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科学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历史教学 渗透德育
历史科学的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途径,挖掘历史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 浅谈以下几点,与大家互勉:一、中学历史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它深深植根于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沃土。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道德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做出应有贡献。
2、革命传统教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奋斗史、探索史。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各阶层的爱国志士,自觉地承担起挽救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的重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独立、自立的新中国。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而这一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3、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在人类漫 漫的历 史长河中, 涌现了 无数可歌可 泣的历 史事迹,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尊可敬的优秀人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他们的名言、名句、名联,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并且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荣耀 、民族的骄傲。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文化、优秀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更是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 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塑造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极其事迹的讲授,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1、名言品析激励法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名言。这些简洁精辟的名言警句含义深刻,富有哲理。教师如能正确引导学生品字析句,不但有利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而且还能深化思想教育。比如在讲有关《唐太宗纳谏》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李世民说魏征之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段话。使学生领会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他把忠心向他纳谏的魏征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通过品析,学生不但掌握了较全面的知识,而且从中受到了启示:做人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会少做错事,少犯错误。
2、比较法。
在历史教学中以不同的角度使学生鉴别历史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增加对民族英雄和对祖国的感情。例如讲述到中共“一大”代表时,我们突出李汉俊,邓恩铭等为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相反的周佛海等却叛变革命,成为头等汉奸。通过鲜明对比,突出爱国者形象。揭露卖国贼的奴颜媚骨丑恶面貌。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美丑,树立光辉的爱国主义形象。增强民族自尊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从而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3、对比法。
一是中外对比:如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时,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等;二是古今对比,如讲到封建社会农民对国家的负担有田租、摇役、兵役等项,即使是“盛世治世”也不能幸免;三是正反对比,我国古代史上有爱国爱民、舍生取义的英雄,也有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败类;有戎马倥偬、艰苦创立的开国之主,也有养尊处优、昏庸荒淫的亡国之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憎分明的道德感情。
4、课外配合法。
具体作法是: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定期活动,有计划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历史小丛书、参考书中的有关章节给学生阅读;或组织历史故事会,让学生看了书后讲历史故事;课内是基础,课外是补充。而不能本末倒置、主辅易位。
5、联系引伸法。
一是因事因地联系,如讲汉与西域的关系时,联系班超投笔从戎、弃文就武的故事;讲到春秋五霸时,说明浙江当时属于越国,联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二是纵横联系,如凌晨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时,纵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三国孙吴派卫温到台湾,下及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这样不公有于学生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发挥了在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姗姗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历史论文; 学生论文; 中华民族论文; 爱国论文; 道德论文; 传统美德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