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通货膨胀待遇_物价水平论文

国外通货膨胀待遇_物价水平论文

通货膨胀的国外疗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疗法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要高度重视通货膨胀,破除通货膨胀有益论

从德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每当国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时,政府宁可放慢经济增长,也要首先稳定货币和物价。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即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尽管在通货膨胀初期,货币供应量的突然增加,一方面会促使利率降低,进而加大投资需求,使投资效益预期转好;另一方面投资需求的扩大带来就业人数的迅速增加,进而促使消费基金膨胀,增加了产出的动力,从而在短期内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受生产周期性和生产能力形成过程的自然规律的限制,此时的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最终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增加。因此,经济衰退迟早会到来,并且由通货膨胀引发的短期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经济衰退后果,要比因稳定物价所造成的经济衰退更为严重。

二、要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任何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是否适度,主要要看要素资源利用状况,即经济增长的效益问题。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历史来看,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经济的较快增长,使得西欧国家资金和劳动力资源出现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西欧国家大量增发货币,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了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使国际经济失去了稳定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造成了工资的快速上升和工资与物价的挂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70年代后期的高通货膨胀。为此,1984~1990年间,西欧国家普遍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并使之保持在2.3~4.2%的稳定适度增长水平,通货膨胀率也相对较低。

而拉美一些国家的情况则相反,在60~70年代所采取的“增长第一”的发展战略驱驶下,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为此,这些国家采取了牺牲增长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办法,结果是通胀的因素难以消除,经济上又出现滑坡,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导致经济滞胀。

三、要高度重视工资—物价的政策,加强对工资—物价的管理

在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看来,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源于工资的提高,导致供给价格上升,形成供给缺口。所以,必须牢牢掌握收入分配政策,采取指导性工资—物价政策。

首先,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工资增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其主要做法是:(1)硬性规定工资增长幅度和冻结工资,实行全面管制,控制全社会工资增长总额和幅度。如比利时法律规定,一旦工资增长超过5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德、法、英、意、荷)平均幅度, 经议会批准,政府可以冻结工资。(2 )通过政府“劝告”和“指导性工资增长指标”等不成文的干预方式,对劳资双方谈判施加影响,或者政府直接参与谈判。(3)通过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工资政策, 对私营部门的工资增长施加影响。(4)通过改革工资构成,鼓励储蓄和投资, 减缓可支配工资的增长。

其次,这些国家都加强了对商品价格的管理,特别是加强了对物价的直接管理。其主要做法是:(1 )对物价采取强制性行政措施和命令,如物价申报、发票管理、明码标价、确定最高限价、规定商业利润幅度以及必要的物价冻结等。(2)采取带有强制性的各类保证和协议, 如政府同行业签订“限制物价上涨”协议,同行业和企业在总体价格变动、投资项目、出口等方面订立保证等;(3)采取经济手段, 主要是对因政府价格限制而造成亏损的公共企业提供经营补贴和减免税收等等。以日本为例,政府对商品价格的管理,一是由政府直接决定和管理的价格有28项之多,约占消费物价指数的18%左右;二是由政府主要对农产品价格和对进出口贸易有重大影响的商品价格规定上下限;三是由政府主要对工业原料和制成品规定最高利润率来控制价格;四是由政府对农产品进行贴补来支持价格。

四、要完善宏观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手段

美国是市场体系较为完备的发达国家,同时也经历了70年代的严重通货膨胀和80年代的反通货膨胀,在此背景下,形成了目前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调控社会总需求进而控制通货膨胀的机制。美国宏观经济调控权实际上集中于中央一级: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货币、信贷和利率;总统和财政部负责财政收支;这两块又都受到国会的制约。尽管三方在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关系上也时有争议,但总体上达成共识,始终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均认为货币、金融、财政政策处于核心地位,并采取以经济手段为主,配合以法律、行政手段,通过调控总量平衡从而达到对通货膨胀的抑制。

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因国情的不同,所选择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有所不同,但各国均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首选。在货币政策上主要采取:(1)公开市场业务和操作, 通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使货币回笼,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价格上涨。(2 )贴现率政策。通过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形成信贷紧缩的利率上扬,控制信贷规模。(3 )法定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存款,减少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减少货币供应量。(4)利率政策。通过规定利息率上限, 控制商业银行对定期存款的利息支付,使存款转向较易控制的债券和短期存款。(5)控制分期付款条件和控制抵押贷款条件。

在财政政策上主要采取:(1)大幅度减少财政支出, 包括减少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减少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削减预算,减少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对社会福利的支出以及各种福利和津贴。(2)增税。 一方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投资,减少个人消费,进而对社会总需求施加影响。

上述这些做法实质上是货币主义主张强化货币的集中管理,主张以物价稳定为货币财政政策目标的具体操作。事实上,自70年代以来包括凯恩斯主义者在内的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都赞同货币政策的重要性,都强调通货膨胀的货币原因。而且,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不重视货币政策的。

五、要完善市场运作政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反通货膨胀

从国外反通货膨胀的经验来看,完善市场运作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有着积极的作用。

1.改进市场组织,提高市场效率,以降低流通费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一是完善竞争条件,促进企业的公平和自由竞争,严禁企业相互串通联手提高价格;二是调查监测物价动向,对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基础物资,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都建立完整的商品供求和价格调查制度;三是广泛地向社会提供有关商品供求和价格动向的情况,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防止哄抬物价。

2.增加有效供给,确保基本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物资的稳定供应。从日本经济来看,一是对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的生产和交货,采取扶持措施,实行计划指导,以促进生产,稳定供给;二是建立蔬菜和水产品价格稳定基金,用于平抑价格;三是对石油和重要建筑材料,制定生产和供给计划,扩大储备,保证市场供应。

3.灵活地运用进口政策,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从控制进口产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上涨的措施来看,一是要保持比较稳定的汇率,避免本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二是对国内所需原材料和重要物资,通过调整关税税率,扩大配额的范围,实现进口贸易的多元化以及订立长期合同等措施,合理安排进口、保持国内物资的稳定供应。

4.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的,以委托拍卖为主要交易形式的批发市场体制。批发市场的作用在于提高市场的透明度,有效地组织农产品流通,稳定市场,稳定价格。

总之,控制通货膨胀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需要各种商会、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通过它们加强自律管理,限制行业总体价格上涨幅度,保持行业价格水平的大体稳定。还要通过社会组织、团体和舆论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如通过消费者委员会,对各类商品进行性能测试、销售价格和售后服务质量比较,并公之于众,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对商品价格及变化趋势进行宣传,增强居民的价格预期心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反通货膨胀。

标签:;  ;  ;  ;  ;  ;  ;  

国外通货膨胀待遇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