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分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激发学生识字的活力竞相迸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充分涌流。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汉字最大的特点是象形,是属于体系非常严密的表意文字。尽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单纯象形的简化字,但在识字教学中仍然还要牢牢抓住象形这一特点,深入挖掘传统识字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渗透,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从而使识字教学课堂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的价值意义
1.增强学生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笔者以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形体特点作为切入点,注重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历史传说、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传统文化资源,以此赋予每一个汉字特有的灵性与形象意义,这不仅促使了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更促使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发展历史的激情充分释放,从而实现了由过去被动识字到后来主动识字的转变。
2.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笔者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小学生不同程度认为汉字有“三难”:难认、难记、难写。事实上,学生这“三难”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学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路子不对头,即未能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特别是未能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去教授学生识字。就以“誓”为例来说吧,不少学生在学习该字的过程中,会把其中的“折”写成“拆”。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该字的时候,笔者在向学生讲解“誓”的形体特点的基础上,特别用心向学生讲解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誓”是一种言辞,但这种言辞有个前提条件———必须起告诫约束作用。一个人一旦接受这种言辞后,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在行动上坚决履行,决不允许出尔反尔。否则,就要受到很严厉的惩罚,如果是部队战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军令状进行处置。因此,“誓”有发誓、立誓的意思。经过笔者对“誓“的文化意义进行一番讲解后,学生在记住了“誓”正确写法的同时,还明白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识字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识字教学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认识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源源流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我们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牢记汉字的发音、字形并正确理解其字义,同时通过汉字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几千年传统文化所沉淀的丰富思想内涵,但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落地、落实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背诵、书写古诗词。古诗词中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不仅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更有对好山好水的描写与眷念;不仅有人生不得志的愤慨与牢骚,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间坦然与旷达。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但“他们也有自己认知与思想”,也能从不同的古诗词中汲取宝贵营养、陶冶美好情操。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更加坚定了学好汉字的决心与信心。因为,汉字本身与古诗词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的价值意义更加博大丰厚,它是各种文化的安身立命之道。所以说,学习古诗词除了学习其意境和精神外,学习汉字其实更为重要。由于古诗词中既有相对简单的汉字,在识字教学中,笔者有意识让学生背诵这些诗词,并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来记忆汉字、书写汉字,达到了既使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汉字,又使他们体会到古诗词特有魅力。
2.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3.开展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当前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正在向更广泛、更多元的方向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是促成这一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开展识字教学只能通过黑板板书这种既费力又比较麻烦的方式进行。尽管小学生对文字非常敏感,但也因教学模式落后、单一,使学生提不起识字的兴趣,更享受不到识字的快乐。随着PPT、图画、音频以及视频等多媒体在教学中导入和运用,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拉到了课堂上。
总之,汉字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把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又“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还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正兵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天地,2015,(08),33。
[2]潘茂军 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8),86。
[3]陈珊 让传统文化在识字写字中传承———于永正《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赏析[J].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14,(5),46。
论文作者:马福雪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汉字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中论文; 古诗词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笔者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