖,造成水质恶化的内部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
1.3国内生态工程应用及其不足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宣布构建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如河北新闻网讯:河北省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根据规划,2020,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将初具规模,河流生态水量将得到基本保证。2025,永定河的绿色生态廊道将基本建成。与国外河流生态修复相比,中国河流生态修复存在诸多差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着眼于河流污染的修复,注重水质的改善,没有更多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或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视。
2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
2.1尽量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
天然河流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生命系统。运动是其存在的必然属性。完全固定河流模式的实践对生态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曲流是天然河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随着河流截弯取直和渠道化等这一类河道整治工程已经急剧降低了河流长度和蜿蜒性。对河道地貌和栖息地的简单化处理严重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针对于天然河流,我们不能继续采取简单的水利工程处理措施,更多的是要从生态方面考虑到长远的效益。
2.2尽量保留坡面的多样性特征和原有植被
考虑到原始植被在长期的演替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各种生态和自然的功能,有必要保留这些植被在最大程度上护岸,尤其是在一些植被发育条件严苛的地区,更应该采取良好的保护措施。
2.3设立缓冲区
长期以来,因受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河岸带缓冲区的规划和保护工作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技术层面上也仅限于改善水质,而很少考虑维系本土动植物物种等其他生态功能。在我国,很多河流河段的缓冲带已严重退化,丧失了这类景观特征所应具有的栖息地、迁移廊道和其他生态功能。因此设立缓冲区对于河流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在缓冲区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比如采取禁牧、禁伐、禁止农业耕作等方式来确保缓冲区不会受到过多的人工干扰。
3总结
相对于其他的天然地貌景观,河流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作用,日益严峻的河流生态环境形势要求我们不得不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虽然传统的水利工程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它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程度不同,构成了对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借鉴国际上的发展经验和吸取客观事实的教训,采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探索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提出了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希望通过应用河流廊道生态工程技术,尽量避免、减少或弥补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能够在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实现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哲仁、孙东亚. 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2]王薇.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J].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34(9): 56-58.
[3]董哲仁、孙东亚、彭静.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其应用[J]. 水利水电技术, 2009, 40(1): 4-6.
[4]张建平. 河流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 (10): 26-27
[5]黄龙. 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0.
论文作者:徐宗健,黄得康,陈少曦,陈芷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河流论文; 生态论文; 廊道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永定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