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华东 聂梅 张艳梅 戴开明 解婧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摘要:目的:建立一个能满足普洱地区少数民族需要的康复医学科。方法: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普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对所取得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普洱地区少数民族多的特点制定了今后发展规划。结果:统计了普洱市人民医院1996-2017年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从15人增长到56人;专科医疗设备从15台增加到67台;年均出院人数从255人增长到2796人,非专科病种收住院占比从45.88%下将到22.24%。2017年开展脑瘫康复项目,救助84名患儿。2017年科外月均开展早期康复1577人次。结论:以我们康复医学科为牵头单位,联合普洱区域内二级医院、残联康复机构、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改革创新,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共同建立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康复;少数民族;诊疗-康复-长期护理
1、研究方法 对普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年来的科室规模、服务的方法、服务的内容、学科建设四个方面的发展进行回顾性的研究。
2、结果
2.1科室规模
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6年。开科时仅有9名医务人员,15张床位。主要开展内科疾病的临床诊疗、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以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因子治疗(中频、牵引等)。医生及护士都没有受到专业康复培训,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肤浅,仅停留在中医针灸、推拿、理疗上。病源严重缺乏,只能收住颈肩腰腿痛、肿瘤晚期患者和一些病情较轻的内科疾病患者。在院领导的支持下20年来我们不断地改革创新,根据当地群众及医院临床需要,康复医学科不断发展扩大。目前科室有56名医务人员,三个病区,共100个床位;主要开展:神经系统的康复(脑卒中、脑外伤、儿童脑发育迟缓、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肌肉骨骼的康复(骨折术后、骨关节退变、软组织损伤、疼痛等),心肺功能康复,肌电图检测,超声引导微创介入治疗、多导睡眠监测等,收住院专科患者逐年增加;仪器设备配置上也越来越全面;康复医学科的整体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服务方法-利民便民将康复治疗渗入各临床科室
丹麦哥本哈根Henrik Kehlet教授在1997年首次提出术后快速康复概念。根据这个理念我们深入各临床科室,先后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呼吸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以“八小时,七日制”的工作模式,对脑损伤康复患者开展了良肢位摆放、翻身-坐起-转移训练、肌耐力训练、促进技术、言语训练、吞咽训练、认知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呼吸训练、耐力训练等。肌肉骨骼康复患者主要开展了:关节活动训练、肌耐力训练、手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心肺系统康复患者主要开展:徒手心肺评定、有氧训练、排痰技术、心肺功能康复等。2017年每月科外平均开展康复治疗1577人次,为有效地避免和减轻患者功能障碍、缩短住院周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及降低家庭与社会负担做出了贡献。
2.3 扩展服务内容,建立儿童脑发育迟缓康复中心,为残疾儿童造福。
普洱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约260余万,经济发展较落后,残疾儿童家庭普遍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起步晚,工作基础薄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规范性、专业性不强较突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2],我们康复医学科成立了儿童脑发育迟缓康复中心,弥补了本区残联康复机构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强等问题,与普洱市残联、思茅区残联联合实施脑瘫患儿救助。2017年,我科共接诊0-6岁脑瘫患儿84名。一年中共开展康复治疗1万余次,使患儿及家属得到了专业的康复训练与指导。
2.4 学科建设
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为更好地服务于普洱地区的老百姓,提高康复诊疗及护理服务的水平。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学历、职称,同时还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增强康复专业技能,努力做到精准康复、精准治疗。自2014年来,先后邀请了美国、法国、新加坡、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专家到普洱授课,分别举办了国际肌电图检测学习班、国际睡眠监测学习班、康复治疗技术学习班、超声引导注射治疗学习班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将科室医务人员公派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四川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另外还聘请了美国著名肌电图专家作为科室发展顾问,并且成立了专家工作站,开展了肌电图检测工作。肌电图检查对诊断神经和肌肉疾病定位定性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自2016年至今,我科开展3000余例,其中诊断为根性损伤疾病有1800例,周围神经病103例,丛性损伤109例,单神经病266例,颅神经损伤32例,运动神经元疾病4例,肌病1例等。
3、讨 论
普洱地区属于中国的边远地区,交通不方便,比较闭塞。普洱地区10个县中有8个县是国家标准的贫困县,有36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少数民族为14个,少数民族占普洱地区总人口的61%,客观环境赋予了我们医院康复医学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既要提高医院内的诊疗、护理水平,也要面向基层,面向各少数民族,提高为各少数民族服务的质量。
过去的20多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总结以往的工作发现我们还存在下列问题:1)部分医疗设备落后,跟不上诊疗的需求。科室智能设备仅有4台,缺乏智能评估仪器:如步态分析系统、运动心肺检测系统、上下肢机器人等,不能满足医务人员及康复患者对预后的需求。2)医务人员紧缺。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人床配比为:医师0.25:1,治疗师:0.5:1,护士0.3:1 ,而我科仅56名医务人员,医、技、护三个组人员紧缺,均处于超负荷运作,长期以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3)随着科室发展,收住专科病人比例虽逐年增加,但非专科病人仍占22.4%,这可能与本地区老百姓对康复意识的缺乏、经济条件有关。4)对于我们来说,心肺康复属于一个新领域,缺乏临床经验。5)与残联康复机构及下级医院交流少,脑瘫患儿康复服务的辐射面不广,未对本区筛查出的患儿建立档案。我国儿童脑瘫患病率为 0.18 %,目前我科开展儿童康复例数远低于本地区实际患儿数量。6)人员职称结构、学历分布不够合理。医师队伍初、中级职称人才储备少,容易造成青黄不接的局面,治疗师及护理队伍无高级职称,临床经验不足;整个医疗队伍学历较低,仅2名硕士,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建设和发展。7)临床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相对较差。近年来,科室虽然不断地将工作人员公派到国内外进修学习,但整体医疗、科研水平与国内知名康复专科仍存在很大差距。8)通过本次回顾性统计,我们还发现我们没有把工作深入少数民族,把康复诊疗、护理工作带到各少数民族村寨,没有做到“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连续服务。
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思想,努力建立一个能满足普洱地区少数民族需要的康复医学科。遵照规划纲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及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制定了具体改进措施:1)在全国大健康环境下,康复医疗逐渐被管理部门重视,同时积极配合云南省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把握契机,向相关部门及院方申请,希望加大康复设施建设的投入。
2)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尖端人才,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3)培养科室人才。由于我们医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引进人才上经常面临困难,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将注重着眼培养自己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家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学历、职称,同时继续到国内外知名康复专科学习新的知识。4)成立科研专家工作站,增强科研意识,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健全临床研究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提升科研能力,探索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5)与残联康复机构及下级医院共同对全区脑瘫患儿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未接受康复治疗的患儿的数量,并根据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诊疗流程。6)加强医务人员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清除行医过程中语言障碍。7)加强康复医学的宣传,制作多语言的宣传栏或手册在社区中、网络上进行宣教,并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义诊。8)加强地区信息化康复管理,提高地区内定期随访、卫生宣传的效力。此外在患者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简单的康复、护理方法,以便患者在出院后能延续专业康复、护理服务,同时不定期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状况及需求,给予指导和帮助。9)以我们康复医学科为牵头单位,联合普洱区域内二级医院、残联康复机构、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康复医学专业医联体,改革创新,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内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辐射带动普洱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共同建立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诊疗-康复-长期护理的康复医技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
[3]《“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
论文作者:尤华东 聂梅 张艳梅 戴开明 解婧,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普洱论文; 医学论文; 科室论文; 少数民族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