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大瑶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浏阳 410312)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共84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样本容量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配合基础药物治疗措施,实现对患者症状及视力的有效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急性前葡萄膜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葡萄膜组织病变,患者多为单眼发病,且发病后常伴有眼痛、眼红、畏光,睫状肌充血等症状,或合并有瞳孔缩小、虹膜后粘连等生理性病变,可在各类全身疾病影响下发病,严重时可对患者视力造成不良影响。目前,对于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扩瞳、抗感染治疗,通过对葡萄膜组织炎症的消除,实现对患者症状的治疗缓解,但治疗效果有限,故仍需配合局部用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1-2]。因此,为对比分析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特选取84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共84例纳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样本容量42例。
对照组,男/女,23/19,年龄分布范围18~67岁,平均年龄(42.56±7.42)岁;病程区间4~11小时,平均(7.52±2.31)小时。研究组,男/女,24/18,年龄分布范围18~66岁,平均年龄(42.03±7.24)岁;病程区间4~12小时,平均(8.02±2.52)小时。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后,结果无显著差异,即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询问患者病史及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后均确诊为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经详解研究内容后均确认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排除研究用药过敏者;排除由其他眼部病变引发急性葡萄膜炎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如水杨酸钠保泰松类非激素消炎剂对患者进行镇痛消炎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起到抗炎、降眼压治疗作用;患者前葡萄膜炎症状严重时,则可采取广谱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治疗: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641,5ml/瓶)滴进结膜囊内进行局部用药治疗,并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调整用药剂量,症状较轻者1滴/次,1次/6小时,症状严重者,则可增加用量为2滴/次,1次/4小时,需连续治疗直至患者症状消失,期间可根据患者症状变化调整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指标:显效:患者经治疗后,眼部症状基本消失,且患者视力经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提升;有效:患者经治疗后,眼部症状及视力均有一定好转;无效:治疗后,眼部症状及视力均无明显变化。
视力指标变化,于患者就诊当日及治疗后首日进行视力检测,并取各组平均值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各类数据中,连续性变量资料为视力指标变化,用(?x±s)表示,t检验,定性资料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用(n,%)表示,?2检验,均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视力水平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经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共计4例,其中眼压过高2例,角膜水肿及视盘水肿各1例,总发生率为9.52%(4/42);研究组中共计3例,其中眼压过高1例,角膜水肿2例,总发生率为7.14%(3/42)。表明,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0.1558,P=0.6930)
3讨论
急性前葡萄膜炎作为临床常见眼科疾病,临床中主要采取局部炎症及全身炎症综合缓解治疗措施进行治疗,但仅仅采取抗炎治疗,虽可对患者炎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但对于患者症状改善仍存在一定局限[3]。
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原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通过局部用药有效抑制各类因素所引起的前葡萄膜炎症反应,并有效促进前葡萄膜生理性病变的改善,其中含有的妥布霉素对于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故可进一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5]。
综上所述,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在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配合基础药物治疗措施,实现对患者症状及视力的有效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江,寸永康,刘婕,瞿静灵.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葡萄膜炎的疗效分析[J].系统医学,2018,3(07):21-23.
[2]杨芬.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对急性前葡萄膜炎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8,37(09):116-118.
[3]王丽娜,郑曰忠.局部药物治疗对前葡萄膜炎患者干眼及泪膜质量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01):46-48.
[4]曹雪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6):97-98.
[5]曹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治疗前葡萄膜炎的疗效分析[A].宁夏医学会.第十四届西北五省眼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宁夏医学会:宁夏医学会,2013:1.
论文作者:郑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葡萄论文; 患者论文; 视力论文; 霉素论文; 膜炎论文; 疗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