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涌入网络招聘行业_网络招聘论文

外资涌入网络招聘行业_网络招聘论文

外资扎堆进入网络招聘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资论文,网络招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互联网行业在中国出现开始,外资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步伐一直就没有停顿过。而外资的“扎堆”进入则构成了互联网行业最有趣的现象之一。

九月初,爱尔兰Keyland 公司在北京与“我的工作网”(MyJob .com.cn)宣布正式携手合作,计划未来在北京市场的投资额达到了约八百万欧元(约合八千万人民币)。而就在不久前,这家爱尔兰私人控股公司刚刚在上海宣布了其与上海招聘网的合作,计划的投资额达到了约一千万欧元(约合一亿人民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Keyland 集团首席执行官费凯(Ken Fitzpatrick)先生表示,Keyland 在中国的投资不会就此结束,他们还将继续延续前两次的合作模式,并且合作对象已经确定,将是一家广州的地方门户招聘网站。

不仅于此,9月20日,澳大利亚在线招聘公司SeekLtd 宣布收购名列三大中国招聘网站之一的智联招聘25%的股权,这一举动让外资进入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的步伐达到了高潮。

Seek 在其发布的公告中称,此次收购价格在2000万美元左右。收购完成后,Seek 将向智联招聘提供战略及营运方面的支持,以帮助后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资本的角逐场

其实,外资进入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并不是当下的行为。

2004年9月,前程无忧(以下简称51job)在纳斯达克上市,共筹得7350万美元资金。

2006年4月,日本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商Recruit 又以购股的方式进入51job ,而且三年内其股份可增持至40%。

2005年4月,中华英才网与全球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巨兽)联姻,Monster 公司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华英才网40%股份。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的《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这样描述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暗潮涌动。

但一些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前景也表示出了担忧。

“中国的网络招聘网站可以用‘沉闷’二字来形容。行业的红火是不假,但是很可能是一场虚火。”资深分析师那司向记者介绍。

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网络招聘的基本模式就基本没有发生过改变。基本都源自国外网络招聘鼻祖的“Monster”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把招聘网站变成一个中介平台,然后找企业收费,这是合理的模式:大量用户登陆注册信息寻找工作,企业付费来发布招聘信息接收简历,而中介平台则为双方提供满意的中介服务。

而这模式最大问题就是复制很容易,技术壁垒低,大家都在做同质化的网络招聘。毫不夸张的说,中国1660多个人才网站基本都是在这种模式上的延伸。

根据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第二季度网络招聘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609亿元,比上季度增长8.44%。其中服务范围面向全国的招聘网站的网络招聘收入占整体网络招聘市场收入的76.4%,服务范围针对本省的招聘网站网络招聘收入占19.3%。

“虽然网络招聘市场的前景让人看好,但是僧多粥少,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招聘行业很容易就成为了大资本运作的舞台。”那司认为。

资本生存

因为有了大量资金做后盾,传统的三大招聘门户网站急迫地开始了在网络招聘领域的品牌运作。

智联招聘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绝对挑战”节目,中华英才网则与中央台推出“赢在中国”节目,都取得不俗的收视率。而在世界杯期间,中华英才网投入2000万美元做品牌营销,“超人”广告使得众人皆知。

“我们最看重的是品牌价值的增值和产品的优势。”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表示。一方面应付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冲击,一方面急速扩张,相互竞争。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与其他品牌逐渐拉开距离。

工作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绝对的大事,消费者肯定愿意把找工作的希望留给值得信任的品牌。中华英才网现在首先要实现规模化的品牌,并结合上丰富的增值产品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

“就目前而言,三个门户招聘网站依靠资本优势基本都走上了规模化的道路,这种模式由于门槛较高,其他招聘网站很难模仿。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招聘网站来说,差异化也许是其唯一的生存机会。”赛迪顾问分析师文芳表示。

走出差异化

“网络招聘不会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差异化生存会为更多的从业者带来机会。”“我的工作网”CEO 钟斌认为。就商业模式而言,以门户型商业模式仍是主流,但是以国外的dice .com 和国内的英才网联为代表的专业型商业模式也蓬勃发展。

英才网联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建筑英才网、金融英才网、IT英才网、医药英才网、化工英才网等英才网联旗下的14个分行业网站可能有很多人知道。英才网联实际上是这些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的公司主体。

同时,网络招聘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之中,国外出现了vault .com 为代表的个人收费的模式、以linkedin .com 为代表的web2.0浪潮中产生的融合社会网络概念的模式、专业的工作搜索引擎模式以及indeed、si m—plyhired 等垂直职位搜索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这些网络招聘新兴网站最近获得投资引起业界关注,本身这些网站也在高速成长。jobster、si mplyhired 和indeed 在2005年都获得了风险投资。

jobster 获得了19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不久即收购了另外一家垂直搜索的专业网站workzoo .com。

此前,indeed 和si mplyhired 也分别获得了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的投资。

在国内,趁着WEB2.0热潮,一些新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垂直职位搜索和web2.0社会网络形式的网络招聘企业:搜职网、职友集和联络家等,并且发展迅速。

“从规模来看,我们显然无法和几大门户网站相抗争,所以我们决定扎实把每个地区做好,在当地找到最专注的人。”Keyland 集团首席执行官费凯表示。

实际上,与Keyland 合作的“我的工作网”、“上海招聘网”都是地区性的,而且在招聘行业内排位并不靠前。“我的工作网”总经理钟斌承认,网站目前只排在行业内的10~15名。

不过,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创立之初我们就要求自己做到专注,每年100%的增长证明了我们策略的成功。

“这个市场竞争对手很多,但是只要专注于你自己的生存策略,矢志不移的走下去你就会有机会。”钟斌最后强调。

标签:;  ;  ;  

外资涌入网络招聘行业_网络招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