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论文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论文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

王秀娟

摘 要 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报纸已经不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拥有报网端微等多种载体、多个终端的媒体矩阵。面对新的舆论环境和传播规律,党报必须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进一步锤炼“四力”,不断踏实脚力、炼就眼力、提升脑力、优化笔力,抓住发展机遇,增强优质新闻供给,持续提高自身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同志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个要求是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担当历史使命、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也是融媒体语境下党报破局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媒体融合步伐加快,传播分众化趋势日趋显著。报纸已经不再只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拥有报网端微等多种载体、多个终端的媒体矩阵。在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当下,“全天候”“全媒体”成为对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应对挑战、积极作为,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锤炼“四力”,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不畏艰难险阻,深入基层一线,层层调查采访,得到最全面、最真实的新闻事实,用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

1 踏实脚力,是讲好故事的扎实基础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有诗云:“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讲万千道理不如讲好一个故事,而讲好故事的基础是记者要踏实脚力。扎实的采访是做好报道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基础的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踏实脚力,首先要走进基层、身入基层,不能坐在办公室看材料想象基层。基层的情况是鲜活的、生动的,有时候甚至是矛盾重重、情况复杂的。这就更需要记者发扬“光着脚板跑新闻”的好传统,进社区、进厂矿、访农家,深入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意。其次,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迈进群众的门槛容易,走进群众的心坎不易。“身入”解决的是“在现场”问题;“心到”才能最终解决“在状态”问题。只有“在状态”,才能用心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才能体会群众冷暖诉求,才能对群众的遭遇感同身受。

做记者这些年,山西省境内的119个县区我去过60多个,每一次到基层采访都记忆深刻。2018年年初,我接到“新春走基层”任务,到深度贫困县临县采访。寒冬腊月,白文镇庙坪村一群村民在一个冰冷的会议室里热火朝天地用民间艺术“伞头秧歌”歌唱他们的脱贫致富领头人乔伟顺的场景,让我久久难忘。他们现编的唱词,像是脱口秀,又像是rap,既有乡土特色,又切合时代脉搏,让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同时被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感染。采访结束后写下的稿件《伞头秧歌唱出新生活》,受到社内外一致好评,更加让我感到只有身在基层、才能发现好故事;只有人在现场、心里才会涌动感动,才能最终生产出“沾泥土”“带露珠”“接地气”的好作品。

2 炼就眼力,是做好记者的必备功力

记者一定要增强敏锐性,善于发现好新闻。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的眼睛需要后天培养,记者的敏锐眼力也需要在扎实的工作中培养。善于从平淡中观察到毫末、善于在纷繁中判断是非、善于在扑朔迷离中明辨真伪,善于在群众平凡的生产生活中找到主旋律正能量的选题,是一个记者的必备基本功。同样一件事、一个人,同时同地去采访,不同的记者去写,侧重点肯定不一样,效果一定也不一样,而区别就在于敏锐性。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记者们从中挖掘了不少好故事,有的写易地搬迁住上了新房子、有的写有了自己的产业开上了好车子,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报道“谁帮光棍娶上了媳妇”,从老光棍的脱贫故事、脱单故事写起,写出了一番新意。

杉木是华南地区特有的物种,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原因,杉木生长速度较快且产量高,是我国木材的主要原料之一。通过植物多样性数据分析,以人工纯林、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发现灌木适合生长在混交林中,且混合林的物种度较高,更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为了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大力提倡实行人工种植来提高物种多样性,以保持生态平衡。因此,为了能更好地维持森林植物的多样性,在种植植被前可以通过植物多样性的分析确定植物的最佳生存环境,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能力。

一篇报道能否成功,从确定选题到深入采访,再到谋篇布局,都非常重要,但最终还要落到文字的表达上。也就是说,练脚力、练眼力、练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好报道就是要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得完美地诉诸笔端,创作出内容充实、写法灵活、生动感人的好作品。

3 提升脑力,是应对挑战的力量源泉

网络传播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脑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对于党报记者来说,首先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根本体现,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也应该是我们“脑力”的中枢神经。同样一个新闻事件,记者选择哪部分素材、哪个角度去报道,本身就是一种立场与观点。对于我们党报记者来说,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站到人民的立场去报道并引导舆情。如果没有从大局出发去思考报道,或者思考得过于肤浅,就会导致报道失败甚至使报纸逐渐失去话语权和主导地位。

3)元数据专家小组通过制定通用元数据标准,促进NATO成员国之间、成员国内部以及NATO与非NATO国家之间的地理空间信息与服务的开发、评估、使用和管理,其主要工作:协调并指导民用元数据标准化工作,确保民用标准满足军方需求;协调并支持DGIWG的元数据项目,支持军事工作,解决军方的元数据需求问题;提供元数据、使用指南及相关的最优方法发展愿景,提倡采用标准方式开发和定义元数据框架,进一步分析军方对标准和规范的具体要求。

公摊面积动辄再收服务费惹民怨。公摊收益被物业“代持”,但物业费、供暖费、停车费等与公摊密切相关的五花八门收费却每每如期而至,让业主们有种说不出来的“憋屈”。

4 优化笔力,是适应变局的永恒追求

记者还要增强辨别力,不为假象所迷惑。辨别力需要日积月累的磨炼。网络时代各种新闻事件频发,各种观点针锋相对,“标题党”为吸引眼球不遗余力,“人造”新闻、虚假新闻随处可见,有的“新闻真相”在一天时间内频频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这些状况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修炼场。党报记者需要以自身使命为导向,剖开重重迷雾,分清真实与虚假、公正与偏颇、表面之意与弦外之音,在复杂的局势中练就“火眼金睛”,准确研判和把握舆情走向,及时对模糊认识加以澄清,对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进行纾解。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提升脑力,就必须把终身学习和思考当作终身要务。勤于学、敏于思。不仅要深刻认识这个时代的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具备全媒型新闻传播理念、知识与技能,还必须掌握所报道主题的专业知识,做一名专家型记者。2016年年底,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推进功能农业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把产品调特、品质调高、产业调强、结构调优。”我接受了报社布置的“2017如何推进发展功能农业”的稿件任务。当时功能农业还只是学术界的研究课题,并没有成为大众话题,我也是一知半解。接到任务后,我立刻买了赵其国院士的《功能农业》迅速学习,在两天时间内看了十几万字的资料,并约了几个农业专家用通俗的语言给我普及相关知识,最终顺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记者要打造自己的“金刚钻”,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这样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新闻作品,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传播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当下的媒体环境下,党报应该充分发挥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的自身优势。信息化时代,信息多而杂,但是又流于碎片化,人们被各种信息轰炸又始终处于信息的相对缺乏状态。因为人们没有获得完整的信息,所以更渴望从权威渠道获得更全面、权威的深度报道。这方面,党报是有优势的,因为党报有一支掌握着全面资料、专业基础扎实的记者队伍,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过程,利用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呈现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公众推敲的新闻作品,满足大众对于深度阅读的需要。尤其是在一些热点事件的众声喧哗中,党报精准全面地发出最强音,有利于重拾受众对于深度、权威和专业化新闻的诉求和认可。

在融媒体发展大势下,优化笔力也包括运用镜头、图片等文字之外的多种新闻语言和传播手段。综合运用新闻传播的“十八般兵器”,才能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最近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山西日报推出了“上下联动基层行”栏目,在见报稿件后配发视频二维码,采用文字和视频结合的报道方式,报道了山西各个主题教育单位开展“三服务”的生动实践,有画面、有文字,让满满的正能量在笔端和指尖同步传播,达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推出更多富有魅力的融媒体作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山西故事,是我们党报下一步优化广义上的笔力的方向,也是持续提高党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卡罗尔·里奇.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M].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童兵.新媒体时代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新格局[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4(7):5-7页.

[3]谢超平.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供给侧改革[J].传播力研究,2017(3):53.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096-02

作者简介: 王秀娟,山西日报,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为新闻学传播学的规律、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融媒体的发展前景等。

标签:;  ;  ;  ;  ;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如何锤炼“四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