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_张江浓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_张江浓

张江浓

广东开平建安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开平 529300

摘要: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和管理难度的增大,施工安全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多发不仅让人们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到意外损失,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一、重视施工前对重大危险源的分析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运行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要善于抓住关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要针对施工过程不同阶段特点,善于分析问题,抓住造成事故多发的重大危险源, 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加以应对。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及施工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五类事故的发生概率达到86%以上,这些事故集中在深基坑、脚手架、临时用电、模板支撑、临边洞口、起重吊装设备、施工机具等方面。因此,任何工程在开工前,都要重点对以上的危险源进行认真分析,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确认本工程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严格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

工程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无方案或方案滞后。如深基坑的施工,许多情况下是工地仓促开工,深基坑未及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有时候基坑都快开挖完了,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使施工方案失去指导作用,埋下安全隐患。

需要强调的是,专项方案的审核、审批一定要严肃规范,企业职能部门一定要尽到职责,企业技术负责人要把好关。在工程实践中,许多施工方案有代签现象,导致这种情况其根源与项目工程挂靠以及资料专业户有关,有的施工项目部根本不将专项施工方案报技术负责人审批。这可能导致如下后果,一方面专项方案不能及时编制,甚至无方案施工,从许多事故原因分析来看,这种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另一方面,方案的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张冠李戴,甚至是错误的,这种现象在专项方案检查时经常会发现。笔者认为这种情况要加以改变,是否考虑执行加盖印章制度,要求企业技术负责人对自己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除签字外,还要加盖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印章,从而解决专项施工方案审批乱象, 提高专项施工方案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发挥企业的技术指导能力,做到对安全风险的事先应对。

监理单位要加强监督,认真履责。专项方案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报审, 对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要细。主动和企业审核、审批人员联系,要能发现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监理行业要加强管理,苦练内功,提高能力,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狠抓安全责任制度、专项方案落实

(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制度,这是项目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务必加以落实。施工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明确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专职安全员、班组长的安全责任,并将制度张贴于项目部的公共场所,接受大家的监督。

(二)安全方案的技术交底

再好的方案放在文件柜里是没有用的,必须落到实处,成为一个个保障安全的实际行动。安全技术交底就是搞好安全管理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要熟悉领会专项施工方案,然后编制安全技术交底方案,此过程使技术人员得到学习和提高。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程序要规范,要有完整的交底记录,交底人、被交底人、监督人都要签字。二是注重效果,不能走形式,确实让工人理解施工方法和要求,知道如何将方案一步一步落到实处。笔者在平时的安全培训和安全监理过程中,特别强调技术交底,这是提高工人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安全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

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安全隐患的出现是很难避免的,关键是从公司到项目部能及时掌握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消除事故隐患。因此,项目部专职安全员每天要加强巡查,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落实,督促班组每天召开班前安全会,要求班组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部一周要组织至少一次专项检查,企业每月要组织至少一次大检查,以便及时查出安全隐患。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一定要认真对待,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人员,复查整改结果,将可能的事故阻断在隐患状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采取措施, 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重视组织措施,明确各部门、各班组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应承担责任的,要严格按安全责任制进行奖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系统原理的封闭原则要求。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因此日常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从隐患排查到问题处理的闭合,避免问题查处后就不了了之,这就是一些工地安全隐患长期反复出现的根源[1]。

五、重视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人的不良行为主要因为安全知识、技能的缺少和不足。众所周知,建筑业产业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兄弟,素质总体而言还是偏低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安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制度规范,不是很熟悉,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工人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笔者曾接触的几起事故很能说明问题。一起是工人到工地第二天就从10 层楼摔下,当场死亡。另一起是工人上午到工地,下午就从4 m 多高的屋面摔下,抢救无效死亡。还有一起工人才到工地几天,在等人货电梯的过程中,不知危险,老是伸头看电梯轿厢是否下来,结果头被电梯卡住死亡。

生命无价。对工人不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没有让其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技能,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甚至类似于谋杀。从工程实践来看,新工人伤亡率较高的原因:企业的安全培训流于形式,“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资料造假现象严重。基于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考虑普通工种也持安全培训证上岗制度。主管部门加强工人上岗前安全培训,这样可以提高工人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也可以避免企业不作为现象[2]。

六、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文明工地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由于建筑主管部门的推动,建筑企业的重视,标准化文明工地的创建已常态化,带来的效果也是明显的。施工现场环境干净了,安全设施到位了,安全事故大大减少了,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看到成绩的同时,有一些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并加以应对。安全问题存在于工程施工的始终,而现在标化工地的创建一般在完成主体工程量一半至主体封顶之前的某个时间段。这就存在以下问题,(1)基础及前期安全问题如何考核? (2)如何为避免创建标化工地采取突击措施?(3)后期装饰阶段安全措施如何保证达到标准? 像武汉“9.13” 人货电梯坠落事故就发生在装饰阶段。因此,创建标准化工地,必须在工程开工前明确创建目标,并报主管部门备案,评价机构应在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三阶段分别进行评价,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回访相结合的形式。这有利于施工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的完善; 有利于安全措施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 有利于对安全文明施工情况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各方主体责任的落实。避免工程开工后补交施工专项方案或专项方案不落实的现象,避免标化工地临时突击的花架子现象。真正发挥创建标化工地的引领力,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3]。

七、政府要重视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罚

在工程实践中, 有一种现象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就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处理时偷偷摸摸私下了结。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事故的原因得不到分析,事故的隐患得不到排查, 相关的责任人得不到处理,现场的工人得不到教育,血的教训得不到总结,企业的责任也得不到追究,从而可能造成更多更大的事故。

虽说事故带有偶然性, 但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在机械生产过程中, 每发生330 起意外事件,有300 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 件造成人员轻伤,1 件导致重伤或死亡。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比例不一定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在进行同一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主管政府部门要时刻关注行业事故发生情况,及时追究并责令整改,避免更大事故发生。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不仅可以保护人的生命还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只有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思路,减少、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模块化应用研究[D].程勇.重庆交通大学2016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D].江华.湖北工业大学2016

[3]基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徐东升.天津工业大学2017

论文作者:张江浓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  ;  ;  ;  ;  ;  ;  ;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论文_张江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