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发展论文,社会保障论文,年度论文,统计公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劳动就业
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6870万人,占50.0%;第二产业15780万人,占21.4%;第三产业21090万人,占28.6%。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继续得到保障。年末国有企业(含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下岗职工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绝大多数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年120万出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为26.2%。
劳动力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初步建成,90个城市实现了市区内实时联网,并实现按季度发布职业供求分析报告。
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国技工学校3075所,在校学生153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增长13.3%;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和再培训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6%。
二、社会保险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离退休人员4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5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继续扩大。全国11128万职工和3608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参保职工9090万人,企业参保离退休人员3333万人。绝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71.5亿元(其中当年征缴收入2551.4亿元,比上年增加459.6亿元,增长22.0%;当年中央财政补助408.2亿元),支出2842.9亿元,年末基金滚存结余1608.0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基本实现,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率为99.4%。
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5462万人。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绝大部分地级以上统筹地区组织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14万人,增长29.0%。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018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3万人。
(四)工伤、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44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34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万人。
(五)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体系和监督举报网络初步建立。全国239个地市设立了基金监督机构,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28个省级和205个地市劳动保障部门开通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电话。
三、工资分配
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其中国有单位12869元,城镇集体单位7667元,其他单位13212元。
四、劳动关系
企业集体协商机制稳步推进。全年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63.5万份,涉及职工8000多万人。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下岗职工劳动关系进一步理顺。全年从再就业服务中心转出下岗职工191万人,其中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占47.0%。
五、劳动立法与监察
劳动保障立法取得新的进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全年各地制定劳动保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17件。
各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加大维权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女职工权益保护、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活动。
注: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数据系正式统计数据,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