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质量控制体系的有益探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会计报表质量管理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报表论文,武汉论文,质量控制论文,纪实论文,有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近年来在会计报表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会计报表质量控制体系。
一、制定统一的集团内部会计制度,使集团内部会计信息采用同一度量标准,是保证集团会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制度既是联结会计准则、统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实务的纽带,同时也是企业集团实现对成员企业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针对会计自身的局限性,集团公司在遵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前提下,结合本集团公司的核算特点,制定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会计制度》,对各种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作出了统一规定,尤其是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折旧方法、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等可能发生盈余操纵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作了统一规定,从而使集团内部会计信息有了统一的度量标准,减少了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职业判断的选择空间,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提高财会队伍素质,完善会计委派管理,是集团会计报表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
会计工作秩序的改善,财会信息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会队伍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随着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及许多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要求财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完善。面对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集团公司按照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开展包括组织全员业务培训、选派优秀人才参加国际国内专业技能及管理技能培训、与研究部门合作开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的管理课题研究以及武汉钢铁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等等工作。
为了确保下属各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集团按照会计委派制的原则改革了财会人员的管理体制,自1994年开始针对不同单位推行了不同形式的会计人员委派制度。首先是全员委派财会人员。集团母公司实行两级会计核算体制,因各二级单位属同一法人主体,故而对二级单位的财会人员实行了全员委派。这种委派形式有利于迅速传递公司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政策,既能高效地服务于二级单位的生产经营,也能充分发挥各岗位财会人员的会计监管作用,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其次是委派总会计师。集团各子公司均是独立法人,享有独立的财权。针对这种特点,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了委派总会计师的方式。集团规定委派的总会计师有权参与子公司重要的生产经营决策,重大的财务支出需经总会计师审批同意,重大事项必须上报集团公司。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子公司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也有利于母公司对其进行监管,及时掌握子公司的重要会计信息,进而从出资者的角度有效管理子公司。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至今已形成了全面委派财会人员的格局。各成员企业主要会计人员由集团直接委派,全面负责各成员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集团成立了财务委派管理中心,负责会计委派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和完善了《财务委派负责人管理制度》,明确委派人员的责、权、利,使会计委派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集团还打破了委派财会人员的福利待遇随所在单位效益浮动的状况,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委派人员工资、奖金和津贴与其监管业绩挂钩,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了对所在企业的依附关系,真正成为敢于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执法官,为集团会计报表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证。
三、实行报表签证责任制度,是集团会计报表质量控制的根本保证
新《会计法》的颁布明确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第一责任人,使领导人认识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且也是宏观调控的需要。为了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集团针对各单位的特点分别签订了不同形式的责任书,改变了过去会计信息质量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的单一现象,形成企业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齐抓共管会计报表质量的局面。
1、集团总经理与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签定会计报表质量责任书。该责任书规定集团计划财务部负责管理集团会计报表,具体承担集团合并和汇总会计信息的责任,并详细规定了会计报表质量控制的各级责任、要求、会计报表的质量标准、奖惩措施等。
2、集团总经理与各子公司负责人签定会计报表质量控制责任书。(1)责任书明确了各子公司负责人为本公司会计信息第一责任人;(2)对会计报表提出了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即年报经审计后,审计报告类型必须为无保留意见类型;国有企业监事会审查中,不得发现存在重大资产类和损益类问题;(3)各单位的年报质量须纳入年报评比,评比结果将纳入领导承包兑现奖考核中;(4)各单位如在审查中被发现资产、利润不实,将在工效挂钩决算时调减其工效挂钩基数。
四、集团公司统一协调部署会计报表工作,是集团会计报表质量控制的关键
1、制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会计报表编报手册》,使集团会计报表工作有章可循。为了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客观反映和评价各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集团计划财务部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结合武钢内部管理需要,制定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会计报表编报手册》,对集团会计报表体系和各报表项目编制方法作了深入细致的说明,并对报表上报流程及报表审核等进行了统一规范,使集团会计报表工作有章可循。
2、专业处室统管集团会计报表工作,实地调研、集思广益,不断改进集团会计报表质量。集团计划财务部专设会计处,负责集团的财务核算和会计报表管理。根据区域分工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所有子公司会计报表实行分片专人管理,由专人收审各单位会计报表并对报表质量负监管责任。各报表管理人员每年不定期到所管辖的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子公司会计核算及报表编制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各单位沟通,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所有单位的报表收审情况及调研资料将成为完善集团公司财务报告制度的依据之一。在每年的年终决算前,会计处向有关专业处室及所属单位统一下发“年度会计决算征集意见函”,广泛征询与会计报表有关的意见及建议,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到一些规模较大的子公司或二级单位进行决算工作调研,以便及时发现决算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和各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会计处组织专项研讨,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并积极采纳各单位反馈的合理建议,对集团财务报告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使集团会计报表质量保持稳定。
3、年度决算报表的收审实行计划财务部专业处室审查与子公司互审相结合的方法。年终会计报表决算是会计报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确保年度决算报表的质量,集团对年度决算报表收审工作实行子公司互审、计划财务部专业处室审查及计划财务部会计处区域管理员最终把关相结合的办法。各单位按照规定时间和上报流程分组分批上报年度决算报表,先按组别对年度决算报表进行分组交互会审,在各单位之间互审通过后,再交计划财务部各专业处室进行专项审查认可,最后由计划财务部会计处各区域管理员审核把关。这种会计报表互审、专审相结合的办法,既有力地保证了年度决算报表的质量,同时也给各单位报表编制人员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
4、开展会计报表评比工作,激励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集团制定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会计报表考核评比办法》,每年对各单位会计报表的质量开展评比工作,根据月度、年度报表的报送时间、报表质量、内部审计和监事会的评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及国有企业监事会检查情况等,对各单位会计报表进行考核评比,评比结果纳入“双文明”考核,对考核优胜的单位给予嘉奖,以充分激励各单位争先创优、提高会计报表质量。
五、建立健全集团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是促进会计报表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会计稽核制度,保证每笔会计业务和每一会计流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为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集团实行了会计稽核制度,实施全过程控制。首先建立了会计稽核体系。规定各单位财务部门确定一名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会计稽核员,由稽核员负责稽核本单位的会计业务;其次,对需进行稽核的会计业务作出了详细规定,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对规定的稽核业务需按规定稽核流程进行稽核,形成了职权明确、程序规范、责任清楚、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会计监督机制;再次,根据会计电算化机审凭证的要求,只有在征得稽核员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稽核过的会计业务进行修改;最后,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定期对各项财产物资实地盘点,不定期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以保证账账、账物、账实相符。
(二)建立独立高效的外部审计制度
从1998年开始,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公司开展年报审计。通过5年的年报审计工作,集团已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型企业集团年报审计管理模式,为集团的会计报表质量控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为了强化对所属各单位的财务监控,集团所属各单位的年报审计工作由集团计划财务部统一组织和部署,实施年报审计的事务所由集团公司统一委托并直接对集团公司负责,从而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地位。
2、在选择审计机构上,年报审计采取“一家牵头、多家协作”的方式,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固定聘用与交互审计相结合的制度。针对集团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会计核算复杂的特点,集团固定聘请6~7家会计师事务所,由一家牵头、多家协作,每年在集团范围内进行一定层面上的交互审计。这种审计机制一方面避免了由一家事务所长期审计所带来的审计惰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定期轮换交互审计达到了同业互查的效果,间接推动了年报审计质量的提高。
3、在审计时间安排上改目前通行的事后审计为事中、事后审计并举。每年12月份审计人员正式进驻集团,对各单位1至11月份的有关账务处理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交流。集团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归集整个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将问题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处室,由各责任处室负责在年终决算前集中清理或组织督办整改,降低了过去事后审计中报表上存在的差错率,也避免了次年调账所引起的期初数调整,大大提高了年度决算报表的质量。
(三)成立集团内部审计和派驻子公司监事会两大职能为一体的审计部,强化对会计资料的再监督
2001年,集团大力推进审计监控机制的完善与创新,对原来的审计处升格为下辖两处一室即经营审计处、工程审计处、监事会工作办公室的审计部。现审计部集内部审计和派驻子公司监事会两大职能为一体,通过内部审计与派驻监事会的联手管理,共同对集团的会计报表控制发挥重要作用。
1、集团审计部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抓住典型,跟踪落实”的方针,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积极创新审计方法,扩大审计范围,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防范经营风险审计,将常规的会计报表审计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营者年终业绩评价兑现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延伸。同时大力加强事前控制,突出工程全过程审计、现职经济责任审计、采购与营销审计、经营者年终业绩评价兑现审计,克服了以往“事后算账”的弊端,推动了会计报表质量的提高。主要包括:(1)任期审计。集团对各单位领导实行了任期审计制度,重点审计各子公司资产负债增减变化及结存情况以及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影响损益的各个因素;着重对投入资本及留存收益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各子公司经济行为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通过任期审计,公正合理地评价各单位领导的经营业绩,同时及时发现各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查错防弊,规范了会计核算,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2)成本效益审计。重点审计技术经济指标的合理性、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费用水平的高低、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堵塞漏洞、减少支出,从而促使各单位规范经营,提高效益。(3)内部控制制度专项审计。根据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集团建立了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各单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母公司及时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有效地规范了各单位的会计行为,也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
2、集团监事会根据子公司主营业务性质和经营规模,将派驻子公司监事会分八个片区,采取“全员驻点、分片监管”的方式,对子公司进行了全方位地监督检查。由于常驻子公司,可以随时掌握所辖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信息,从而更便于开展事前、事中监控,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和重点检查,并及时向子公司提出风险警告,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这种实地驻点的工作方式所产生的威慑力对子公司也是一种无形的监控,其监管效应较其他监控方式更加显著。
(四)协调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派驻监事会的关系,发挥三种审计监控方式的监督合力
1、内部审计部门及子公司监事会同步参加年报审计。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过程中,集团公司审计部及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派驻的各监事会人员将同时参加、同步交流审计意见,以便于内部审计人员和各监事会能便捷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子公司最新的经营管理情况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使其工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从而形成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子公司监事会的监督合力,提高了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2、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将审计结果化作会计报表质量控制的动力。年终决算后,集团计划财务部将根据年报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监事会审计的检查情况,对集团的会计信息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将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整理成案例分析,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同时,每年召集各单位行政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举行一次年度决算、年报审计、监事会检查工作讲评会,对审计、监事会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作为次年事前控制的依据,为次年的会计报表质量控制扫清障碍;对先进单位给予嘉奖并推广其经验。
标签:会计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 监事会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会计职业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计划财务部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武汉钢铁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财会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财务与会计论文; 子公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