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模式与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传播论文,评价论文,模式论文,技术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
网络信息传播是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网络信息传播平台是一个技术平台。网络信息技术是保证网络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渗透到了传播的每一个层面,正是这种网络技术才有了网络传播的诞生。所以,网络信息传播控制管理技术虽然较之因特网自身的发展而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对于网络信息传播控制而言,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本文以“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模式与评价研究”为题,旨在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网络信息有效控制与利用,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对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领域的问题进行全面考察与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尝试性提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研究的总体框架,首次打破学科界线,把涉及到的相关信息技术,归结为“标记语言”、“网络协议”、“分级与过滤”、“计量评价”、“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网络安全”、“网络编目”、“数字图书馆”等技术集群,与控制理论相结合,构建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直接控制”、“间接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前馈控制”、“共扼控制”、“最优控制”等多种同构映射的对应关系模式。
作者认为,网络信息传播控制归结到技术层面,终究要以网络信息组织控制为核心,要实现网络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对网络信息进行有序化控制,这是网络信息有效传播的必要基础和重要环节。另外,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也必须体现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根据这种原则和理念,归纳总结了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绘制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并提出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
附图
图1 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流程及各控制模式关系
1 控制模式关系分析
如图1所示,各模式之间构成了一个互相依存而不可或缺的完整的控制体系,如微观控制模式中序化及安全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后面模式的改进;前馈控制、直接控制及宏观控制的发展,又能促进微观控制的发展;直接与间接模式的实践,有利于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最优控制模式的研究,而直接控制、间接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的研究又为最优控制模式奠定了基础,使之成为可能。我们在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有效控制时,应取长补短,综合使用多种模式,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现就各种模式的主要作用和关系具体分析如图1。
1.1 微观控制
从图1我们不难看出,微观控制模式主要作用于信源部分,是进行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的根本所在,只有对微观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消除网络信息传播问题的产生,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微观控制模式——标记语言的发展来看,每种标记语言的产生,都从某种方面对已存在语言的某些特性进行改进与完善,从HTML着重描述Web页面的显示格式,到XML着重描述Web页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标记语言的控制重心是由形式逐渐向内容过渡的,如XML不仅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一套标记,而且这些标记不必仅限于对于显示格式的描述,XML允许根据各种不同的规则来制定标记,根据数据描述甚至根据数据关系来制定标记,标记为要表现的数据赋予了一定的含义,用这种形式存储时,数据非常简单明晰,因其所携带的信息不是显示上的描述,而是信息的语义,信息的显示方式已经从信息本身抽取出来,放在了“样式单”中,如果需要改动信息的表现方式,无须改动信息本身,只要改动样式单文件就可以了,搜索引擎也没有必要再去遍访整个XML文件,而只须去查找相关标记中的内容就够了。因此,可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高效检索,使Web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变得容易起来。
另外,XML技术是至今为止IT领域内发展最为强大的技术体系[1],是语义Web技术的一个基础,是语义Web的第一层——语法层,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和自描述性,可与数据库进行结合,支持XML的数据库和原生数据库,被看作一种半结构化的数据模型,用于数据挖掘,可以很容易地将XML的文档描述与关系数据库中的属性对应起来,实施精确查询与模型抽取,XML的出现,使得网络检索变得简单和高效,为解决Web数据挖掘的难题带来了机会。
总之,微观控制模式是其他控制模式的基础,其序化及安全程度的提高有助于所有模式的改进。因此,作者相信,随着标记语言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的逐步深入,这种微观控制模式将会在网络传播控制中发挥出其无可取代的作用。
1.2 宏观控制
网络协议是实体间通信时使用的一种语言。一个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需要制定一套复杂的协议集,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局域网的建立,把当前存在的各种局域网彼此互相连接起来,进而组成更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以实现更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逐步成为一种现实需求,由于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的机型及其操作系统在功能和类型上都有可能不相同,标准化的网络协议对计算机网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唯一一种能够对所用网络信息流或网络信息集合进行控制的技术模式,相对标记语言只作用于网络信息数据格式描述,“就数据本身的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的微观控制模式来说,应该是广泛的、宏观的。在互联网中,IPv6新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如服务质量保证、自动配置、支持移动性、多点传播等。因此,IPv6为互联网换上了一个简捷、高效的引擎,便可使国际互联网摆脱日益复杂、难以管理和控制的局面,让互联网变得更加稳定、可靠、高效。另外,IPv6利用数据包头的扩展部分可以提供路由器级的安全保证,这就意味着可以安全地在因特网上传送敏感数据,不必担心被第三方截获。
由此可见,宏观控制模式——网络协议的优化与发展,可以带动多种控制模式的优化与改进,如网络安全、搜索引擎等,使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发生质的变化,人们习惯把IPv6称之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其作用也可由此略窥一斑。但是,同任何一种管理学领域所研究的宏观控制模式一样,网络协议也必须在其它控制模式的协同或结合下才能发挥具体的控制管理作用。
1.3 直接控制
分级与过滤技术是针对网络传播中的不良信息控制而产生的,现已成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最直接的控制方式,所以,本文把网络内容的分级与过滤作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的直接控制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互联网的内容管理一直是一个敏感而颇具争议的问题。为避免与宪法赋予人民言论自由权问题相抵触,大多数西方国家并不采用规范网络内容的作法,而是依赖信息科技的发展,研发适合该国国情使用的过滤软件或网络内容分级系统,将网上的不良信息分成不同的级别,使用时与过滤模板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过滤。例如1996年起用的“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ICS)采用类似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将互联网络上的信息分为性、暴力、语言和裸体镜头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信息分为0至4级,级别越高,危害越大。对用户来说,可以选择适合的分级服务及对应的过滤软件,以及为不同年龄的子女设定不同的过滤门坎,所以PICS的分级与筛选是独立作业的,充分尊重读者选择内容的权利,且任何单位都可以根据一个分级系统对网络内容进行第三者的分级,而且读者端可以同时并用不同的分级系统。内容分级的标签除了可以为使用者将不想看的信息予以冻结封锁住外,相对地也可以协助使用者找到想要看的信息。换言之,该方式不阻断网络内容,而是控制适合使用者观看的内容层级。另外,PICS目前也有朝向为各级读者筛选最合适网站内容的积极方向发展,PICS试图维系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与多元文化价值,也同时保护未成年读者免于暴露在不合适的信息环境下。
一些文献甚至认为过滤(filtering)或分类(labeling)可以为政府对互联网上的内容进行控制提供可能。如文献[2]认为由于专为互联网设计的协议是单一和标准化的,所以任何一个计算机上的浏览器都可以阅读网站上的内容。然而,如果生产的浏览器只能按照新的标准发挥作用,不符合新的标准的网站的内容便无法进行阅读。相应地,数据也不能通过采用了新标准的服务器传送。从理论上来讲,政府的内容控制可以从浏览器与新标准存在的可能的矛盾中获益。借助于网站的内容标签,即由政府的互联网登记部门审定的、描述网站具体内容的技术分类,政府可以命令浏览器的分发者在他们的软件中置入一种过滤系统。这种过滤系统可以分辨某个网站或网页的内容类别(比如商业、色情、仇恨言论等),从而可以实现对某些政府所不喜欢或非法的内容的堵塞、屏蔽,这样,政府便可以在本国网络系统的瓶颈处实现对内容的相对有效的控制。由此可以看出,直接控制模式是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针对于网络信息内容进行控制的最直接、最易见效的控制模式,与微观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间接控制、最优控制等有着直接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如直接控制是通过微观控制进行分级标记的,其过滤功能大部分也是通过其他控制模式来实现的,因此,准确把握因特网上不良信息防范的动向和过滤处理技术,深入分析研究直接控制模式的内在控制机理,不仅可以丰富、完善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国际信息资源,防止和控制不良信息的侵入,从而为加速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1.4 间接控制
由于信息社会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廉价生产信息和知识的倾向,加之计算机和网络自身的内在逻辑所导致的信息技术基础的某些缺陷,使得网上的信息资源无限制地急剧增长,出现信息超载的现象,加大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难度,导致人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减弱,身处信息的汪洋大海却找不到所需的信息。面对数量巨大、内容庞杂、增长迅猛、良莠不齐、缺少严格的管理和审查机制,信息的生产、变更和消亡无法预测和控制的网络信息资源,如果不采取选择性、针对性的收藏与存取策略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因此,网络信息的计量评价也就成为了网路信息传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控制模式。正如文献[3]所述:文献信息在传播利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规律性,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学原理研究这些规律的量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掌握信息控制系统本身的运行情况,获得系统输出的反馈信息,及时向系统发出控制指令,使控制系统不断向最佳状态运行。另外,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传播者或用户而言,尽管网络具有海量优势,但每一个传播者或用户仍然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有录必读”,传播者对信息的选择和发布背后仍有其深层的政治、经济原因(尽管有时候连传播者自己也难以察觉)。同时,网络用户个人作为信息源的力量是无法和专业的信息机构相比的。所以,大多数用户个人发出的信息,和没发出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大多数人关注的仍然是那些在网下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信息机构站点,比如传统媒体的站点。因为传统媒体的站点不过是传统媒体新闻工作在网上的延伸,这些媒体的观点和立场仍然要渗透或者说表现到网络世界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网上媒体的把关代表的仍是这些媒体背后的利益,渗透着其多年一贯的传播思想的影响。因此,网络信息的计量评价也就成为网络传播控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间接控制模式。
网络信息计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的计量研究,为网上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和直接控制模式与其他控制模式的关系一样,间接控制与微观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最优控制等有着直接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如微观控制(标记语言)数据格式的优化和改进直接影响着计量评价的成败与否,而网络信息计量研究的深入,又可以有效促进其他模式的改进与发展。从而改善网络的组织管理和信息控制,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5 集中、分散与共轭控制
书目控制是利用共轭控制原理将某一文献信息浓缩为某一款目将其作为这一文献信息的替代品,将款目组织排列成书目成为文献信息群的替代品,进而通过书目对文献信息进行揭示、识别和检索,最终达到对海量文献信息有效控制的目的[13]。书目控制法是通过书目控制文献流,以达到完善文献信息流分布目录学(即对文献进行稽核、著录、编排、分类标引著)对文献进行处理的功能装置的表征。控制的基本前提是被控对象可能性空间的多维性。所谓可能性空间,即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的集合。所谓多维性,即可能集合的多种状态。正是这种多维状态的存在,为控制提供了可能和必须。控制的基本目的是使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结果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实现书目控制的条件是信息的传输。书目控制法正是通过对信息的传输施以影响,来完善文献信息流分布状态,使整个信息系统始终处于一种可通行的状态。
长期以来,在传统图书情报领域,书目控制法一直是文献存储与检索的有效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在信息网络的国际环境下,随着信息组织对象的多样化、信息种类增多、成分复杂化。信息传递的高速化,传统的以文献为单元的信息组织形式失去用武之地,书目控制法作为一种文献检索法的功效似乎逐渐削弱。但是从实质而言,由于书目控制法实施的对象实体最终是文献的信息,而非文献本身,因此,信息外在组织形式的改变并不能影响书目控制的最终效应。相反,由于书目控制法的优势在于其实施的基本前提是被控对象可能性空间的多维性,因此,网络信息种类繁多、资源分散无序、随机变化大等特点,不但不能对其构成冲击,而且正是其预定的目标对象。所以,书目控制法在网络环境中不但不会失去原有的效用,而且值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4]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书目控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的进步与信息的爆炸是书目控制产生的根源,技术上的突破往往会给书目控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给传统书目控制的情报加工方式、科学技术手段以及所遵循的种种标准带来冲击。建立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的书目控制技术方法使全方位、大范围、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控制成为可能,在论文所涉及的技术控制模式中,如集中控制模式——搜索引擎、分散控制模式——学科信息门户、共轭控制模式——网络编目均是以书目控制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模式,其中集中控制模式——搜索引擎通过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提取、组织和处理,并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不但成为了网络信息检索的首选工具,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模式。由于,搜索引擎是以整个Web信息资源作为搜集对象,旨在对网络信息集合进行搜索并建立索引数据库,以期达到对全部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集中控制的目的。而分散控制模式——学科信息门户,是由信息专家和学科专家根据规范手册对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和组织,形成某专业学科的信息导航系统,其优势远胜于用户自己定位、评价、过滤和组织信息资源,它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入口[5]。相对于搜索引擎面对全世界服务器上的网络信息进行集中式控制而言,具有分散、灵活、深入的特点,因此,本文分别以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的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等模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也以共轭控制模式对网络编目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书目控制原理与书目控制法在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在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书目控制法在网络信息环境中的管理地位不但不能削弱,反而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发展,我们应在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中探寻其在管理网络环境中的特殊性,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度组织与开发利用。
1.6 前馈控制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6]信息安全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显露”。也就是说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信息安全,并以信息安全为最终目标。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信息安全技术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技术研究的内容、保护的方法手段以及产品门类和产品种类已越来越多、越来越广,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重要的技术领域。信息安全从信息保密性(20世纪80年代TCSEC准则)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90年代ITSeC、CC准则),进而又发展为攻击防范、检测控制、管理审计、风险评估等多方面的技术。专家认为,信息安全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和学科,是一个多层次的纵深防御体系,而且信息安全技术正从信息保密阶段和信息安全阶段向信息保障阶段延伸和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实质上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控制模式,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前馈控制也称预先控制或提前控制,它是一种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面向未来的控制方式。控制作用发生在行动之前,其特点是将注意力放在行动的输入端上,一开始就能将问题的隐患排除,防患于未然,前馈控制的效果正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因此,作者把网络信息安全控制作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的前馈控制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中讨论最为集中的一种技术控制模式,如文献[7]在讨论“网络信息的技术控制”中谈到,目前,对网络信息的技术控制方面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网络安全的技术控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加密技术,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被别人得到。第二是要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没有被别人改动。第三是身份认证,即信息收发者的身份可以得到确认。现在已有许多技术用于解决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如利用各种防杀病毒软件和防病毒卡的采用,可以制止病毒在网络上的蔓延。又如,通过电磁屏蔽、密钥加密以及防火墙等技术可以控制泄密窃密问题的发生。不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多地是从预防的角度加以考虑,而对问题产生的后果以及信息自身的组织等方面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此不难看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中的重要性。只有更好地解决好这一问题,网络才能更加稳步快速地发展,从而提供更加快捷可靠的网络服务。因此,除了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之外,要从安全基础理论、安全机制、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安全产品等各个层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的安全和保护,即只有进入到网络安全涉及的每一层面,同时把握安全问题的全局性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的保密、完整及可用性。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的方法与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多元并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在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有效控制时,应取长补短,综合使用多种模式,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2 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的集成化发展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最优控制模式——数字图书馆技术是网络信息传播技术之集大成者,几乎事囊括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包括数据存储与压缩、信息分级过滤、分类索引、信息安全、用户界面等。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是最尖端的、综合的,因此也是变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数字图书馆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把复杂的信息类型和信息服务转换相对一致的界面,提供给读者。可以利用简单的信息发布技术,也可以利用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的技术;可以引入全文搜索引擎、数据挖掘技术,甚至基于知识内容的检索技术;可以通过遵循某些协议标准达到一定程度的扩展性和互操作性;对信息资源要设定版权属性,对多媒体对象添加数字水印,对用户也要进行一定层次的认证;也可利用信息家电、手持式个人信息设备发送信息,提供服务。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全球文化科技竞争的焦点之一。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由于美国以信息产业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制订自己的信息社会发展计划,以求得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网络时代,谁最先掌握了技术和资源库,谁就掌握了先机。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提醒我们:“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者的手中,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和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若失去了信息控制权,其政治、经济、文化命脉就会在无形之中受人所制。对一个主权国家而言,实现自主信息的有效控制,保障有益信息的有序传播,防御有害信息的攻击破坏,其意义等同于把住国门。
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技术将是解决网络传播中“网络信息传播不平衡”以及“信息膨胀与信息资源短缺”等诸多宏观问题的最有效的或者说唯一可行的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