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经营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其实质在于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国有企业应当怎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把经营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资本经营理论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资本经营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资本经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
首先,随着企业改制、改组,行业主管部门转轨改制为行业性集团公司以及企业之间横向联合的发展,各种大规模的集团化股份公司大量涌现,它们的资产额动辄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经营范围横跨十几个部门、行业,市场覆盖全国许多地区,资本经营已成为其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商品生产经营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这要求企业的整个管理思想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跃。
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整个国民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货币化、信用化,尤其是劳动力、资金、房地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以及股票、租赁、产权等市场的出现,一方面为企业资本经营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从商品经营向生产要素的经营和资产的经营迈进。
再次,前一时期,企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重改革、轻管理的倾向,忽视管理思想的更新,这已成为国有企业效益不好的重要原因。据前不久统计,在国有企业亏损原因中,有81.7%是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的。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并用新的思想指导企业管理。
资本经营的思想就是适应企业和市场两方面的客观要求以及国有企业扭亏增效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资本经营思想的提出为企业从传统的常规的以商品生产经营为中心的自我积累、自我扩张的模式,转向通过资本经营超常规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可能。
胜利石油管理局大明集团通过资本经营的道路,在短短两年内,从一个仅有2000万元资产的劳动服务公司成为资产总额2亿多元、利税5900万元的大型股份有限公司,为弱小企业通过资本经营超常规发展创出了路子。
二、资本经营论的主要内容
1.资本经营的含义。
资本经营思想源于资本的概念,确立资本经营思想必须首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概念。按照马克思的定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我们舍弃资本概念所包含的资本家对工人劳动的剥削关系,它便成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范畴,即资本是能够增殖的价值。首先,增殖是资本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其次,资本的生命在于其流动性,只有流动,才能增殖。 资本经营的思想就是建立在对资本的增殖性和流动性这两个基本属性的基础上。
这里所讲的资本经营不同于过去企业财务管理及金融部门所讲的“资本经营”。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讲,是指把加入企业活动的每一种资源、每一种生产要素都看作资本,都是要求增殖的价值。企业实际是各有关资本要素的一个组织结构,企业运行的全部目的就在于价值的增殖,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都服务于资本的增殖要求。从微观层次的资源配置角度讲,资本价值的增殖源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及运转。第二层是从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角度讲,是指一切社会资源、一切生产要素都是作为一种资本,即“能够增殖的价值”进入市场的,都是带着增殖的目的在市场上与其它要素发生关系的。所有社会资源作为潜在的资本,能否变为现实的资本取决于它能否进入到一个“能够增殖”的资本结构中去。资本经营的任务就在于把分散的互不关联的各种资本要素组织到一个个资本结构中,使之增殖。
2.资本经营的目标。
资本经营的主要目标是最高投资回报率,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企业效益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上,但最终要归结到投资回报率上来,即总预付资本的增殖率。资本经营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衡量企业效益好坏的最客观的标准。现在衡量企业的效益好坏,往往用总产值、销售总额、利税总额等指标,常常忽视甚至回避资本投入规模,更不深究投资回报率。只有结合资本投入水平及规模,用投资回报率即总预付资本的回报率才能完整地真实地说明企业的效益好坏。
资本经营的第二目标是最低的市场风险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资本经营活动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程度大小不同而已。也就是说,资本经营必须十分注意资本的安全性。
综上两个因素,资本经营的完整目标在于一定风险度下的最高投资回报率。
3.资本经营的核心内容。
在资本经营思想下,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是通过不断调整各资本要素间的比例、布局,优化资本整体结构,包括:资本的产业结构、风险结构、技术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等;资本结构优化与否是企业整体素质高低的根本体现。资本结构优化,才能实现良性循环,保证投资──增殖──更大投资──更大增殖的链条不断。
4.资本经营的体制特征。
在管理体制上,资本经营的最大特征是资本经营层的出现,即在传统的生产经营层之上出现了一个以资本经营为中心任务的管理层,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管理体制下的财务管理部门,而是一个最高决策部门,其代表机构是集团公司模式下总公司的决策机构或者股份公司体制下的董事会。
5.资本经营的基本原则。
遵循资本经营原则是保证经营活动取得预期目标,实现资本增殖的基本保证。
──资本系统整合原则。指加入企业的每个资本要素、每个运转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本运行系统。资本经营的思想应贯穿于该系统的每一个部分,使其整体功能得到最优发挥。
──资本最优结构原则。指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保证各资本要素发挥最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同样数量的预付资本,有更多的产出和回报。
──资本经营机会成本最小原则。指企业的经营方向是可变的,资本要不断从那些盈利性不高的部门退出,畅通地进入盈利性更高的领域。
──资本经营的开放原则。资本经营是开放性的,它不应只着眼于企业自有的各种资本,还要充分运用宏观资源配置的一切机制和条件,如信用、租赁等制度,调动非企业所有的各种社会资本加入到企业的经营系统中来,以最小的总预付资本推动最大的经营规模。
──资本周转时间最短原则。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决定了资本增殖的快慢,资本经营应尽可能缩短资本周转的周期,提高流动速度,从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资本的最优规模原则。企业的资本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而应保持适度的规模,才能既获得规模效益又不会因管理层次的增加而导致信息成本、监督费用的增加。
──资本的风险结构最优原则。投资风险大小与收益大小一般成正比,即风险大,收益也大;风险小,收益也小。投资在风险大小以及收益大小之间应合理搭配,既要有风险大、回报率高的项目,又要有风险小、回报率低的项目;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殖速度。
三、资本经营思想是企业管理思想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在资本经营思想产生之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思想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只是单纯的生产管理,企业家主要是生产过程的管理者,衡量企业效益的主要指标是产值。第二阶段,在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企业管理主要是商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家不仅要关注生产过程,更要关注市场营销过程,企业家主要是一个商品生产经营者,衡量企业效益的主要指标是商品销售额。第三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企业管理开始进入以企业资金为中心的资本营运阶段,企业家不仅要关注商品的生产及营销,更要关注资金的流动和周转,讲究资金的效益,这时的企业家主要是一个资金营运者,衡量企业效益的主要指标是资金收益率。
从产品生产管理到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从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到以资金为中心的资本营运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但第二次飞跃之后的企业资本营运思想仍不能适应目前企业规模结构、组织结构、管理结构、运行机制等的迅速变化以及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发育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企业管理亟需向资本经营阶段发展,实现管理思想的第三次飞跃。
资本经营思想与资本营运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资本经营首先是管理者的一种观念,是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次才是一种方法、过程和技巧。
第二,资本经营的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资本营运所讲的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营,还包括全部生产要素及产权的运营;它不仅包括有形资本的运营,还包括无形资本的运营;资本营运的重点在流动资本、增量资本,资本经营在某种程度上更注重固定资本、存量资本。总之,资本经营不仅要关注商品、资金的经营,更要关注资产、产权的经营。
第三,资本经营下考核企业的最终指标不是资金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而是投资回报率,即总预付资本的收益率。这里的投入产出概念更加完整,更注意考察资本从投入到回收的全过程。
第四,资本经营比资本运营更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它不仅要注重资金在周转环节上的纵向分布和结构,更注重资本在不同经营方向上的横向结构以及与此有关的风险、时间、空间分布等结构。
第五,以资金为中心的资本营运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而资本经营要求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资本经营层,而且往往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领导层。
所以,资本营运只是资本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具体内容、一种具体形式。但资本营运的思想已经包含了资本经营的几乎全部萌芽,在资本营运阶段,资本的风险、结构、增殖目的等都已提出。没有资本营运的思想,便不会有资本经营的提出。
资本经营思想将企业视作一个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结构、一个资本的放大器,使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本质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的使命、功能等问题的认识焕然一新。
四、资本经营思想的提出是对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种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要素都商品化、市场化,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都要进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组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上述思想已成为目前的共识。但仅限于此还不够,上述认识只点出了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及其客观过程,而没有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目的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在财产关系明晰和利益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的,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在于各利益主体或称资源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这意味着,一切资源不仅要商品化、价值化、市场化,而且要资本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实质是资本的配置,资源的结构实质是资本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际是优化资本结构。这一观念的确立对于彻底摆脱产品经济观念的影响,把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转到市场经济轨道上来有着重要意义。所以,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不仅仅是个微观问题,而是涉及到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认识和基本的价值判断。
五、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观念及方式的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活力不足、效益低下,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企业国有资产增殖缓慢,有的大量流失、逐年贬值。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树立资本经营的思想,没有把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资金、资源视作真正的资本,视作能够增殖的价值来进行使用、管理。
资本只有流动,才有生命,才会增殖,国有资产作为一种资本,也只有流动,才有增殖的可能。国有资产能否流动起来,是国有企业是否搞活的根本标志。但现在不少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害怕国有资产流动,甚至认为流动是流失的同义语。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国有资产静止不动才是其贬值、流失的根本原因。当然,流动就有可能流失,但这只是一种可能,而不动就要流失却是一种必然;而且流动中的流失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管理机制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而不动中的流失却无任何补救办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且逐年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上万亿元的存量资产难以流动,死在那里。现在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如:资金不足的问题、三角债的问题、资源闲置的问题等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国有资产顺畅流动是搞活国有企业保证国有资产增殖的根本出路。
国有资产的流动实质是产权的流动,所以,通过产权制度建设重塑国有企业的明晰、独立、完整的法人产权是国有资产流动的前提。而目前产权改革之所以难以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而禁止其流动。比如,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难以转换企业机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有股不上市流动,企业没有真正的压力,股份制的风险、兼并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这是目前股份制企业、股票市场运行中诸多问题的深层根源。所以,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将极大地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
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是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资本经营思想的确立将推动国有企业不仅走向商品市场,还将推动其走向生产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否则,国有企业就不能真正地彻底地走向市场。
本文只是对资本经营的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资本经营的方法、技巧还需要广大经营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总结,并通过运用资本经营的思想和方法,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资本经营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国企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商品价值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经营风险论文; 国有资产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