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192
2.宁波市江北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区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城市化不断发展背景下,城市用水需求逐渐增加,且雨季大量降雨淹没一些城市道路,导致雨水污染、内涝等现象频发,制约城市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深入分析市政道路雨水的合理储存和排放,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合理设计市政公路,优化水资源利用。文章对“海绵城市”在市政公路设计中的应用详细分析,旨在以该技术满足城市不同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促进我国城市化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公路;设计;应用;水资源
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施工中,需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避免城市雨涝的同时,搜集储存水资源,用于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美观性[1]。市政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都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确保该理念指导城市设计科学发展,促进城市稳定发展,为人们打造出合理的生活环境。
1.海绵城市的内容
“海绵城市”是在现代化城市中,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城市能够展现出类似于海绵的“弹性”修复性原理,通过高弹性理念,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将所蓄的水进行释放利用,属于现代化水资源生态管理策略,将资源用于美化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海绵城市”建立之后,若城市遭遇强降雨,可确保城市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时吸收雨水,保持路面稳定[2]。吸收后的雨水储存起来,在干燥少雨天气用于对城市绿化景观的灌溉上,确保城市道路稳定性,具体以“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市政道路如图1所示。
传统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市政道路建设注重雨水及时排出,但是为考虑雨水二次利用,设计不合理,不利于市政道路合理发展。城市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将道路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把握建设工作,关注城市绿地建设,结合道路周围设施,形成水载体。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需关注城市用水需求,设计施工中,勘察城市水文情况,规划指标,科学设计道路施工[3]。实施“海绵城市”理念,需结合不同生态技术,形成系统连接,确保地下水有效补充,调节城市水循环,促进城市生态协调发展。以“海绵城市”理念为支持,需开发科学雨水管理系统,确保水资源安全储存、有效应用,保障强降雨发生后,市政道路功能稳定。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2.1机动车道设计
传统的机动车道以非透水路面设计,降雨后,路面积水增加,阻隔地下水补给,长久运行后,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发生。机动车道设计上,应落实透水路面,提高路面水渗透能力,确保雨水及时回补地下水,减少市政道路路径流量。车道设计中,以透水材料铺设路面,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设于路面结构上,路面结构中下层还以非透水材料铺设,避免雨水腐蚀路基。以路面结构上,透水材料,引导雨水排入道路两侧分隔带/引导井内。设计中,控制道路纵坡0.5-4%,透水性机动车道拱横坡1-1.4%,便于雨水分流。
2.2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计
传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多采用不透水路面设计,雨天雨水无法及时下渗,路面湿滑,易引发安全事故。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以透水材料铺装道路,确保雨水及时下渗,调节路面温度、湿度,减少积水,涵养地下水。此外,应考虑到透水铺装下结构层配比合理,在满足道路使用强度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到路面粘结性和透水性。若施工设计区域道路土壤透水性差,也结合路基土壤性质,设计排水管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计,控制纵坡<2.5%,路拱横坡1%-2%。
2.3路缘石设计
路缘石属市政道路排水设计重要组成,包含立缘石、平缘石设计。
2.3.1立缘石
立缘石高于地表标高,可帮助雨水统一流入入水口。传统立缘石设计,雨水导入入水口或绿化带速度较慢,为提高流动效率,以间隔式、打孔式、豁口立缘石设计。
2.3.2平缘石
平缘石和地表标高相同,可确保雨水及时排入道路绿化带。
2.4雨水口设计
城市降雨收集以雨水口设计开始收集。在非机动车道一侧设置雨水口,考虑到雨水冲刷道路垃圾后流向雨水口,可能造成阻塞,故在雨水口处增设截污设备,以截污铁篦代替雨水篦,以截污挂篮搜集污染物,及时清理,确保雨水口畅通。此外,在生物滞留出设计雨水口,充分利用城市雨水。
2.5路肩边沟设计
传统路肩边沟设计中,以水泥混凝土建设,易出现阻塞问题,且无法净化雨水,影响城市整体美观性。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多设计植草沟,在沟渠中种植美观性植被,美化城市,收集雨水,及时排水、储存,实现净化。高速公路设计中,可应用标准专属植草沟,对于径流量较小的居住区,也可在道路两旁种植植被,以植草沟形式,实现定期维护。
2.6广场及绿地设计
城市广场及绿地设计中,应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强化透水材料使用,保证园林景观充足供水,收集降水,实现雨水滞留。此外,可发挥“海绵城市”理念优势,以雨水对广场清洁,灌溉绿地,保证广场水源流向绿地,实现自然光爱,减少绿化绿地后期维护成本。
2.7智能绿化带设计
要发挥市政道路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疏导雨水作用。强降水发生后,为确保雨水有效下渗,道路两侧设计绿化带,确保雨水及时疏导。可设计智能绿化带,路面雨水流入后,以雨水收集工具收集雨水,收集完成后将雨水引流至排水系统,并隔离生活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公路道路设计属于城市建设重要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立体化道路内容,不影响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丰富地下水补给,完善给水管道设计,节省建筑用地,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有效缓解水资源应用紧张现象,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浦华友,方延勇.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智能城市,2016(11):15-16.
[2]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7(12):122.
[3]唐伟淳,薛佳鑫.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及小区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环球市场,2017(11):211-211.
论文作者:赖飞科1,沙聃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路面论文; 透水论文; 水资源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