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1997年展望_农民论文

1996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1997年展望_农民论文

农村经济形势———九九六年分析与一九九七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六年论文,九九论文,一九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1996年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态势、经验及教训

1996年农村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近几年来的良好态势,“九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基本得到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夏粮、早稻和秋粮都实现了增产,粮食产量全年净增135亿公斤以上,总产量预计达4800亿公斤以上,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库存和储备也将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总产量将达到5800万吨以上,增长15%。棉花和油料作物产量有所下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5%,增幅比上年持平。二是乡镇企业稳定发展。预计全年乡村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实现利税增长17%,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三)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850元以上,增长6%,增幅比上年有所提高。四是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前三季度,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增长率之比降为2.78∶1。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两个百分点。在物价总水平回落过程中,自8月份开始城市物价涨幅高于农村,农村市场稳中见旺。总之,1996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为宏观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形势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所不多见的。

1996年农村经济发展能取得这样好的形势,除了自然条件较好外,其主要经验有:

第一,党和政府继续坚持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首位,重视和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这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家再度出台了提高粮食定购价格的政策,提价幅度达40%以上,地方政府还配套出台了价外补贴、增加粮肥挂钩数量的政策。国家还在财政金融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加,保证在农产品收购过程中不给农民“打白条”。所有这一切,较为有效地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热情,农民生产性投入也平稳增长,从而为全年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第二,各行各业继续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与部署下,全国与农业相关的行业,努力发展生产,尽可能多的提供农民所需的高质量、多品种、低成本的农用产品和服务。化肥供应紧张的局面在1996年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农产品流通部门加大对主要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加强了专储粮和储备棉的收购,积极发展对农民的“两代一换”业务。各级供销社以棉花和化肥工作为中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搞好棉花的收购、调运和化肥农药的市场供应。金融、水利、电力和气象部门也都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服务。

第三,强化科教兴农,广泛应用各种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1996年全国各地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科教兴农热潮,以优良种子的“绿色工程”、地膜覆盖的“白色工程”、改良土壤的“黑色工程”和减轻病虫害的“防治工程”等为代表的各种科学技术的推广实施,把现代生产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的运用更加推向深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1996年农村经济发展为我们提供的教训主要有:

一是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注重增加供给的同时,必须强化需求管理。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业增长已从单纯的资源供给约束变为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双重约束。1996年主要农产品出现的卖难,从根本上说主要是由于需求管理没有跟上所造成的。农民粮食的卖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收购资金和仓储能力不足所致,国有粮食部门的粮食卖难则是由于没有很好把握粮食市场需求、不适当地提价所造成的。棉花卖难则主要是棉纺企业需求下降和调销不畅所造成的。食用植物油和食糖的卖难则是进口需求挤占了国内需求所造成的。在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环境下,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需求的管理,否则只能造成丰产不丰收,严重挫伤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

二是乡镇企业发展在产业扩张的同时,必须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其进行及时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大都是以资源开发为导向,但是资源开发一定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关闭高污染企业行动,乡镇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惨重。据目前初步统计,全国仅关闭的乡镇小造纸厂就达4万多家,平均每个造纸厂投资在200万元。这些高污染企业厂大都是由当地行政领导决策上马的,又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而这类地区发展企业的资本从起步时就十分紧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日益强烈的形势下,发展乡镇企业一开始就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否则只能是既破坏环境,又严重打击农民发展非农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国家在加强对大江大湖治理的同时,切不可放松对中小河流的整治。1996年农业自然灾害的一大特征是洪涝灾害严重,而且主要是中小河流流域的洪涝灾害严重。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家近几年在加强对大江大河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河流的整治没有跟上。一般地讲,整治中小河流主要是靠地方政府和农民,但是缺乏中央政府的补贴和奖励,地方政府和农民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往往难以真正调动起来。因此,国家在增加对水利投资的时候,必须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不能一味地单纯抓大江大河的治理。

二、1997年农村经济运行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根据目前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和1997年气候情况的初步预测,1997年农村经济运行将继续保持近几年来的良好态势,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市场供应充足,乡镇企业改革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高,农村市场稳中见旺。在对1997年农村经济形势作出较为乐观估计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粮食生产可能出现滑坡,棉花生产难以有一个较大的恢复性增长。受前几年农业持续丰收和当前较普遍存在的粮棉卖难问题的影响,1997年有些地区领导对抓农业很有可能出现畏难、厌倦情绪,甚至对如何进一步抓好粮棉生产也缺乏得力措施。此外,根据80年代以来国内粮食生产“两年增、一年减的”周期推测,1997年粮食产量可能再一次滑坡,增幅为负。而棉花受上年预留棉田减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将难以出现大的恢复性增长。然而,目前我国的粮食需求是刚性增长的。1996年粮食总产量预计为4800亿公斤,人口增长1200万的话,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过388公斤,仍没有达到1984年的水平。粮食总量供给不足的问题不会得到根本改变,而且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还会加重。从1996年9月份以来,国内棉花市场已开始复苏,棉纺企业对棉花需求逐渐上升。因此,1997年必须继续抓好粮棉生产,克服粮食丰收后的松懈情绪,避免粮棉生产出现大的波动。

2、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卖难问题一时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如前所述,当前农产品卖难的存在,原因主要是需求管理没有跟上,而需求管理的改善并不是一时就能取得明显成效。当务之急是1997年要抓住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条件,在农产品流通体制,特别是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农产品流通体系效率不高,是困扰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现有流通渠道过于单一,缺少有效竞争。除国有流通渠道外,其他渠道基本上都是带有投机性质的临时性经营组织。这些经营组织行为极不规范,往往在农产品短缺时介入农产品流通,抬价抢购,农产品过剩时又悄然退出,不仅起不到理顺农产品流通体制的作用,而且加剧了农产品买难卖难。因此,我们应抓住连续两年农业丰收,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形成多渠道平等竞争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3、防灾抗灾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国家。1996年水灾范围虽然不大,但损失却是90年代以来最重的一年。这说明,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强,甚至有所弱化。因此,要利用1996年受灾较重,各级政府及农民对灾害有着切肤之痛的时机,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各级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投资在增加总量的同时,要切实优化结构,重点把我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恢复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国家投资要在引导农民进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增加农民收入困难加大。近两年我国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要实现小康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特别是1996年农民负担存在着明显的反弹趋势,不仅侵蚀了农民收入,而且对社会稳定也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很小,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慢,农村经济微观活力可能出现不足,这些必然要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减轻农民(包括乡镇企业)负担方面,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997年应在这些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市场,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条件。

三、1997年农村经济运行展望与对策建议

针对1997年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九五”期间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1997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加快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为中心,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加快农村科技推广应用为中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和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基础。为此,1997年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抓好延长耕地承包期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工作,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继续支持和引导各地以拍卖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综合开发“五荒”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程度。鼓励和支持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组织,特别是那些跨社区的专业联合与合作组织,继续支持发展各种形式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

2、突出抓好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生产。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棉油糖菜的种植面积。要尽快建立全国和各省两级耕地预警预报系统,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坚决制止撂荒和乱挤占耕地现象。决不能因为近几年粮食丰收,粮食供求关系有所缓和,就放松粮食生产,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必须始终抓得很紧。1997年粮食种植面积要保证达到16.6亿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争取恢复到8000万亩以上。要加强国家商品粮棉油糖基地和国家专储粮基地建设。

3、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这是1997年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定购粮数量稳定在5000万吨,各地可根据省长负责制精神适量减少。粮食收购价格由各地自行确定,但要实行保护价制度,1996年的定购价为1997年的最低保护价。粮食国家专储数量由现在的4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要尽快完善国有粮食系统的“两条线运行”机制,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要尽早实现人员、粮食、财务等的全面彻底分开。在对棉花继续实行经营、市场、价格“三不放开”政策的同时,要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大棉花专储数量,积极完善棉花交易会制度,加强价格监督和合同管理,严禁场外交易。各地和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建立农资、棉花、果品和蔬菜等专业合作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4、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吸取1996年自然灾害的教训,在加强对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时,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河流的整治。在强化资金、物资投入的同时,要借鉴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验,着手研究设立洪水保险金,制定国家洪水保险条例,把救济、救灾和保险业紧密结合起来,改变水灾损失负担方式,改一次性付款为“分期付款”,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使损失费用由众多投保户(包括受灾区与被保护地区)进行合理分担,以求从根本上解决水灾问题,利用法律手段防洪、泄洪。

5、进一步强化“科教兴农”。继续抓好“丰收计划”和种子产业化工程,通过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推广粮食作物旱育稀植及模式化栽培新技术、棉花高产及配套技术、节水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关键实用技术。继续组织力量,抓住农业生产中最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充实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与队伍,加强手段,增加经费。

6、保持乡镇企业稳定发展。继续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各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制度形式。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保护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加强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尽快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进一步组织实施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促进地区间经济合作,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继续做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工作,加快乡镇企业自营出口权审批和出口退税。发展农村小城镇,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适当集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7、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各级政府首先要按照农业法的要求,保证农业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次要开辟财源,积极建立农业保护基金,并使之成为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再次要深入贯彻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组建各级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此外,各地要积极探索农业资金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力求避免有限的资金出现重复投资、分散投资的现象。

8、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地的农民负担水平,除控制在国务院规定的上年人均纯收入5%以下外,其增长速度不得超过收入增长速度。禁止在农村进行各种名目的达标升级活动。要认真总结各地进行的“费改税”改革经验,将农民负担尽快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今后,对因负担过重而导致发生农民死亡的事件,当地乡镇党政领导不得提拔。

9、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国家继续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不断扩大以工代赈、财政扶贫资金和信贷扶贫资金规模等方式,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标签:;  ;  ;  ;  ;  ;  ;  ;  

1996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1997年展望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