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 629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给予护理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88例肝胆手术后PCIA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服务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4例患者。实验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指导,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5例(79.5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肝胆手术;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护理措施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有肝胆疾病的患者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近几年来,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的方法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于患有肝胆疾病的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此时,需要采取持续静脉的自控镇痛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反应,其作为一种新兴的镇痛方式,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外科术后的镇痛过程之中[1]。基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方式的实施前提下,通过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和干预,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更加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对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抽取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接收的88例肝胆手术后PCIA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服务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4例患者,本组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准许。实验组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51.12±6.1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为26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51.84±6.63)岁。每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过对比和计算,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实验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指导。①心理护理。肝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容易出现负面的心理情绪,加之手术本身对于患者的机体影响,容易使其出现疼痛反应,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积极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担心问题,帮助患者回答并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加强患者的认知程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更加利于护理方案的实施。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够时刻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接受后续的治疗和护理;②镇痛泵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有关镇痛泵的使用方法、重要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同时,告知其进行镇痛护理的正确方案,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查房力度,及时检查镇痛泵的运行情况,并监测患者在此期间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以及体温等,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并发症护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静脉泵堵塞或者切口渗液、渗血等症状,通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了解患者在接受镇痛期间的主观反应,同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多食用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物,切勿食用刺激、辛辣的食物。
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指导。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中所涉及的数据,包括:总体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均使用SPSS21.0软件包给予统计学核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表示,并采用卡方核算,通过计算各组见数据,得出P<0.05为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总体有效率比对
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5例(79.55%),卡方值=5.091,P值=0.024,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各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肝胆疾病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之中,近几年来,经过临床研究认为,肝胆疾病的发生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3]。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以及胃部不适的症状,并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处理,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4]。实验组的总体有效率42例(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5例(79.5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3例(6.82%)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5.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心理指导和干预,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切口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鼓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泵,进而达到十分理想的镇痛效果,更加利于胆囊手术患者的预后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宇, 崔宇, 刘国奕,等. 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2):2045-2047.
[2]李明. 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17):147-147.
[3]李婕. 舒芬太尼经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8):30-32.
[4]陆叶, 苗素琴, 吕德珍,等.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6):5181-5184.
论文作者:李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肝胆论文; 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自控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