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吴璇

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吴璇

吴璇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在职研究生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并且探寻和尝试通过转型盈利模式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因素;转型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体系的绝对主体,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不断加深,银行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面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商业银行盈利渠道主要分为利差盈利与非利差盈利。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盈利性是其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生存、发展并通过模式转型来实现竞争力的提高,值得思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资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盈利水平这一方面却低于世界发达国家银行的平均水平。但是长期稳定的盈利水平是所有的商业银行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盈利模式的转型是推动商业银行增强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怎样通过盈利模式的转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来看,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二是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通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起到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的功能。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推动下渐渐兴起的,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为载体,典型表现是层出不穷的银行产品,涵盖了综合代理、金融中介和业务顾问等,起到金融服务的功能。

近几年来,为了改变利息收入比重过高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已加大发展多元化产品业务,但是由于外部条件的约束及自身能力,增长仍较为缓慢。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尚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阶段,商业银行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金融中介,面对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及越来越强的资本流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建立起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二、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1、存在的主要问题——盈利模式转型的内因

(1)依赖政策红利,利差盈利模式存在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商业银行享受着制度的政策红利。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客户的金融意识逐渐增强,银行业净息差有进一步收窄的压力,通过利差获得的利润在总体利润中占比高导致的利润结构失衡,显示出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业务创新的弊病。当前利率背景下,我国存款利率设有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仍未放开,消费者关于利率的议价能力不高。从市场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导致政策红利的失效,伴随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严格监管和民间金融的繁荣,政策红利作用逐步变小,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应该变革。

(2)业务品种较少,中间业务范围狭窄。受体制、观念、思维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体制的束缚,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国家财政执行者的任务,扮演的是企业血液的输送者和稳定国家经济金融的调控器。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且手段单一,缺乏业务创新的激励。

(3)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资金来源越来越广泛,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他们在银行存款或借款的同时,希望银行能提供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办法以减少或避免因利率、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缺乏专业机构,也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部分经营网点人员及岗位分配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竞争和服务意识,许多大型银行排队难、态度差的问题多年来都不曾得到缓解,造成客户流失。

(4)同质竞争严重,缺乏特色业务。截至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3800家,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还有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265家农村信用社和635家村镇银行。在相同类别的商业银行中,不论从产品还是服务上看,还是从盈利模式上看,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很多商业银行片面追求规模与速度,把经营重心放在量的扩张上,在经营战略定位上没有一个特色的安排,业务种类几乎相同。客户选择办理业务更多的考虑社会关系因素而不是服务便利因素。关系型营销在我国商业银行业中非常明显,但是依靠关系吸引客户的维护成本很高,而且随着从业人员的流动,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面临的挑战——盈利模式转型的外因

(1)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现行盈利模式造成很大影响,它使得吸储成本提高,存款竞争由隐性变为显性,利率风险上升以及存贷利差波动加大,存贷款定价能力受到考验,直接冲击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同,大型银行拥有风险定价能力强、中间业务发展相对成熟和存量客户稳定的优势,受到的冲击相对小,而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到的影响较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有的中小银行依赖利差的业务占比较高,利率市场化后利差收窄带来降低利润的压力更大;二是有的中小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利率市场化之后不仅面临着利率风险,还面临着存款者道德风险、不良资产上升等信用风险。

(2)金融脱媒的冲击。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现象逐渐增多,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型集团公司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度逐渐降低,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逐渐提高,商业银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相对降低,使得银行众多优质客户不断流失。

(3)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造成严峻的考验。互联网金融拉低了金融业准入门槛,打破了金融业优待大客户、忽视普通客户的传统,市场参与者更为大众化和普及化,中小企业、企业家、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各种金融交易。同时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支付便捷、低成本等优势也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冲击。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

1、增强中间业务发展,促进业务多元化。通过不断加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渐降低我国商业银行对存贷业务和政策红利的依赖,在思想上由“副业”到“主业”转变,从单一的盈利方式向多元化转变,并随着社会和电子科技的进步,不断研发新的业务品种,整合并淘汰浪费资源没有利润的业务品种,以最新型的科学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服务客户,增强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和信任。

2、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商业银行是服务行业,它的经营项目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实现的,虽然互联网金融越来越普遍,但大部分客户仍然希望到银行网点享受专属服务,所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得到客户的信任也是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3、打造有特色的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商业银行有大型商业银行,有城市商业银行,还有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不同银行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通过差异化战略克服同业市场同质竞争的压力。不同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产和存贷款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盈利水平和流动性水平,结合自身的特点、所处地域和优势有选择地塑造盈利模式。

4、加强创新能力,重视电子商务及第三方支付市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及第三方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来势汹汹,传统银行的电子渠道已经慢慢不再成为人们网上支付的首选。方便快捷、收费低廉等优势让客户已经习惯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是不少不法分子大肆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套现、洗钱、盗窃等犯罪活动,使得其不能再得到客户的信任。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电子银行渠道,与高科技信息公司达成安全联盟,确保银行系统安全稳定,赢得更多的客户。

参考文献:

[1]乔桂明 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13

[2]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 .经济师,2011

[3]赵宗林《利率市场化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J]. 时代金融,2014

[4]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 南方金融,2007

论文作者:吴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分析与探讨论文_吴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