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人民医院;云南迪庆674400)
摘要 目的:评价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等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而试验组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化指标和体质测量指标,分析持续性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血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两组患儿的体质监测指标可知,试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BMI、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小儿营养不良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明显的改善了患儿的生化指标,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小儿营养不良;疗效;可行性
小儿营养不良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1],多指小儿因机体发育需要,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继而影响了机体能量的正常代谢,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在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方面多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通过口腔输送营养物质来满足小儿身体发育的需求。笔者结合临床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现状,评价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疗效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等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而试验组给予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其中,患儿的年龄分布在2.8±9.5月,平均年龄在4.7±0.3月。患儿的体重在2.8-3.6Kg,平均体重在3.2±0.1Kg。按照营养不良分为:①浮肿型38例。②消瘦型42例。分析两组营养不良患儿的一般资料可知,存在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笔者选取的80例研究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营养不良,且患儿的家属均已知情。全部的研究方案均符合我院伦理会的相关标准[2]。
1.3排除标准
如下:(1)活动性结核。(2)甲状腺亢进。(3)脏器功能衰退。(4)腹腔严重感染。(5)合并肠梗阻。(6)已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等。
1.4研究方法
1.4.1肠内营养支持
在患儿入院治疗前,进行全面的体质监测,结合患儿的不同病情,调整不同的营养构建方案。短肠综合征患儿给予深度的水解乳清蛋白进行肠内营养物质改善,而慢性的营养不良或者是迁延性的腹泻要给予不添加乳糖的奶粉。如果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只是单纯的喂养不当,就给予普通的美赞臣生产的奶粉喂养即可。而患儿存在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要进行水解氨基酸配方的奶粉喂养。
1.4.2肠内营养途径
笔者选用输液泵全面的持续性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等待患儿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改善后,可以给予间歇性的喂养。保证患儿3小时的奶量,在1小时内泵入。待患儿情况改善后,可以采用经口喂养。奶粉的温度要保证在38±0.6摄氏度,保证患儿的热量摄取,大约400j/kg.d。
1.5观察指标
1.5.1体质测量
测量和计算的指标为身高、体重、BMI、上臂肌围等指标。
1.5.2生化指标
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患儿的血清血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生化指标测量。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化指标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血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发现,aP<0.05 ,差异显著
3讨论
营养不良多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群体[3],多因患儿长期的营养供给不足,或者家长缺乏正确的喂养指导,导致患儿摄取的营养无法满足正常发育的需求。同时,短肠综合征、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也会加重营养不良的状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患儿的营养不良疾病更加的重视起来。目前,临床在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方面多分为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发现,长期的禁食会损伤患儿的胃肠功能屏障,继而使得消化道细菌出现移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因此,针对小儿不良营养的治疗应以肠内营养支持为主。确保患儿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保证患儿体内的环境稳定,改善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脂质等。短时间内改善了患儿的重要脏器功能,促进患儿的健康成长。而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4],提升小儿胃肠道的血液供给,促进神经支配,可以有效的刺激消化道酶的活性。保证了患儿肠内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同时还能有效的保证了胃肠道的免疫功能以及正常菌群的形成。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的血清血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等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存在,P<0.05。两组患儿的体质监测指标可知,试验组患儿的身高、体重、BMI、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小儿营养不良采用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明显的改善了患儿的生化指标,保证了患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董珊君.评价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7):130-132.
[2]许朝晖,龚四堂,杨敏,等.营养不良婴儿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3):256-259.
[3]窦现凤.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婴儿营养不良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8(5):63-64.
[4]姚丽萍,陈晓艳.神经外科监护脑出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心理医生,2016,22(15):53-54.
论文作者:杨丽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患儿论文; 营养不良论文; 营养论文; 小儿论文; 指标论文; 蛋白论文; 生化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