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2:恶战频发折射“心慌视短”心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恶战论文,频发论文,心态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信部近日点名批评多家网络运营商间存在恶性竞争行为。依照相关法规:城乡驻地网建设费用应由房地产开发商承担。但现在,面对资费、收益率显著下滑的困境时,已频繁出现电信运营商争先替开发商付费事件。
在过去的一年,行业内恶战已多次充斥人们耳目。而互联网、家电等领域更成为恶性竞争的多发地。由于上述行业具有准入门槛低、更新速度快、市场日趋饱和等特点,因此,生存空间往往拥挤不堪,五花八门的竞争手法纷纷涌现。
首当其冲的是团购网站领域。短短一年,团购网站从无到有到增长失控。失控过后多家网站开始为争夺商家、用户大打“价格战”。赔本赚吆喝、看谁熬得过谁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心态。在其他领域,攻讦和指责也纷纷展开。当当网副总裁曾公开指责卓越网免费送货行为属于恶性竞争,360与腾讯持续数月不断升级的“战火”令人瞠目结舌,空调业的价格战、噱头战、广告战也成为主流竞争模式。
用互相伤害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令人悲哀的选择。而激发这一矛盾的因素主要有两点:行业内产品严重同质化以及企业发展的短视行为。
首先,为了迅速实现跑马圈地、击垮对手的目的,卷入恶性竞争的企业往往在手段上花尽心思。网上骂战、恶意压价、媒体造势……面对花样百出的攻击手段,在令人感慨其“昂扬”的斗志时,也暴露其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心慌。这折射出许多行业内部发展的“无优势”现状。
“无优势”,即指同行业间发展模式、产品特质、用户群体等多处存在严重同质化。因为谁也无法以光明正大的君子之战分出胜负,只得纷纷转向上不得桌面的手法。
其次,这亦暴露了很多企业发展的“视短”现象。花费了巨大财力、绞尽脑汁搞垮对手,虽然迅速带来成效,但必将为企业发展积累大量问题:首先,企业形象会严重受损;再次,将大量资金花在广告投入、媒体造势等方面,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链必将受影响,研发、创新投入只能不断缩水;最后,当管理者聚精会神搞垮对手时,大量市场机遇已在不经意间流失。为了一时之利,企业丢掉的却是更珍贵的东西:名、德及未来。
激烈的竞争本应是带动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但近年来,市场压力却频繁转化为一股病态的能量。更可悲的是,同行业间的攻讦甚至从最初“半遮面”的含蓄方式,转化为斯文扫地的公开对峙。不择手段的小人之术似乎成了有效手段。
除了企业发展模式存在弊端,这亦折射出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短视心态。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恶性竞争频发的行业大多存在早期布局高度重复的问题。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趋同性严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率已高达93.7%。这一数字在中西部地区更高。这实则暴露:相关政策缺乏预见性及指导性。当某个新兴行业诞生,政策、资金、创业者便一窝蜂涌入。但当行业由上升进入稳定、甚至衰退期,则大面积产能过剩。届时,“急红眼”的商家难免慌不择路。相较于创新、研发,将已有的生产技术“拿来”便可盈利,是慵懒却短暂的发展之道。如果不在长期的政策制定、研发、管理、经营模式领域投入精力,“心慌视短”的恶战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