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中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采用分组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针灸疗法;对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观察对比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对比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以将日常运动生活能力显著恢复,最终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针灸;临床应用
脑血管病属于医院神经内科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通常体现为发病突然以及疾病变化快等系列特征,临床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以及致残率。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疾病类型主要体现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又被称之为中风症,其体现出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1】。中风不但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会导致患者的经济压力呈现为一定程度的上升。为了探讨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完成分组后,对55例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采用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采用分组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观察组55例患者:男32例,女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0岁-79岁,平均年龄为(60.2±3.5)岁;对照组55例患者:男33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1岁-81岁,平均年龄为(60.9±3.6)岁;对患者实施CT扫描,全部确诊为属于非脑出血。并且满足以下诊断标准:在患病前,患者均不具有脑血管意外史、颅脑外伤史、脑炎史以及颅内占位病史。属于患者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在住院时患者的意识全部清醒;未合并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血液疾病。对比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在住院后,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脱水治疗、神经营养治疗、活血化瘀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对于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首先选择穴位:在实施第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主要选择头皮针,选择患者患侧顶颞前斜线,配合患者的顶中线以及顶旁1线【2】。在患者患侧上肢选择体针穴,以此为患者的肩髑穴、曲池穴、外关穴以及内关穴等;下肢主要选择患者的环跳穴、梁丘穴、足三里穴以及三阴交穴等;在患者的手三里穴、梁丘穴以及丰隆穴等位置实施排刺。在实施第2个疗程以及第3个疗程治疗过程中,主要选择患侧肢体上体针穴位,选择电针以及断续波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对患者的留针时间为20分钟,1次/天,将10次的治疗定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以及治疗1个月时,通过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的MBI(日常生活能力)实施评分;选择MMSE针对患者的精神状态实施检查。选择FMA(Fugl-Meyer)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实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展开数据分析统计,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等计量资料凭借t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无均衡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对比FMA评分、MMSE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具体如表1。
3、讨论
当前,针对急性脑梗死疾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针灸获得广泛的应用。其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以及伏兔穴,可以发挥振奋阳气的效果;针刺患者的曲池穴以及合谷穴,可以发挥通经活络以及调理气血的功效;针刺阳陵泉穴,可以发挥舒筋活络的功效【4】;针刺患者的内关穴,可以发挥清新宣窍以及行气活血的功效,针对心脏自主神经可以进行有效调节;针刺患者的太冲穴可以将患者的血压有效降低;针刺患者的足三阴交穴,可以发挥健脾益肾以及祛痰通络的功效。
通过针灸,能够将患者的脑组织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的情况以及缺氧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将患者的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针对患者脑侧支循环系统的建立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大脑氧分压显著增加,进而将大脑皮层血液循环加以成功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针灸疗法,可以将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成功改善,最终显著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洪涛,陈凡,刘行高等.针灸联合五虫通络汤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牛津残障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66-68.
[2]许静,赵元琛.高压氧及针灸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5(10):1666-1667.
[3]王政乾,王冬,杨炜炜等.早期综合康复结合针灸、高压氧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0,16(21):3354-3355.
[4]代杰,项容,陈勇等.头针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381-1383.
作者简介:刘艳荣.1966年9月5.女.汉族.职称:主治中医师.最高学历:大专.研究方向:中医针糸.
论文作者:刘艳荣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脑梗死论文; 评分论文; 针刺论文; 疗程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